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5-24)

孔子将“忠恕之道”作为处理人己关系的重要准则,“忠”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恕”则能处理好与他人的矛盾。君子的仁德则体现在行事之前会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一言:一字。言,字。
恕:宽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本章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言“恕”之难,最难做到也最需要坚持的是“终身行之”,不能懈怠,更不能停辍。“恕”的反面是“怨”。人生在世,万事顺意只是一种美好愿望,总会遇到不平不公不正,一时难以释怀、内心生“怨”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时时患得患失、处处斤斤计较,积怨则日益加深,必然怨天尤人,最终让自己深陷于怨恨的情绪之中,其结果是于人毫发无损,于己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孔子认为终身受用且应终身奉行的就是宽恕。
二是教“恕”之方,行恕的最好方法是推己及人。从正面讲,即《论语·雍也》里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有所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要显达通达,也帮助别人显达通达,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反过来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能够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里仁》里,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其他弟子不明所指,曾参则准确领悟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明蕅益大师认为,“可行于天下,可行于万世,真是一以贯之。”从空间上看,恕可行于整个世界;从时间上看,恕可行于世世代代。恕能“一以贯之”穿越时空、贯通古今,以致适用于中外。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签署的《全球伦理宣言》中,德国著名神学家孔汉思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义为全球伦理的黄金法则,而被称为“道德金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373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3章》何为“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道浅述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值得终身奉行,听听孔子是怎样回答的
今天诵读《论语》课上,在读了十几遍“子曰”后,我忍不住落泪了!
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不过是个犟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