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鼓浪屿这些路的英文名来自闽南语?

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的春节同去年一样,是一次没法好好谈论旅行的春节。许久未远游的你,旅行清单里可有出现厦门这一周分享的周历面便是厦门鼓浪屿的某处街厦门旅游景点众多,尤以“海上花园”鼓浪屿最负盛名,是大多数访厦游客的首选之一。

  3月第一周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存在,只不过当时这座小岛荒无人烟。宋元时期,对岸的渔民出海捕鱼时遇到大风,为避风来到了岛上。时间久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它形似圆,且沙滩环绕,所以被称为圆沙洲,又叫圆洲仔

至于“鼓浪屿”名字的由来,最常听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于视觉,登高而望,可以看见海浪涌向岸边的礁石,这一景象犹如擂鼓;一说则源于听觉,据说是海浪冲击小岛西北部海滨的一块礁石会发出擂鼓般的声响,那块礁石被称为“鼓浪石”。民间还有一说,按照当时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所言,这座小岛的地势为五龙聚首,其聚首之处即为“龙头”,因此,圆沙洲也被称为“五龙屿”。在闽南话当中,“五龙[ᵑɡɔ4 liɔŋ2]”与“古浪[kɔ3 lɔŋ6]”发音极为相似,据明代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这座小岛被叫做“古浪屿”,后来慢慢地演变成了“鼓浪屿”。

鼓浪屿码头@网络

鼓浪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却有着300多条大大小小的道路街巷,大道宽长平坦,偶有起伏,小巷蜿蜒崎岖,曲径通幽。它们与碧海蓝天、绿树红花、历史建筑一起构成了这座独具闽南与异域风情的小岛。除了充满柴米油盐的人间百态,这里的每一条街巷还凝固着百年历史记忆

这座小岛百年来有不少老地名、路名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发展而消失,现今只余下三十多个不同的路名。我们可以在一份1938年外国人绘制的《鼓浪屿岛全图》(Map of Kulangsu Island)中发现,当时的路名多达70个,是如今的两倍多。在所有鼓浪屿地图中,这一份《鼓浪屿岛全图》是少有的以英文标注的地图。现在岛上绝大部分路名都是汉语拼音转写,不同于地图上的英文翻译。

《鼓浪屿岛全图》局部图,图中标注为当时的泉州路段 @网络

地图上,本土路名多根据闽南语音译。比如,龙头[liəŋ2 tʰau2]路的英文名译为Ling Tow Road;田尾[ʦʰan2 ᵐbə3]路为Chan Bay Road;泉州[ʦuan2 ʦiu1]路为Chuan Chow Road;海坛[hai3 tan2]路为Hai Tan Road等。这些路名沿用至今。在此类命名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入乡随俗例子——和记[ho2 ki5]路(Ho Kee Road),其因英商和记洋行在这条路上而得名。“和记”是外来公司,有自己的英文名“Boyd & Co.”,在地图上却不是使用其英文原称,而使用对应的闽南语音译“Ho Kee”。几经变迁,这条路如今名为“鼓新路”。

《鼓浪屿岛全图》局部图,图中标注为当时海坛路段中的一部分 @网络

示人文地标的路名,则使用意译。如电灯巷(Electric Light Road),它因1913年英商韦仁洋行在此设发电厂供电灯照明而得名;教堂路(Church Road)的命名则是因为它处于协和礼拜堂和天主堂之间。如今这两个路名已然消失,电灯巷并入龙头路,教堂路则并入福建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路名源于外国的地名、人名,一般使用国际通用的英文拼法。外国地名如吕宋路(Luzon Road)、岷里拉路(Manila Road)、雪雾路(Cebu Road)等,这几条路皆以菲律宾地名命名,后被废除,并入福建路。Manila译成岷里拉、Cebu译成雪雾,而现在的官方翻译则是译成马尼拉、宿务。据说,当时这般翻译成中文的原因是考虑到闽南语的发音。以外国人名命名的路段,在当时只有两条,一条是位于鼓浪屿东海岸的马君路(Macgowan Road),后并入漳州路;另一条是位于今时观海园内的勿汝士路(Bruce Road),后并入田尾路。

《鼓浪屿岛全图》局部图,图中标注为当时吕宋路段、岷里拉路段中的一部分 @网络

这一条条路到处都散落着人文历史,从名字的更迭,就能品读出鼓浪屿的动荡变迁。它们就像一层神秘的面纱,把鼓浪屿包装成特别富有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小岛。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岛上形成了街边路旁民居造型各异的风貌,留下了一大批历史建筑,鼓浪屿也因此而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探奇。

鼓浪屿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嬉游

在这些路上还林立着数千幢老别墅,几乎每一幢老别墅都有一段故事,有的随着主人的离去消散在风中,有的流传至今。其中,八卦楼、黄家花园、海天堂构、黄荣远堂、容谷别墅、杨家园、林氏府、金瓜楼、番婆楼、汇丰银行公馆被归为“鼓浪屿十大别墅”。除了别墅,还有红砖瓦厝大夫第、各国领事馆、百年教堂等。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沧桑,成为了厦门历史的见证。

当周周历背面是一首歌谣,十分有趣地描写了一块铜从天而降,“铛铛铛……”砸到了人、狗、椅子、被子、鸭等各种物体的有趣画面。一起来扫码听听,这块铜究竟经历了什么?

 参考文献 

[1]李启宇, 詹朝霞. 鼓浪屿史话[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

[2]方文图. 厦门市地名志[M].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1.

[3]杨纪波. 鼓浪屿文史资料(第2辑)[M].厦门,鼓浪屿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 P168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周话题 

疫情过后,你最想去哪里旅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们将从中精选出若干则留言

赠送说闽周历礼盒手绘红包套装

文稿&排版:床头白月光

周历设计:伪养狗大户

我记忆中的「跳火群」

他日重逢,可否再共唱一曲《爱拼才会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致厦门】迷失鼓浪屿
在鼓浪屿 用镜头带你邂逅海上落日美景
面积1.83平方千米,音乐世家100多户,中国有座会唱歌的岛
悠闲在鼓浪屿
鼓浪屿游记
【四川】赵思涵《​厦门之旅》指导老师:苏东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