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太极拳打出来没有韵味?是因为你忽略了这两点


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做到“放松”、打出“内劲”。


打太极拳需要放松,就像赛跑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说白了,太极拳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运动。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放松就是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气血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


放松是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只有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演练出的太极拳的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意行气,打出太极拳的内劲,表现出太极拳的韵味。


☆ 松 ☆

松,是松开、解开。就是在练拳时,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在心境清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肌肉、韧带进行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向外有机的放松整体。


☆ 沉 ☆

沉,意为下落、下降。就是在练拳时,在放松的前提下,息心静意,气沉丹田,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使之下盘稳固,两足有力,犹如载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

是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

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

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

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

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

心静是放松的前提。要先做到内松。

内松是心松、意松、精神放松,

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

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

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

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

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

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

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以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演练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

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

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

贯注于四梢,复归丹田。

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

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劲。



意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主帅,

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就是“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

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

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

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

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松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

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

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

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

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协调连贯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运行中无时不在,

体现在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

节节贯穿,

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

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

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

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势势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

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

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

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

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

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韵味?两个要素少不了
李氏形意太极拳要领杂谈
太极真韵 (转) - 太极老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第940期:太极拳的内劲和练法
诸多太极拳友皆有一问:为何有时无意间之发...
动态中整劲的求取,太极拳在实作中的修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