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注》里的王景治河

河水又东,迳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

板城渚,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北邙乡牛口峪附近[1]

河水又东,迳五龙坞北。坞临长河,有五龙祠,应劭云:昆仑山庙,在河南荥阳县。疑即此祠,所未详。

五龙坞,一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广武镇桃花峪村东北黄河道中。待考。

△又东过荥阳县北,蒗荡渠出焉。

大禹塞荥泽,开之以通淮,泗,即《经》所谓蒗荡渠也。

荥阳,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西汉属河南郡。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为荥阳郡治[2]纪信墓在东距汉荥阳故城约300米处[3]

荥泽,按杜预荥泽,在荥阳县东[4]结合Google earth 作海拔及方位校验;荥泽约今古荥镇东乃至东北一带成片的低洼地带。

蒗荡渠,一作莨荡渠、狼汤渠。即战国至秦、汉间之鸿沟。《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县: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5]

鸿沟  图片摘自读史游记公众号

汉平帝之世,河汴决坏,未及得修,汴渠东侵,日月弥广,门闾故处,皆在水中。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汴渠,上乃引乐浪人王景,问水形便。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乃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以钱帛。后作堤,发卒数十万,诏景与将作谒者王吴治渠,筑堤防修堨,起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更相回注,无复渗漏之患。明年,渠成,帝亲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显名,王吴及诸从事者,皆增秩一等。顺帝阳嘉中,又自汴口以东,缘河积石为堰,通渠,咸曰金堤。灵帝建宁中,又增修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辍流。

王景,字仲通,乐浪䚴邯(今朝鲜平壤北)人。历官侍御史、河堤谒者、徐州刺史、庐江太守。对治理黄河、兴修汴渠等水利上程有贡献。《后汉书》卷七六有传。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6]..

中国现代水利建设先驱者李仪祉先生曾高度推崇东汉王景治河的功德,称颂王景在治黄史上为功最巨;“其治功几与大禹相埒[7]”。

辛德勇认为:由于济水和汴渠两岸有许多居民都因遭受严重水灾而发出“怨言”,汉明帝才下决心治理水道,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黄河主要水量所行用并泛滥成灾的汴渠,而随着黄河主溜夺汴南下,黄河下游的河水泛滥,已经不会造成严重破坏。正是这一情况,决定了王景受命治理的直接对像是汴渠而不是黄河。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在审视《汉书·王景传》中包括“十里立一水门”在内的各项具体治理措施时,理应首先考虑这些措施更有可能是施用于汴渠[8]

本文基本赞同“(王景)这些措施更有可能是施用于汴渠”这一观点。但对辛氏所谓“随着黄河主溜夺汴南下,黄河下游的河水泛滥,已经不会造成严重破坏”的说法则姑且存疑;因为即便当时可能有“黄河主溜夺汴南下的情形,但黄河大溜颇多,下游河水泛滥还是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的。

十里立一水门,辛德勇经过非常周密的论证后分析认为:《后汉书·王景传》所说“十里立一水门”应当是指王景治理汴渠时,在某些特殊地段,大致以十里左右的同距设置水堰,用以保障航道畅通。由于渠水受到堰埭阻拦后会产生逆向的回流,所以也就有了“令更相洄注”的说法[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经注 卷五 河水
能让黄河千载无恙,这个男人功不可没
黄河堤防故事(十五)揭秘“十里立一水门”
历史治水名人——王景
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的?
河南人要知道三川郡是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