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罗·费登的自我理论:引介

保罗·费登的自我理论:介绍

作者:EDOARDO WEISS,医学博士

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1889 年 9 月 21 日出生在的里雅斯特(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70 年 12 月 14 日在芝加哥去世。他度过了童年和青春期的里雅斯特,一个来自波希米亚的稳定、富裕的犹太家庭的一部分。

保罗·费登对自我心理学的原创贡献的文本出版填补了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它将使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该领域的其他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一位杰出学者的发现和观点,他对不仅依赖于自我功能而且依赖于自我体验的心理动力学现象提出了新的见解(Erlebnis) 本身。在他的遗嘱中,保罗·费登委托我编辑这本书。我认为这种信任是对我的这位带领我进入精神分析的第一位老师的神圣义务,四十多年来我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友谊和意见交流。我永远不会忘记费登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所说的话,那是 1949 年圣诞节。他知道他的日子不多了,他对我说:“当我离开时不要悲伤,我已经把我在自我心理学领域的东西书写出来了。”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完成了,但任务仍然是收集并将他的原始贡献整理成一卷。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全心全意地遵从了他的“希望和愿望”。.正如他在遗嘱中所表达的那样。 

除了之前在各种英国和美国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外,本卷还包含了几篇迄今为止未发表的论文以及他对理论的两篇贡献的第一次英文译文,即“自我作为自恋中的主体和客体”和“论正常自恋和病态自恋的区别。”

多年来,保罗·费登的发现并没有引起精神分析学家应有的兴趣。在他的一次研讨会上,他将这段时间称为他在“极好的孤立”状态下工作的时期。然而,渐渐地,他的新的和让人惊讶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吸收。

保罗·费登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绝对忠诚对于每个认识他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在他所有的演讲和著作中,他都表达了对弗洛伊德作为人和科学家的极大钦佩,并将他与历史上杰出的天才相提并论。他对弗洛伊德所说的一切都很着迷,并煞费苦心地正确解释他著作的每一个词。每当新的经验和更成熟的科学研究促使弗洛伊德修改早期的概念和公式时,费登都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尤其适用于弗洛伊德早期和后来的“本能二元论”概念化。当弗洛伊德用生命和死亡本能的概念取代自我和性冲动的概念时,费登热情地同意这些概念。

然而,费登对弗洛伊德的钦佩并不妨碍他继续自己的研究路线,并没有阻止他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表现出极大的独创性。然而,他更愿意将他的发现仅视为对弗洛伊德的确认和阐述。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费登才犹豫不决地承认他和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动力结构的理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他只是偶尔在他的著作中暗示它们,就像弗洛伊德的极少数错误一样。相反,他经常将他的发现和表述参考弗洛伊德的基本动力概念。

尽管费登仍然坚信死亡本能,但在与我的讨论中——我在这方面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认识到这种冲动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可观察到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在他的脑海中,这个想法正在发展,除了力比多和死亡多(mortido他称之为死亡本能的动力表达)之外,还可能存在第三种贯注——即一种中性的贯注,它在每一个生物功能中都表现出来。他承认还有其他可能性,但他觉得还没有准备好详细说明。因此,他的著作中没有涉及到他的“冲动的三元论”。无论如何,他仍然坚信建设性(生命)和破坏性(死亡)倾向在每个生物中都存在。

除了理论上的考虑之外,费登关于自我心理学的发现和概念对每一位精神科医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们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知识装备,不仅用于理解诸如人格解体和疏离感等病理现象,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一般精神病,而且还用于在治疗神经症和精神病时采取适当的态度。

让我们来考虑以下一些陈述的含义:在精神病中发生的自我及其功能的损害不是由于以牺牲客体力比多为代价导致自我贯注的丰富,而是恰恰相反,自我贯注的贫乏;幻觉和妄想并不构成与外部世界重新建立情感关系的失败尝试,而是表明自我本身的损伤(现实感的崩溃),这些损伤先于并独立于自我对外部世界失去兴趣。自我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知识对于精神病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每一种实际的治疗方法。

因此,费登证明了可以在精神病中建立强烈的移情,并展示了实现它的方法。因此,对于每位患者,精神科医生都必须衡量“自我优势”和“自我弱点”。然而,根据费登的自我心理学,这些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因为自我的某些功能可能很弱,而其他功能仍然很强大,或者整个自我可能很弱,治疗必须由特定的结构来支配。

如果人们关注以下的两点,费登的自我心理学的全部重要性将变得显而易见:第一,他对复杂的自我现象研究的个人方法;其次,弗洛伊德本人从未将其修正后的力比多理论及其后果扩展到他之前提出的自恋概念。众所周知,在他早期的(本能)二元论中,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自我保护冲动、它的整合功能、它的防御和发展是非原欲的。在他的概念中,“自我冲动”不是由力比多驱动的,而是由一种生物学上不同的贯注,即“自我冲动贯注”冲动的,它不能转化为力比多,就像利比多永远不会变成自我冲动贯注一样。弗洛伊德大力捍卫本能二元论的概念, 1 当时,弗洛伊德对指向自我的“力比多”(他称之为“自恋”)和非力比多的自我保护性贯注(所有自我功能都应由其运作)做出了严格而毫不妥协的区分在他早期的著作中,他还根据力比多(性冲动)和自我(自我保护冲动)需求之间的差异来阐述神经症冲突。后来他用结构性的术语描述了神经质的冲突:作为自我的组织与本我的某些要求之间的不相容。

