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信近于义(1—13)

      《庄子盗跖》篇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男子尾生与他心爱的姑娘相约在桥下相会,姑娘迟迟未到,而天突降大雨致河水猛涨,尾生一直在桥下痴痴等待,信守诺言不肯离去,终于河水漫过头顶,尾生抱着桥柱被洪水吞噬。尾生用生命履行了对情人的诺言,成为我国古代的守信典范,被认为是儒家五常中“信”的象征,至今有“信若尾生”的称赞。但是,这是真正的“信”么?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近,接近、符合。

       义,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思想和行为应该符合的基本标准,和“仁”相近。

    复,践行、兑现。朱熹《集注》:“复,践言也。”

     远,yuàn,使动用法,使之远离。另解为避免。

       因,依靠、凭借。

       宗,主,引申为可靠、依靠。

【译文】

      有子说:“信约接近或者符合于义,(这样的)诺言才可能兑现。恭敬接近或者符合于礼,(这样才可能)避免遭受耻辱。凭借他(能够做到)亲近值得或者应当亲近的人,也就能够确定他是可靠的人。”

      有子这段话,表明儒家十分看重信“信”和“恭”。但人们不能盲目地信和恭。为人要讲“信”,但不能对任何事不加分辨就信誓旦旦,否则当初的承诺就很难兑现。对人要讲“恭”,但不能过于谦卑,在他人面前低三下四、献媚取宠,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一个人是否值得亲近甚至可以作为依靠,要看那个人所亲近、所依靠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所亲近、所依靠的人都是值得亲近、特别可靠的人,那么,这个人也就值得亲近甚至可以依靠。

       尾生的“信”不符合于“义”。所以,《淮南子汜论训》说:“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

    现代社会特别是政治生活中,“信”“恭”“宗”更为重要。近年来,某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不失为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2013年底,中央巡视组揭开了某地腐败盖子后,先后有省部级干部7人落马,其省会城市连续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公安局长被调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其中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当时,不少贤才干将也盲目攀附,纷纷落入“潜规则”,最终也落到如此下场。如果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做到“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案 | 第一篇学而之第13章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论语》笔记:学习时认清大目标,就不会走偏
我解论语
《论语》:礼义之本
【第13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3章》有子提出人际交往中哪些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