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孔子为了推广圣贤德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即使遇上生命危险,也坦然面对、勇于担当,一生不改远大志向,最终取得成就。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
生:降生,赋予。
桓魋(tuí):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司马,宋桓公的后代。
如予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性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史记·孔子世家》有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在弟子保护下,连忙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弟子催促孔子跑快一点,孔子坦然对弟子说,上天把仁德赋予了自己,桓魋对自己是无可奈何的。

司马桓魋为什么憎恨孔子?《礼记·檀弓》记载:“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那时孔子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即司马桓魋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孔子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越快越好。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就是针对桓司马说的。

《史记·宋世家》云:“(宋)景公二十五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魋恶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而去。”《孟子》云:“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微服”形象地再现了孔子当时逃走时的心境。一方面,孔子认为谁也没有办法左右天赋予自己的使命,没有丝毫畏惧和怨恨,泰然自在,乐天知命;另一方面,孔子知道不能较真碰硬,便不跟司马桓魋一般见识,乔装打扮偷偷离开宋国,可见孔子熟知权变、智慧过人。

《孟子·尽心上》云:“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wà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件事值得快乐,而称王天下不在其内。一乐是父母健在,兄弟无病无灾;二乐是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三乐是得到天下的杰出人才而教诲培育他们。孔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并且“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早已自得其乐,即使是在困厄逆境之中,仍不堕青云之志,并且不改其乐,不违其仁。

仁者无敌。结合前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孔子不与司马桓魋敌对结怨,而是“微服”离开,巧妙化解彼此的对立情绪,只是将司马桓魋作为“不善者”对待,并没有视作敌人仇人,反而还可能当做恩人。正因为有了司马桓魋这一类“不智者”给予的考验,才进一步加快成就了孔子的仁德,让他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灾难,矢志不渝完成使命、实现抱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22
《述而篇》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7.23
论语连载(173)《述而篇》第23章,“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每日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二则
“丧家之狗”还吹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