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知者不惑(9-29)

知、仁、勇是儒家极力提倡的君子应该具有的三种美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弟子能够具备这“三达德”而成为真正的君子。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释】
知:同“智”,聪明,有智慧。
惑:困惑、迷惑。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

“知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会患得患失。一个人放下了自私自利,不只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惑于外境,也不会困于内心,看问题自然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不会专门利己。一个人以仁德为本,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则没有分别,不会忧虑自己的名利、得失、前程。虽不自忧,但可能会忧他,甚至会忧国忧民忧天下,胸怀天下百姓疾苦,心系国家社稷安危。但这种忧不等同于狭隘的忧愁、忧虑,而是一种情怀,如后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事实上,真正的仁者面对天下之忧,并不会为一时一地一事而忧,而会“风物长宜放眼量”,即使暂时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达到理想境界,也会等待时机、继续努力,保持乐观,一心向仁。

“勇者不惧”,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困难。凡立下志向,勇者定会坚守初心、坚持不惰、矢志不渝;凡遭遇挫折,勇者定会准确分析、找准原因、突破困境;凡发现过错,勇者定会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凡是正确的、正义的、正当的,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勇往直前。

要具备“三达德”,必须正确认识到“知、仁、勇”三者并非分别、独立存在于单个的个体,而应是三者一体的高度融合。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知、仁、勇”而“不惑、不忧、不惧”,才有可能修养君子之德。同时,只有先于修身,自身真正具备了“三达德”,然后才能育人,再推及其他、带动他人,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君子之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达德:智、仁、勇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个人想成事,”智仁勇”三要素,缺一不可
【第229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8章》“智、仁、勇”三者是何关系?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9圣凡之智上中下勇
孔子说君子有“三德”,你知道是哪“三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