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桥头契约》粮庙庄地考——历史上罕见的五县共辖之“飞地”

                                             杨年生

在《桥头契约》影印稿中看到两幅地名令人诧异的白契:其一是道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卖地约(刘顺买来杨永和宁武粮庙庄地一段);其二是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退地约(刘顺将宁武粮庙庄地一段出退与杨永年)。

两约均涉及一块名为“宁武粮庙庄”一段九亩三分五之田地,令人困惑,因为忻州宁武县与地处应县最北端之桥头相去至少300里之遥,隔这么老远去进行一小幅不足十亩的土地买卖,在古代是不大现实的,即便以今之交通便利也是困难重重,不大可能。

如下为两约之原文:

一、道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卖地约

出卖地契人杨永和今因钱粮紧急别无出辨(应为“办”)央人说合将自己宁武粮庙庄地一段九亩三分五厘东西畛长壹佰三十二杆东宽十六杆零四尺西宽十七杆零二尺南至刘姓北至杨姓东西俱至诸人北六地道一段五亩八分南北畛长六十杆宽二十一杆一尺东至道西至陈姓南至道北至诸人四至分明情愿出卖与刘顺名下永远为业同人言定时值大钱九千文笔下交足并不短少随带地内原额粮银三钱一分八厘过格交纳毫无遗漏两属情愿并无反悔如有户族人等夺取卖主一面承当恐口无凭立卖契存照用

公同人: 曹孟邻 田德 卢憬

道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

图一、刘顺买来杨永和将宁武粮庙庄地契

二、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退地约

立退地约人刘顺今将自己买来杨永和宁武粮庙庄一段九亩三分五厘东西畛长壹佰三十二杆东宽壹拾陆杆零四尺西宽壹拾七杆零二尺南至刘姓北至杨姓东西至诸人北六道地一段五亩八分南北畛长陆拾陆杆宽贰拾一杆零一尺东至道西至程姓南至道北至诸人四至分明情愿出退与杨永年名下永远为业同人言明原地退回原价笔下交足随带原粮银三钱一分八过各交纳两属情愿如有亲族人争端退地人一面承当恐口无凭立退地约为证

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日 立约

公同人: 杨润 杨步英

图二、刘顺将宁武粮庙庄一段出退与杨永年地契

不过考虑到桥头杨氏所开店院(骡马大店)招待往来商旅,亦有搭便车之可能,于是对宁武粮庙庄地名进行了搜索,但始终毫无头绪。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翻阅《朔州地名志》时无意中看到怀仁县南小寨村条:据村中永宁寺古钟(康熙三十年铸)载:该村当时称为王庄小寨,属阳高、大同、怀仁、宁武、应县五县辖,后怀仁管辖,因位于县南故称南小寨。民国七年归应县,因位于应县北故称为北小寨。1952年划归怀仁,又改叫南小寨。

据当地耆老传:“先有永宁寺,后有南小寨”。

看来永宁寺是此处考证之关键。

据考永宁寺先后经历七次大修,现存三统石碑。

其中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所立石碑记载:

(顶礼十方铭石记)……,福有福田、求之由己、无大无小,但天道有往必还。修相传十世久尔,幸各处檀越香火千年何难?三千多众出铺地之砖铺天之石,救大千之眉火,种万载之福田。共五个县,二十个村人民。谜底初现端倪。在乾隆二十一年(1757)阳春三月之际,永宁寺经历了一次大型修复,三千檀越( 即“施主”之尊称)出资赞助参与该修复工程。

图三、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永宁寺顶礼十方铭石记正面的碑文

从图二永宁寺顶礼十方铭石记正面局部碑文(因该碑被镶嵌在寺庙大殿西侧墙壁上所以只能看到一面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永宁寺顶礼十方铭石记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布施功德榜,按从上到下的次序依次涉及到的村人是分别是郑家庄村(怀仁县)、屯儿村(应县),曹四老庄村(怀仁县)、下桥头村(应县)、上桥头村(应县)等村落的人民。

图四、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顶礼十方铭石记石碑局部下桥头功德榜局部放大

其中下桥头村布施者共有23人施主名讳及布施金额详列如下(其他村落因与本文关联不大故不再赘述):1冯琳  小钱 一仟;2杨恒盛(笔者二世祖)小钱 八佰;3杨璞(笔者三世祖)小钱 八佰;4刘璋 小钱柒佰;5樊士(思)正  大钱贰佰;6胡满库 小钱伍佰;7杨補公 小钱伍佰;8樊士(思)林 小钱伍佰;9栗英  小钱伍佰;10冯世有 小钱四佰;11李浩 小钱四佰;12田大朋 小钱三佰;13樊伸 小钱三佰;14何彬  小钱三佰;15杨瑾 小钱三佰;16栗大有 小钱三佰;17刘见明 小钱三佰;18刘自荣 小钱三佰;19杨威 小钱二佰;20李秉仁 小钱伍佰;21杨文考 小钱二佰;22李俊央 小钱二佰;23栗大吉 大钱五十。显然上述下桥头村功德榜上二世祖杨恒盛与三世祖杨璞两位先人的名讳亦赫然在列,且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父子二人各捐了800小钱。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反复仔细地比对怀仁永宁寺乾隆廿一年顶礼十方铭石记关于下桥头村的石刻与《桥头契约》乾隆四十一年冯德立卖京(经)道契约与立卖房产契约;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两份纸质契约9名中人亦竟然有3人的名讳出现在了永宁寺乾隆廿一年顶礼十方铭石记下桥头条上,分别是田大朋 (功德榜第 12位),樊士(思)正功德榜第 5位),栗英 功德榜第 9位)。

