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小识︱放倒麻使麻捆


这是村庄物语第238篇原创推送

皖北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在一些低湖洼地,时不时地会种些麻类作物。比如火麻,红麻,黄麻,等等。

我对这个麻那个麻,也分不太清楚。印象中,火麻,可能已沦为野麻了。偶在路边、沟坡上,还能见到。至于红麻黄麻的大面积种植,现今也见不到了。

20世纪80年代前后,麻类种植,在皖北的一些地方,曾经是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我老家池家岗的西湖,地势低洼。一到夏天雨季,就积水。有些年,村人就种高杆的黄麻。用现在的眼光看,该是一种自发的适应型农业试验。后来“旱改水”,都该种水稻,黄麻自然退场。

好像也就是那时候,皖北有些地方,建起了麻纺厂。颍上县城南,就建了一个。我家西湖地里的黄麻,浸沤剥下的麻皮子,就卖给它。

在从前的皖北乡人那里,麻皮子的首要功用,就是搓麻绳。作为农家生产生活的一样辅助物品,麻绳的用处,极为广泛。不论是捆物,还是系口袋,担挑子,样样都少不了它。

也许对麻太熟悉了,皖北乡人就以它为喻体,说出一句较为深刻的俗语:放倒麻使麻捆。

因为高杆,麻类的收获,多是砍下,放倒。再捆成能搬起来、扛得动的一捆一捆,运到不远处的水沟里浸沤。捆的时候,该用麻绳子吗?不是的。只用有韧性的小棵麻,一绕就行了。这是谓“放倒麻使麻捆”。就地取材,省工省事,也省却了成本。

从前的皖北乡人,想问题,办事情,“放倒麻使麻捆”,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比如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办起来都是费钱的。如果铺排大了,这个环节浪费,那个环节铺张,最后打打算算,必然不够头。但坚持了“放倒麻使麻捆”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钱办多大事,就不至于在“老末了(最后)”的时候,“钻窟窿打洞”去抓钱(借账);更不至于因为某一件事,而让全家陷入寸步难行的窘迫之境。

所谓“放倒麻使麻捆”,是说亲邻居随份子的钱,与办事的开销,互相抵消,而不另外添钱。在旧时,皖北村人办很多事,不讲究光鲜,不讲究排场,只讲究适当。这个适当,就是“放倒麻使麻捆”,量入为出,而基本上不干那“打伤食嗝”的事。也正因此,至今,在很多老辈人心头,“放倒麻使麻捆”的余韵犹存。小辈办事时铺排大了,花钱多了,他不只自己个在背地里唠叨,而且他很可能一连好几天睡不着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黄麻
【故园往事之风物篇】黄麻的故事(许广洲)
潮汕浪话:麻叶简史
行走在乡村记忆的边上
中草药黄麻
黄麻绳的魅力 2 :黄麻掐丝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