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日记(四):浅谈印尼人的“熟”和中国人的“生”

在印尼待久的同胞大都遇到过下列场景:

比如:

你到了一个新地方不认识路,向坐在路旁悠闲喝咖啡的印尼人问路,他们大都很热情,给你描述的很仔细,甚至有的人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给你引路到你要去的地方,当然,此时你要是有所表示就更完美了。

你自己开车,突然不小心陷到路边的坑里,怎么加油门也鼓捣出不来,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只要周边有一个成年印尼人,就会跑过来看看如何帮你,一会就会有一群人围过来,一、二、三就把你车给抬上来了。

有时候你坐出租车,下车时手机忘车上了,别担心,大概率会找回来的,只要你记住出租车公司的名字,提供基本信息给他们,很可能第二天就会通知你去拿,而且还不要报酬。当然,如果你一再表示酬谢,人家也不会拦着。

当你搬进一个新小区,门口的保安很快就会记住你,看你回来了早早就站起立敬礼或打招呼,有快递也会第一时间送到你手上,让你感到他们很知足,很敬业,也很感慨。

去银行办事,如果你有足够时间,而且语言能力还行的话,你坐在那里和职员聊上个把小时一点没有违和感,临走他/她还会礼貌地站起来和你握手打招呼说再见,欢迎再来。

一次公寓通知要有工人冲洗空调,下午正好要出门,赶紧把IPAD等藏好怕被顺走,结果证明自己有点过于小心,有管理员全程陪着,事后也打扫的干干净净。

到本地朋友家做客,然后一起出门,家里只剩下一个装修的工人。我和朋友说你不怕丢东西呀,朋友说不会的,经常这样。我想在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所谓印尼人对外来人的“自来熟”。这也许和他们的信仰,习俗,文化等等多年传统有关,今天不予讨论根源,咱们只谈现象。

当然,也正因为这个“自来熟”,也会给你带来很多不适应或不开心。

比如:

机场入境,客是远来亲,柜台后面那位会很客气地和你打招呼,然后就是你方便我方便。。。

员工刚入职不久,也许很自然地就张口找你借钱,尽管是扭扭捏捏,不过看表情那意思是:大家都是兄弟,我都给你来打工了,哥们儿这点小事你都不肯帮忙?

雇来的保姆出入自由,可以很自然地把你的家看成她的家,冰箱里的好东西你买来还没来得及吃可能就消失了。她们可以很随意的就不辞而别,也可能很从容的光荣回归。如果不走运,最后离开的那一次,你的一些金银细软也许一并拜拜了。

交通违规了,马路上的警察远远地笑眯眯的走过来,别害怕,他们会像很久不见的朋友给你摆事实讲道理,不断启蒙暗示,激发你的悟性,直到你攥紧拳头,把里面的东东以握手的方式传递过去。

当年开矿的时候,有一位中国项目经理老S,他负责一个山头的挖矿,带着十来位本地员工。每天上班到山头棚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发烟,不给烟就跟你比划,做鬼脸,中间还得有免费咖啡茶歇,每次回国探亲,老S还得给几位带来国内的小吃、体恤衫等,弄得那几年老S的境外补贴进去一半,但老S仍然乐此不彼,因为他觉得不亏,交了不少印尼朋友,虽然工作效率也没高多少。

与时俱进,最近疫情严重,雅加达机场又出现了一种新生事物:接关。以前只有大人物才能享受到的待遇,现在你只要花点“小”钱就可享受了。以前回印尼的时候,感觉进入机场内接机的人凤毛麟角;现在可好,登机桥门口十数人一字排开,拿纸片的,举手机的,摇照片的,喊名字的。。。定睛一看,基本都是中国人的名字拼音

。当然,这些人都是和机场方面有”熟“人关系才能办得到的,而这个熟人,基本是靠银子换来的,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半斤八两。

