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有两条主线:把握了两条线也就把握了中医
一条线是亚健康或疾病的原因,通常被老百姓们称为“病根儿”:也就是“阴阳盛衰”而产生的病因阴盛、阳盛、阴虚、阳虚。换个专业的词儿,就是“虚实、寒热、气血津液”。
而另一条线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病位系统,“表里、上下、脏腑经络”。老百姓最熟悉的是心肝脾肾肺等脏腑,表明病的部位。是肺病、肝病还是肾病、心病?让人一目了然。只不过,中医说的肝病、肾病……和西医说的肝病、肾病……并不完全一致,中医的肝火旺不代表西医化验的乙肝、甲肝,肾虚也不等同于西医说的肾炎类疾病。
病位当然还不局限于脏腑,《伤寒论》中给出了更为精确的“表、里(半表半里)”、“上、下(上中下)”、经络等病位体系。这里为方便大多数读者,只重点说一下脏腑病位。
知道了这两条主次线索,甚至普通的读者自己都可以理解大夫们常说的中医术语了:
中医常讲“肝火旺”,就是“肝(部位)+热(病因)”;所讲的“肾气虚”,就是“肾(部位)+气虚(病因)”,“腿脚风湿”就是“腿脚(部位)+风湿(病因)”,“风热犯肺”就是“肺(部位)+风热(病因)”……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困惑,如果我们看完了中医,一定习惯性地问一下大夫,“我这得的是什么病啊?”而中医大夫的回答,却远不如西医大夫那样明确,比如,明确告诉你的西医病名:你得了浅表性胃炎、你得了脂肪肝等等。中医大夫总是给出一个如同天书般的“湿热蕴脾”、“肝郁气郁”、“肝肾阴虚”等古香古色而深奥难懂的术语。不过,那时候你觉得困惑不解,现在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原来,“湿热蕴脾”就是脾部有湿和热,“肝郁气郁”就是肝部有气郁(即气滞)的病因,“肝肾阴虚”就是肝部和肾部有虚热(即阴虚)。
在大学教科书《中医诊断学》中,有66个中医常见病名,什么“心脾气血虚”、什么“肝胆湿热证”、什么“脾肾阳虚证”等等,很多人初学时往往摸不着头脑,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么复杂的中医病名,其实不就是简简单单的两条线(病位和病因)“排列组合”所产生的吗?知晓了几个最基本的元素,复杂多变的中医,不就像是一个斑斓陆离的“魔方”一样,一切尽在你的轻松掌握了吗!
好了,既然这么简单实用,那么,就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中医大夫看病的过程,你可以尝试着自己分析、感受一下中医大夫的内心思考:
你走进中医诊所。大夫让你伸出手来,他开始进行切脉。如果脉跳的比较慢,有可能是寒证;脉跳得比较快,就有可能是热证;脉摸起来虚弱,则为气血虚证……
随后,大夫会让你伸出舌头,进行望诊:舌苔白润代表寒证;舌头红、舌苔黄代表热证;舌苔厚腻代表湿证;舌苔有斑点代表血瘀证……
大夫还会有意识看听你的气息(闻诊),如果听到你气短、声低,那就有可能是气虚证……
当然,更多的时候大夫会主动问你(问诊),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饮食睡眠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等等。如果有腰膝酸软或疼痛多的症状,通常病位在肾;如果有头晕目眩、胸胁胀痛的症状,通常病位在肝……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大夫就会龙飞凤舞地在处方上写下诊断结果,并开出具体处方。
一定会有读者说:我又不当中医大夫,知道这么多有什么用啊?让大夫直接给我开方,我直接照方吃药不就行了吗?
呵呵,这就是中医最高明的地方!
基本的中医知识,不但大夫能用来治病开方,而且我们自己也能用来养生保健。
不信吗?举个大家都知道的生动例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经常情绪郁闷,多愁善感,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气郁”(也叫气滞),发病的时候气机不畅,胀闷疼痛。中医大夫可以让她服用开胸顺气丸、逍遥散等中成药或汤药,就能得到有效缓解。而如果林黛玉平日不犯病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的胀闷疼痛的感觉,但是单看她郁闷不乐的神态,就可以判断出她是“气郁”的体质,具有潜在的气郁之病。这时候,就可以让她主动“对症下药”进行养生保健,可以多吃蒿子杆、萝卜等行气解郁的食物;多做跑步、爬山等较大运动量的疏通气血的锻炼。还有一个更加便捷的解郁之道:那就是用少量活血行气的玫瑰花或菊花,搭配平肝凉肝的龙井茶,每天喝上几杯,既能够解气郁,又能降肝火。
你看神奇不神奇,中医的“阴阳盛衰”的病因(虚实、寒热气血津),既能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近病”(现在所得之病),还能让我们知道他、她的“远病”(更为长远的体质之病),这样,中医既能够针对“近病”来治病,又能够针对“远病”来养生,真有点古诗里的美妙意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痛一年西医无法找到病因,中医一张方子连他的高血压都治好了
什么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郁症”的病因病机,“郁症”中医辨证论治
一个文章讲明白,西医治不好的抑郁症,焦虑症,为什么中医可以
今日头条
颤的中医病因一:​肝肾阴虚型颤病先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