后来,弗洛伊德放弃了他早先对自我的力比多和非力比多自我保护冲动的区分。在这一点上,与以往的许多场合一样,弗洛伊德思想卓越的科学和灵活的品质变得非常明显。他意识到科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必须随着新的经验和更成熟的思维而逐步修改。弗洛伊德对真理的热爱远远超过了任何科学野心,因此对先前表达的观点没有强烈的情感承诺可以在他身上建立起来。有了新的观点,自恋的整个概念都必须进行修正,而自我心理学总体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机会。

保罗费登仍然需要证明自我力比多参与了自我的实际结构形成。他的理论基于对健康人和患病人的主观体验的准确描述。他本人被赋予了非凡的内省能力。费登通过将自我等同于自己的自我的实际感觉(他称之为自我感受)来表达自我是一个Erlebnis的事实 ——即一种主观体验。弗洛伊德两次或三次使用后一个术语,但没有检查它所指示的概念。无法解释特定Erlebnis的自我体验现象本身  

在精神分析之前,心理学只处理自我,自我感受的主观现象被称为“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感受一词,费登表达了一个人自己的自我实际上是被感受到的这一事实。  Paul Schilder 详细阐述了身体图示或身体形象的概念,并描述了人格解体和疏离感的表现(但仅限于严重的病理状况),他谈到了对个人人格及其躯体组织的意识。那些对人格解体和疏离越来越感兴趣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它们是对客体的兴趣失常、丧失或挫折的表现。费登不仅在严重的病理病例中研究这些现象的表现,而且在正常范围内的某些自我状态中也研究了这些现象的表现,因为他可以在自己身上观察到这些现象,并且这些现象是由他的病人传达给他的。他清楚地认识到它们 本身就是自我干扰, 尽管正如 NunbergHartmann 和其他精神分析学家正确观察到的那样,它们可能是由客体力比多的退缩或受挫引起的。然而,这一论点不是客体力比多的降低,而是自我力比多的一部分,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对外部客体的疏离感,这一论点被以下事实证明:个人仍然可以对那些他感到疏离的。

只要自我正常运作,人们可能会忽略或不知道它的运作。正如费登所说,通常对自我的意识并不比对呼吸的空气的意识更多。只有当呼吸变得繁重时,才会发现空气不足。自我感受是个体体验中的连续性、连续性和因果性的统一感。在清醒的生活中,一个人的自我感受无处不在,但它的质量和强度会不断变化。自我感受的轻微干扰和变化是常见的经验问题,并且会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消退。当我们疲倦或昏昏欲睡时,我们会感到麻木;从清爽的睡眠中醒来,或收到令人振奋的消息后,我们会感觉到一种精神振奋的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与意识是不同的,因为有些客体表象指的是不属于自我但也是有意识的数据。自我感受是区分自我与非自我的因素。费登认识到自我是一种实际持续的心理体验,而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自我既不是所有有意识的、相互关联的现象的总和,也不是心智的综合功能。自我就像Erlebnis一样是一种现实,是一种 主观体验,而科学还没有解释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当人们谈到以统一、连贯的自我感受投资不断变化的内容时,它意味着对实际经验的准确描述,而不仅仅是理论。尽管自我体验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但感觉它是连续的,并且在短暂的中断后重新建立,就像在无梦的睡眠中一样。感觉属于自我的数据和 感觉属于非自我的数据之间的区别 是一种特殊 感觉的问题,是“现实感”的问题,并不依赖于“现实测试。”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和妄想,以及健康人的,都是由被 感知 的精神产物组成的   作为独立于任何“现实测试”的外部现实 。当一个人认为进入个人意识而没有被自我感受投入的心理现象被 感知为真实时,就会清楚地理解意识和自我感受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属于 外部世界。同样清楚的是,这种现象与通过现实测试来认识现实并不相同。   

费登在区分“现实感”和“现实测试”时与雅思贝尔斯是一致的。在他与我的讨论中,他通过使用 Verichung Entichung两个德语词 ——可以翻译为“自我化”和“去自我化。”

费登仅将自我感受一词应用于那些被感知为参与连贯的自我统一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一个独特的实体中,与外部现实相反的东西。它是关于时间和内容的身体和精神关系的感觉,这种关系被认为是不间断的或恢复的统一体。根据对做梦自我的准确研究,很明显,精神自我和身体自我是分开感受的,但在清醒状态下,精神自我总是被体验为在身体自我之内。

这个自我与 Schilder 所描述的身体形象或躯体图示并不相同。只有当身体形象完全投入自我感受时,身体自我的实际感觉才会与整个身体形象相对应。相反,身体自我可以在不涉及身体组织的情况下消失,身体组织允许正确使用身体,并结合对自己自我的正确有序感知。

自我现象提出了其特定性质的问题,也可以从其动力、经济和地形方面进行研究——换句话说,从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了解释自我感受的波动强度,费登假设存在一种特定的自我贯注,从而从单纯的描述转变为自我现象的理论。然而,必须牢记的是,他从未断言他的理论可以解释自我 Erlebnis 的实际现象,即自我体验。他只提供了在该研究领域有价值的动力和经济方向,并且也被证明对精神病的治疗方法非常有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催眠术的历史渊源|催眠术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转载)
《科胡特文集》之内省、神入和精神分析:对观察模型和理论之关系的检讨(中)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31~客体关系
潜意识的概念最早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A.荣
精神分析与现象学的“联姻”何以可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