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雍也仁而不佞(5-5)

本篇从开篇至此,先是由孔子直接评,再到弟子自己问,此处是听别人说,后面还有孔子亲自考察,既表明《论语》的编排逻辑性强,又表明孔子全方位、多角度识人的脉络和方法。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小孔子29岁。
佞(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御,抵御,抵挡,应对。
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屡憎于人,屡,数次、反复;憎,厌恶。
不知其仁,指无法知道有口才者是否具有仁德。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好干什么用?靠伶牙利齿来对付别人,往往会招致别人厌恶。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是不是具备仁德,要口才好干什么用呢?”

冉雍,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菏泽定陶)人。少昊之裔,周文王第十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冉离(又有称为冉在)育有三子:长子冉耕字伯牛,次子冉雍字仲弓,三子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认为其有帝王之才,下篇《雍也》开篇记载“雍也,可使南面”,这是孔子对弟子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还夸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孔子去世后,恐圣道失传,冉雍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敬简集》6篇,可惜现书已不存。

可能正是因为孔子经常夸赞冉雍,有人心生嫉妒,于是对孔子说,您总是夸赞冉雍,他确实具有仁德,但是口才不行。针对有人对冉雍的看法,孔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因为善于用伶牙利齿去对付别人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具有仁德的人则不一定要有好的口才。人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嘴服人。

孔子两次反问“焉用佞?”是希望弟子们要以冉雍为榜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修德行仁,注重自身仁的修养,而不是靠能说善变与人交往。如果一心专注于用伶牙俐齿去对付他人,只会让人更加厌恶。

也有人认为,在他人评价“雍也,仁而不佞”的情况下,孔子却说“不知其仁”,可见孔子不轻许弟子以“仁”。尽管别人都说冉雍是个仁者,“我”却不知道冉雍算不算仁者。这种观点在《论语》中多处出现,孔子评论子路、冉求都是“不知其仁”。但是,冉雍为人厚道、质朴,属于典型的敏于行而慎于言,平时说话很少,至少可以说明正渐渐向着“仁”靠近。讲话太多的人,擅长表达、善讲好话,不一定是“仁”;如果讲得天花乱坠,甚至是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谄媚奉承,就绝对不是“仁”。只有回归纯净的本性,才会有成“仁”的土壤,奠定成“仁”的根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5:雍也仁而不佞。
《论语》17:闭嘴
国学经典学习——《论语》
#每日学论语#5-5【2016-10-11】
《论语》教育智慧:仁德第一,口才第二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口才好,并没有那么重要(5—5—1,讲于2021年8月2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