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子畏于匡(11-23)

孔子和弟子颜回感情深厚,愿意同生死共患难。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后,迟迟未见颜回,非常焦虑,担心他遭遇不幸、死于非命。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畏:同“围”,被围困、拘囚。
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先生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论语·子罕》也记载有“子畏于匡”。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坦然且自信地说,周文王死后,周代的礼乐文化遗产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要消灭这种文化,那就不会让我掌握这种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欲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最后终于脱险突围,但跟着孔子的弟子们却一个个失散。

面对匡人的围困,孔子镇静自若,并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而是始终惦记着弟子的生命安全。直到颜回最后回来的时候,孔子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吾以女为死矣”,这是孔子因过分焦急而无意识产生的些许责备,更是看到弟子安然无恙而发自内心的惊喜。颜回诚恳地回答说“子在,回何敢死?”一问一答,师徒之间心心相印、毫无隔阂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蕅益大师批注:“卓吾云:'吾以汝为死,惊喜之辞。子在,回何敢死。谁人说得出?’方外史曰:'悟此,方知圣人不必恸哭,又知圣人必须恸哭。’”。卓吾先生认为“子在,回何敢死”这话只有颜回说得出,其他弟子说不出。只有颜回真正达到了“入室”境界,自然对先生最为了解。上天赋予先生传承古圣先王之道的历史使命,先生自然不会轻于一死。同时,自己又希望能够担负起传承的重任,作为弟子也就不敢死掉。只有悟出这个道理,才知道圣人就不用“恸哭”,因为颜回已入圣贤之境;又知圣人必须“恸哭”,“颜渊死,子哭之恸”,一是因为师徒情深远胜父子,二是颜回之死将无人可以传道的,圣贤之道将无法得到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恕俭在浙江执教《论语十二章》
讲稿(2):孔子的生平
读“子畏于匡,颜渊后”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述而篇7·4
孔子和颜渊——相爱相夸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告诉我们这些处事大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