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学而时习之

 

一翻开《论语》,我们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论语》第一篇的名字居然叫《学而》。“学而”是什么意思?原来《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看来古人编书也是图省事。 

言归正传。《学而》一篇共有16章,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为什么《学而》第一节就讲“学而时习之”?先看看原文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修养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学,孔子在这里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多作副词用,意思是在一定或者适当的时候。朱熹《论语集注》解释为时常

习,演习礼、乐,复习诗、书,同时有温习、练习之意。

说,同悦,愉悦、高兴。 

朋,古时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悦)有所区别。悦指内心的愉悦,乐指表现于外的高兴。 

知,了解。人不知,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恼怒,怨恨。 

君子,指孔子理想中的有德之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怨恨,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从本意上看,这段话是关于人生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的教诲。人一生要勤奋学习、孜孜不倦;要善于交友、乐于交友,要胸怀宽广、宽容他人。

如果从对待人生理想能否实现的角度去看,则另有一番境界。有人认为,第一句话里面的是指个人的学说或者主张,是当下、时下或社会,是被使用、采用。由此再看这三句话表达的意思就前后连贯、层层递进,境界之深,令人景仰——

自己的主张、学说如果被社会采用了,不是非常愉悦的事吗?退而求其次,即使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有很多朋友认同我的主张、学说,纷纷来我这里共同研究讨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吗?再退一步看,如果既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又没有被人们所了解、理解,我也不恼怒怨恨,不也就是君子应有的品行和表现吗?

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孔子在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要求学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于律己的主张。这些主张放在篇首且贯穿于《论语》全书,大概是希望我们通过学习《论语》,在一生中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努力遵守这项准则,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论语<学而>》
《论语》中第一个字的解释一变,就会颠覆你的人生观!
你真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吗?你的理解真错了!
张荣明: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细说《论语》(一)
《学而篇》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