对比起来,中国人的“生”与“熟”也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说印尼的老一代华人。几百年前,他们历尽艰辛漂洋过海来到印尼,靠着“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起家,可以想象,不和本地人交朋友,成为“熟人”,很难有今天。

这方面,公众号《丁见印尼纪事》丁老师已经讲过很多老华人的创业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里我就再举个我亲眼所见的例子。

图源:老杜

大概三年前我到西苏门答腊采风,在巴东的中国城走访了一位老华人开的杂货店。言谈话语中一个当地人小伙子来买一斤米和一瓶酱油,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华人老板用老式的砝码天平称好了米仔细装进了塑料袋,又把酱油瓶用尼龙草绑好,拿着东西颤巍巍走出去到年轻人的摩托车旁亲自给他绑好在车把上,一切是那么地自然,而那个年轻人却始终坐在店里,抽着老板递过去的烟,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可想而知,老一代华人在过去的年代都经历了什么。

在老一代华人之间,也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熟人,按地域的,按姓氏家族的都有。这也反映在印尼有众多的华社机构。他们彼此关照,相互提携。历史上最主要的族群,有客家帮,潮汕帮,闽南帮,温州帮。。。

印尼华社组织概览

工商类

印尼中华总商会

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

印中商务理事会

印尼华商总会(名存实亡)

以华人为主的宗教团体

印尼佛教总会总主席

印尼孔教最高理事会

全印尼三教庙宇联合会

印尼道教总会

雅加达华人基督教联合会

族群综合类

印尼华裔总会

印尼华人百家姓协会

以祖籍地域划分的华人社团

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

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

印尼广肇总会主席

印尼潮州总会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

雅加达福清公会主席

印尼梅州会馆

雅加达闽南公会

兴安会馆

晋江同乡会

印尼安溪同乡会

永定会馆

金门会馆

永春同乡联谊会

山东同乡组织

印尼安溪同乡会

印尼雅加达海南联谊会

印尼大埔同乡会

印尼龙岩同乡会

雅加达先达同乡会

闽南同乡会

五、各姓氏宗亲社团

雅加达李氏宗亲会

印尼吴氏宗亲会

印尼张氏宗亲会

雅加达林氏宗亲会

六、各种校友会

雅加达华中校友会

巴中校友会

印尼楠榜华校旅雅校友会

振强校友会

协和校友会

棉中旅雅校友会

印尼旅雅玛中校友会

七、基金会

吉祥山基金会

勿里洞宏伟福利基金会

金门互助基金会

赤道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民族建设基金会

印华基联

八、其它

山口洋地区乡亲会

亚齐旅椰同乡会

印华作协

西加旅椰同乡会

苏北丁宜旅椰同乡联谊会

印尼书法家协会

锡江旅椰乡亲联谊会

以上印尼华社只是老杜多年搜集的一小部分,时过境迁,很多可能已经变化了,仅供参考,同时欢迎知情者提出更新信息。

记得马未都在一个节目中说过,在中国,当一个族群有自己的特色语言的时候,这个族群就一定很团结,特别是以中国南方为甚。

比如温州帮,无论做什么都很抱团,做皮鞋,开煤矿,买房产,P2P。。。连旅游都是亲戚朋友一大堆一起出发,干什么事一招呼钱就凑齐了,买房子一幢一幢地买,每个人拿出几万几十万都不带犹豫的,这是要放到北方人可能就尴尬了,我回去拿钱去哈,结果就没消息了。就是这种“熟的不能再熟”的关系,让温州人走遍天下,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而新来印尼的国人,则是另一番景色,基本没有了老一代华人的风采。

很多新侨,有知识,有经验,有资金,但是互相之间又很“生”,大企业有中国商会,小企业则各玩儿各的。同时很多人信奉的是中国特色的“熟人”关系,就是“朝里有人好做官”。

可能近年来国内风气就是如此,人熟是一宝。有些事情,没有熟人三年五年都没办法解决,找到熟人立马就办了。这里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当年为了给小女办幼儿园入学,人托人终于和园长见了一面。因为幼儿园不像学校,有分数线卡着,全凭着私人关系和表现。为此老杜在暑假为幼儿园打了一个月的工,连工带料把园里的花棚给改造好了,同时也给园长送去了几十斤新打捞的活蹦乱跳的鲤鱼,因为园长爱吃腥!