图五 :乾隆四十一年冯德立卖京(经)道契约与立卖房产契约

此外从乾隆二年“永宁寺庙田碑”(现嵌存于永宁寺僧房墙壁上)石刻亦可知该寺香火一度远及宁武、大同、阳高等地,而从其中记述的善男信女为寺院捐俸的田亩数则可窥测该寺当时规模之可观。

图三、永宁寺庙田碑局部,2015年1月1日摄于怀仁县南小寨村永宁寺

原来这一罕见的五县共辖之“飞地”现象,竟然缘起永宁寺。

永宁寺是个大有来历的寺院。

据大清光绪石碑记载:“永宁寺……南向桑干如带砺、气象雄壮、似蓬似岛,殿宇毅然连接恒山岳蜿蜒而来,东接龙山之秀,旁锦屏龙虎降伏,西达云岗之奇。”。

据传该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年间,当时此地有叛乱,有元帅前来平息,走到清河(怀仁县清水河村南的一条古河)东畔,见水沏透明,饮用甜凉,下令在此安营扎寨。

一日午夜,一位哨士发觉东北方向白光炽燃,中有佛像慈祥端坐。即时笙管箫声悠扬悦耳、歌声四起,便火速告知元帅。元帅领众将士起来察看,果不其然。只见半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有一座宫殿明显,中有一中古佛,两边菩萨、罗汉,下面有金童玉女起舞,音乐四起、美不胜言。约一个时辰此境渐渐消失。于是元帅令随军书案把此事记录在册,回朝后将此事此境呈禀皇上忽必烈。次日世祖召文武大臣共议此事,都说古佛显灵,光照十方是吉祥之兆,寓意江山永固、黎民安乐;此地实为佛门圣地;并建议在此建造寺院,塑佛像供养,以求佛慈悲恩慧、国泰民安。

元世祖(忽必烈)听后大悦,拟旨修建寺院并定名为“永宁寺”。经能工巧匠之修造,三年完工建成上、中、下三殿三院。上佛殿地基高于中、下二殿三米多,固显的格外雄伟壮观。当时上佛殿塑弥勒佛、中佛殿塑释迦牟尼佛、下佛殿塑玉皇大帝。前有山门内护法殿塑哼哈二将站立两旁,身材魁梧、盛气凌人。寺院建成后闻名远近,香火旺盛,各方人士觉得这里是块宝地,纷纷迁来居住

[1]

。因该村位于怀仁县南,故名“南小寨”,如今的南小寨村则被誉为:“中国养羊第一村”。

可以说《桥头契约》中道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卖地约(刘顺买来杨永和宁武粮庙庄地一段)与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退地约(刘顺将宁武粮庙庄一段出退与杨永年)两幅地约为永宁寺所在的南小寨村一度为五县共辖之”飞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纸质佐证。因为应县下桥头村与怀仁南小寨村毗邻接壤,二村人民历来交往频繁;所谓“粮庙庄”中的庙对应的便是永宁寺。而永宁寺庙田碑、永宁寺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顶礼十方铭石记石碑和村中永宁寺古钟(康熙三十年铸)所载则为证实“粮庙庄地”这一特殊的五县共辖之”飞地”现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可互为参照的铸刻佐证。

综上所述,《桥头契约》之“宁武粮庙庄地与怀仁永宁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名称当缘于南小寨村曾一度为五县共辖之“飞地”这一特殊的历史地理现象。事实上,每一块“飞地”的形成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部分“飞地”是统治者从地方控制的角度出发而刻意设置的。传统社会行政区划依凭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所谓“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山川形便”是依据山川、河道、湖泊等自然地貌划分政区,而“犬牙交错”则是统治者从政治军事等因素考虑而作出的政区布局,后者极易导致“飞地”的产生。此外在古代,划分政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与赋税,从而往往造成户籍与其实际居住地和耕作田地的分离,这也是造成“飞地”的原因之一[2]。但此处怀仁南小寨村因永宁寺的缘故而一度为五县共辖之“飞地”,这一特殊的历史地理现象在全国也当属罕见。

[1]摘自百度百科:怀仁永宁寺条

[2]摘自百度百科:飞地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高管的二十大气质
优秀高管必备备的20大气质
这样做领导最受欢迎!
小钱致富秘决
20种必备的领袖气质
日隆小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