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樊迟问仁(13-19)

孔子认为实现“仁”应从“恭、敬、忠”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即在家要遵守孝悌的规范,办事要符合礼制的要求,待人要彰显仁德的本色。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注释】
之:到。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译文】
樊迟问如何实现仁。孔子说:“平常居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颜回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那么什么叫克己复礼?孔子列举了四个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凡是非礼的就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包括心中“非礼”的念头都不能动,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气,时时处处事事合礼。这种要求只有颜回能够做到,所以颜回马上回答“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孔子则另外列举了三个条目,“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居处就是居家,一家之中相处要“恭”,即要以孝悌为本,不能违背家庭伦理;执事则是处事,办事要“敬”,即要严肃认真,不能轻率马虎;与人就是待人,为人要“忠”,即要忠诚诚实,不能欺骗他人。即使到了文化落后的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都不能背弃这种为人之道。
其实“恭、敬、忠”三条目仍然强调的是“克己复礼”,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因为弟子的悟性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对颜回的教导相当理性,“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需要极高的悟性才能领会,需要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施行。而对樊迟的教导更具感性,语言通俗易懂,现实容易操作。事实上,只要真正做到“恭、敬、忠”,就会逐步达到“四勿”的境界,最终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3.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国学小栈292
【第294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9章》孔子对樊迟三次问仁的回答有何不同?
#每日学论语#13.19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新言“子路”之二十|孔子|樊迟
恭敬诚恳,尽心尽责是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