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6-10)

孔子面对弟子即将离世,难以控制悲痛的心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表现出孔子对弟子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死亡和命运的认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7岁。
有疾:有病。
牖(yǒu),南面的窗户。古人房屋,北墉而南牖,墉为墙,牖为窗。
亡之:一作无之解,意思是伯牛无得此病之理。一作死亡解。
命矣夫(fú):命也。夫,语气词,表示感叹。

【译文】
冉伯牛生了病,孔子前去探望他,在窗外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真是命呀!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啊!”

冉耕与冉求、冉雍是同父异母兄弟,时称“一门三冉”,均在孔门十哲之列。他为人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曾随孔子周游列国,有很高的威望,广泛受人尊敬。孔子对冉耕相当器重,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升鲁司空,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因其为政有道、治理有方,中都成为其他诸侯国学习的榜样,得到孔子高度赞赏。

据《淮南子·精神训》记载,“伯牛为历。”“历”即“疠”“疠疡”或“大风”“癞病”,相当于现在的“麻风病”。孔子不顾个人安危前来探视,而深知己染恶疾的弟子毅然将先生拒之门外,只允许隔窗探询。面对生离死别的最后一握,孔子黯然伤魂,肝肠寸断,人生回天乏术,生命已至尽头,乾坤不可逆转,唯有仰天长叹!

孔子是圣人,也是凡人,是一个有血有肉、富含真情实感的人,而非六根俱尽、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孔子非常重视生命,从不掩饰情感,但又不着于生死。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前532年—前481年)51岁去世,时年孔子69岁。晚年丧子,所受打击深重。随后弟子颜渊早逝,对孔子打击更重。《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因为丧子而说出非常哀痛的话,面对颜渊离世,却悲号“天丧予,天丧予”,面对冉耕将不久于人世,却长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足见孔子作为凡人对弟子的深切关爱,也更见孔子作为圣人对仁传万世的苦心经营。

同时,从本章可见,面对弟子身患恶疾,孔子无惧传染的风险,在弟子不允许进屋探视的情况下,仍从窗户握手交谈,既充分体现了对弟子的深厚感情,也完美展现出孔子重感情、轻生死、知天命的至仁至圣至贤品德。

“命矣夫”!人的命运谁也无法准确判断,更不能完全自我掌控决定。人固有一死,这是客观规律,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有许多偶然因素难以预估。但也不能因此而消极面世,而是应该以无畏的心态去直面命运,在天命中修身养性,成就圣贤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论语·雍也篇(10)冉伯牛之病乃千古之谜
依于仁义 守望相助
《论语》学习126-127
——又一个千古之谜被破解 被误读的古籍经典系列:被误读的“伯牛之疾”
国际儒联学者谈众志成城战疫情之五:爱其德行 哀之不幸 ——由“伯牛有疾”说起
“亡之,命矣夫!”——夫子何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