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4节气之03惊蛰:蛰虫惊走,福瑞万家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时间点在公历35-7日之间,是干支历卯月的开始。《夏小正》曰:“正月启蛰。”为了回避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讳,便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同时,将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的雨水顺序进行置换,季春三月谷雨与清明的顺序也被置换。于是,汉初以前的顺序“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就变成汉景帝时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人们长期使用“惊蛰”已成习惯,大衍历再次使用“惊蛰”并沿用至今。日本在历代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采用大衍历与宣明历,贞享改历时又采用“启蛰”。

“春雷惊百虫”,“春雷响,万物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的入冬时节,动物冬眠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居;此时,雷声“惊”醒“蛰”居的动物。惊蛰也有三候:一候桃始华,桃树开始开花,并逐渐茂盛;二候仓庚鸣,黄鹂最早感受春阳之气,发出婉转悦耳的声音;三候鹰化为鸠,老鹰已不见踪影,古人称布谷鸟为“鸠”,这里开始出现在林间。

惊蛰时节正是“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天气转暖,渐有春雷,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有冬雪美景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西南和华南可达10-15℃。“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季节。

惊蛰前后,由于气温回升较快,湿度逐渐升高,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便有春雷出现。从我国各地物候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初雷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惊蛰时节的雷、风也往往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不见风,冷到五月中”等等,便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预测农谚。

惊蛰来临,养生保健有术。“春捂”为首要,冬装不能立减,等气温稳定以后再换春装;外出时应携带一件薄外套,以便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但也不能“捂”得太过,如果捂出大汗,则会导致感冒。民间还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的说法,因为人的足部与全身以及各个内脏关系密切,而足位于人体末端,离心脏很远,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惊蛰时节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偏大,如果过早挽起裤脚,会导致风寒之邪入侵。

惊蛰也有许多民间习俗,惊蛰吃梨是各地较为常见的风俗。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梨”谐音“离”,吃梨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可以让疾病远“离”身体。古代对瘟疫缺乏科学的防治手段,而惊蛰正是万虫苏醒、疫病多发时节,吃梨也有提醒大家小心疫病、注意预防、远“离”疫病之意。吃梨还有祈福之意,以求虫害远“离”庄稼,保全一年好的收成,有的地方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将“梨”之“离”引申为恋人之间的分离、分手,恋人之间绝对不能送梨、吃梨,一个吉祥有福的民间习俗,如今反而成了恋人的禁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惊蛰春雷始,微雨江南风送暖
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最美二十四节气,让你一次看个够
今日惊蛰,送你最早的春天!
今日惊蛰,春醒万物生
惊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