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小识|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这是村庄物语第364篇原创推送

皖北之地,总有些偏北了。但在一些地方,也是河湖交织,颇具南方水乡的韵味。

常言有云,有水就有鱼。皖北的鱼类,除却鲤鱼、鲫鱼、鲢子(鲢鱼)之外,常见的还有戈雅和鲇鱼。而我的体味,戈雅鱼,鲇鱼,可能称得上鱼中佳品。用它们分别熬一盆汤,佐料适宜,熬煮得好了,自成美味。

戈雅鱼,我试着在电脑里输入,还真有。出来的词条是“黄颡”。想来是学名吧。点开看,它的别名很多,昂刺鱼,刚针,黄骨聪,昂公鱼,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鲛,汪丫鱼,毛泥鳅,黄骨头,弯丫,黄腊丁,央丝等等。可谓蔚为大观。

网上有人说,它可能是中文俗名最多的一种鱼。我看,不是最多,也该是最多之一。

皖北农人对鲇鱼,多是另眼相看的。一盆鲇鱼汤,那是伺候老人病人的“专利”。哪怕是孩童,恐也只能跟着喝口汤汁。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鲇鱼嘴边,有几根长长胡子的外形,创造了“年幼胡”的方言,用来专门指称尚未成年,但嘴角唇边已有“爪爪胡”的男子。

巧的是,戈雅似乎也有胡须。但跟鲇鱼的比较起来,可能要细小一些。这可能因为,戈雅的体量小,而鲇鱼要大得多。

由此,我觉得皖北农人说的“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其中的“胡”,该就是这么个写法。当然,他们“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的话说出来,既不是说戈雅,也不是说鲇鱼,而是别有所指,另有意涵。

乡下的农人之间,总都有这么个现象:有年纪(上年纪)的人跟有年纪的人,叙得来;“年幼胡”呢,他跟“年幼胡”合得来。这其中,年龄可能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有年纪的人跟“年幼胡”之间,因为所谓代沟的关系,三言两语,就会话不投机。对这个现象,皖北农人就说,那是“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不只如此。对脾气的人之间,似乎也能够“久逢知己”。人也说成是“臭味相投”。这可能因为,脾气相近,秉性相似,他们之间有着类似的世界观。最起码,有相当的共同语言。这其实,也是“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的表现。

耐人寻味的是,孩童之间,也存在“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的讲究。调皮捣蛋的,他跟调皮捣蛋的,能“疯”在一起;温存斯文的,他跟温存斯文的,能玩在一起。一帮子孩子,同时撒出去,不消半天的工夫,自然就“各找对象”了。绝无调皮的跟温存的,能在一起玩的有精有神的可能。皖北农人看来,这恰是“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的最佳注解。

常言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据说它出自《周易》。也有说出自《战国策》的。从前,皖北农人习文的不多,更遑论《周易》或者《战国策》。但他们“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一语,却与它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由此看来,唯务农桑的皖北乡人,也称得上归纳总结、凝聚升华的高手吧。他们信手拿来戈雅和鲇鱼,就把原本高深的道理,说透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棕颈鹭千辛万苦捕到鱼,还没吃上一口,就遭同类偷袭
清炖戈雅鱼 2014-08-10
让你恨不得把舌头一起吞了的----蒜烧鲇鱼
想当然的石斑鱼
网页搜索
鲇鱼汆豆腐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