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事父母几谏(4-18)

儒家非常重视孝道,认为孝是为人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本篇重在讲“仁”,而且从本章开始连续几章论述“孝”,可见“孝”在儒家所讲“仁”中的重要地位。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几(jī),轻微、婉转、委婉的意思。
谏,劝谏。
从,听从。
违,违背,触犯。
劳,忧愁、烦劳、心忧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还是要恭恭敬敬而不触怒(父母),虽然心忧但不怨恨。”

儒家将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称为五伦,并认为父子、兄弟为天合,君臣、朋友为人合,夫妻兼有天合与人合。如果父母与自己的意见出现分歧,甚至父母明显出现了错误的言行,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做?圣人主张先服从父母的决定,这是“礼”,无“礼”则天下乱,子女对父母的“礼”就是“孝顺”,“事父母几谏”为“孝”,“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为“顺”,合起来就是“礼”,就是对父母“孝顺”。

孝顺不是要求子女不能与父母发生争论,而是不能采用激进甚至粗暴的方式去争执、去干涉、去纠正,应该用克制、委婉的方式去加以劝说,用很轻微、柔和的办法去加以劝止,这就叫做“几谏”。如果“见志不从”,父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或做法,子女则必须做到“又敬不违”,要心存尊敬而不能顶撞。子女心中可能对此有着深深的忧虑,但不能产生怨恨,即“劳而不怨”。

凡事依道,凡事讲理,这是儒家一贯倡导的思想。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见这种情形,每逢有理之时,大多都会“理直气壮”甚至“气势汹汹”。事后反思,发现有时“理”本身并不重要,即使非常重要,但远远不及讲理的方式重要。孔子给后世留下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就是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也最伤不起。因为是你最亲的人,即使有天大的分歧或过失,有话好好说,又能坏到哪里去?所以,《弟子规》由此引伸到如何处理亲友之过:“亲友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事父母几谏”之“几”,也可有另一种理解。几,几微,非常微小的细节。如果子女看到父母在微小细节上出现过错时,就应该及时劝谏,以便让父母能够及时纠正。小过易改,如果不改,积成大过,就很难改正。所以,作为子女也要细心,只要发现父母有一点点偏失,就要立刻想办法帮助父母改正,不能陷父母于不义。这和前一种理解并不矛盾,都是用敬重的心情、委婉的态度劝止父母的过错,都是“孝”的具体表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父母、亲友的过失,首先要学会宽恕、原谅,然后慢慢劝谏和引导,不断完善,共同进步,这是为子女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算是合格孝顺的子女在线收听
魏广帅︱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
怎样面对父母的过错——《论语》学习84
《论语点睛》:父母有错怎样劝
不孝本有三,无后为最大
动物演绎国学《弟子规》图片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