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庄物语|麦子的味道

  时令到了寒露。皖北农谚说,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下种的时节,又到了。此时,想起了麦子的话题。具体说,就是麦子的味道。

想起老家村里老辈人的话。他们说,现今的麦子,还是那么饱满,可抓一把闻闻,过去一股子扑鼻的清香,淡了,也寡了。麦子磨成的面粉,蒸馍,少了过去的筋道,多了的是黏糊;用来和稀饭,总也和不黏稠,稀稀拉拉的。

老辈人这话,其实不是“肚饥好下饭”能解释得了的。麦子味道的寡淡,无关饥和饱,因为人们的味蕾还是那样敏感。为什么麦子的味道变了?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从种到收,都在变;最后的麦子,不变味才怪。

想想也是。过去麦子的生长,都是汗水“煮”出来的。头年深秋,小麦播种之前,要犁地;下种,要耩地;之后,还要耙地。这些活儿,有技巧,更得靠体力。尽管秋意凉,但做的人,没有不出汗的。

越过一个冬天,开了春,就要锄草。隔几天,就要锄一回。直到分蘖,拔节,韭菜叶一样的麦叶,扑棱着把土都盖严实。问题是,气温越来越高了啊。因此,麦地里锄草,人都穿单衣,戴草帽。而且越是气温高,阳光好,越是要锄草。据说那样效果更好,容易死草。正午时分,汗珠子都啪嗒啪嗒往下掉。掉在麦地里,掉在麦秆上,掉在麦叶上。因此,庄稼人都说,汗水旺麦,越“煮”,麦子越旺,收的麦子也越好吃。

从啥时候开始的呢,麦地里锄草,早成了老黄历了。都是播种时喷一遍除草剂,来年开春再洒一遍除草剂,完事了。麦子一生中的几个月,麦根,麦秆,麦叶,难得见几珠汗滴儿。

 再说收割。从前割麦,那得费多大的劲?低头,弯腰;右手拿镰刀,左胳膊张开揽附近的麦子,一揽一片,镰刀从麦根处划过。一片割完,直起腰,转过身,放在地上。再转回身,往前一步,重复那低头弯腰的动作。如果为割麦子的人拍摄一个视频,他那连续转身、低头、弯腰的动作,简直就是一步一叩首的画面。上了年纪的人说,割麦子就得这样,一步一低头,一弯腰。这样累,腰疼,流汗,口渴。但那是人内心里对土的一种敬,对成熟麦子的一种敬。带着这样敬重的心思割麦,麦子才会用好吃来回报人。麦子与人,有一种互相敬重的关联。

如今收麦,人都等在路边地头,或者在家门口等着,从收割机肚子里接麦粒儿。从劳动强度说,低了许多。如果当时能卖掉,晾晒、入仓的劳累也都省了。但省去的,还有人对土的敬,对麦子的敬。不经意间,麦子与人之间,原先那种互敬的格局,随风飘散,飘成了一个过去的故事。于是,麦子还是那个麦子,但不是那个跟人在情感上互动的麦子了。它不香了,也不好吃了。

不知道,麦子味道的改变,是不是这个理儿。也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强词夺理。但内心里,我信。我觉得老辈人的话,在理儿。也许,那样好吃的麦子,已经转过身去,成了一个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爱家乡,就像麦地爱着麦子一样……?|?邻居的耳朵
行走丨麦香清清
六一以后的麦田
【云南】王思涵《忙》指导教师:武晓玲
散文|走在五月的麦地里
郭怀福:金色的麦浪,翻滚着麦香的味道|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