所以新来印尼的老板,很多人还是习惯这一套:办个事总想找个大官送礼,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花钱消灾等等。很多状况就是这么宠出来的,包括前面提到的移民局小费。花钱一时爽,早晚火葬场,殊不知他们的官帽都是民选的,办事只为自己和选票负责,考虑一下外国投资者的利益?那也只是照顾一下面子,抬高自己的身价。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也不太好,但是别人都这样做了,我不做就会吃亏倒霉,只好随波逐流。所以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印尼的老华人和新侨民之间还是有一些隔阂,或者说代沟。

记得前两年国内一位主管侨务的领导来雅加达视察指导工作,找了30多位老侨新侨一起开会座谈,画面很有意思:

桌型摆的是凹字形,领导当然要坐中间,被邀请的老华社领袖坐左侧,新侨企业家坐右侧;两侧的客人基本上都不认识,最多就是听说过大名,还是在本地华文报纸红白喜事广告上;会议中一边的发言是老侨历史,无私奉献,文化传承,今不如昔;一边的发言是一带一路,投资受阻,印尼的各种坑,防火防盗防老侨。散会后大家一拍而散,各奔东西,该干嘛还干嘛。

当然,还有各种同胞杀熟的事件,以及历史上的排华事件,今天就不多说了吧,多说点好听的。

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印尼的“熟”吧,举个老杜终生难忘的实例,来看看如何与印尼人打好交道,交好朋友。

大概5年前,我带国内媒体去园区采访,记得当时问到一位中国带班的消防队长,对印尼员工如何认识。队长给我们讲了一个刚刚发生故事:一天下班时间,矿区突然发现火灾,队长赶紧组织车队开赴现场(大约20公里),大家心急如焚,发现车队好几个本地员工无动于衷,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细一打听,原来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你火上房与我无关,我有我不去的权力。队长深有感触地说,看起来从普通渔民到产业工人,还得经过“三培”:培养他们的感情,培育他们的同心,培训他们的技能。

事实证明,只要端正态度,主动融合,假以时日,投入的精力一定会有效果。

两年后我又带另一媒体采访,时间紧急特批直升机往返。回来的时候直升机突发故障,从180米高空带病转圈着陆,最后20米左右垂直自由落体,所幸机毁人未亡。

当时飞机正好坠落在园区的大门口空地上,几位园区保安看到飞机出现火苗,第一时间拿着灭火器赶到,在坠地58秒的时候把火扑灭,而我最后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分半钟了!

想说的是:在关键时刻,赞赏印尼员工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这事如果换在国内发生,结果会怎样?再仔细看看那个视频,在把我最后拉出来之后,还有一位小哥,不顾危险,由于个子矮,还跳起来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剩余的人,令人肃然起敬,印象深刻!这个已经不能简单用人际关系的“生与熟”来解释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首先要像水一样随形,适应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尽量交好朋友,你才能站得住,跑的远,爬的高。对印尼这个国家和民族也要看大局,哪个地方都有好坏人,尽量记住好的,努力忘掉坏的,你才能心安,才能生存,才能赚钱!老一代华人已经基本做到了,新来的侨民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这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尼客家博物館舉行奠基儀式
恳亲联谊|第十一届环球萧氏宗亲恳亲大会暨印尼萧氏宗亲总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雅加达举行!
原创:邦加大件事 百年名校槟中昨日举行落成典礼
印尼刘氏 印度尼西亚刘姓源流
雅加达苏氏宗亲会16周年庆15日隆重举行
印尼孔教28天行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