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季康子患盗(12-18)

孔子认为,为政者应以身垂范,用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教化百姓,而不是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本章阐释的仍然是为政者必须“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注释】
苟:假如、如果。
赏:奖赏、奖励。

【译文】
季康子忧于盗贼祸害,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如果您自己不贪图过多的财富,即使奖励偷窃,也不会有人干的。”

“盗”是会意字。《说文解字》:“盗,私利物也。从㳄(xián),㳄欲皿者。”“㳄”即“涎”的本字,在甲骨文中三点水、两点水共存,用法没有区别,象形口水外流,表示人有欲望时流口水,后形容人之贪饕,垂涎欲滴。“㳄”字本义为口水外流,“皿”是食器,看见美味佳肴就流口水,进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据为己有,合起来会意为贪欲盗窃。欲望太过,就成贪欲。所谓“盗”,归根结底就是贪欲的外化。
《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尧、舜以仁政施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行仁;桀、纣以暴戾横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君王所发布的政令如果与他平日的好恶正好相反,老百姓则不会听从。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去要求别人;先改掉自身的毛病,然后才去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本身所怀藏的就缺少恕道,而能要求别人行恕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所以说要治理好国,首先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家。
季康子“患盗”,只从表象感觉到“盗”是一种忧患,没有深入思考产生盗的根本原因所在。当时三桓专权,季孙氏为三桓之首,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季康子僭越礼制,把持国家朝政,而且贪得无厌,本为当时天下最大的“盗”。居于下位的大臣、百姓自然会跟从而“盗”。孔子的回答言辞犀利,直接提醒季康子应该从自身寻找根源。为什么别人总是偷盗你家的财物,而不偷盗别人家的财物?为什么天下到处偷盗成风?其根源还在于君主没有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不欲”才是为官从政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轻轻松松读《老子》(37)
倡廉 【倡廉】朱熹的廉政爱民之道
《孟子》中最脍炙人口的八句话,句句振聋发聩!
儒家的教化之道
[原创]《道德经》(第三章)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