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岐黄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案分享

一、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

二、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和 PHN 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 65% 会发生 PH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 75%。

  三、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疼痛特征:①自发痛。②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感觉异常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椎体压缩后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移性疼痛等。

  五、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 5% 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2.微创介入治疗。

  3.其他:如针刺、臭氧疗法。

  六、病案分享

  彭某某,75岁,男性,因“右侧胁肋及背部疼痛3年余”来诊。

  患者3年前右侧胁肋部及右侧背部广泛疱疹,当地诊所就诊,考虑为带状疱疹,予抗病毒治疗后局部疱疹结痂愈合,但遗留有侧胁肋部疼痛。现症见:胁肋部及右侧背部间断疼痛,发无定处,但局限于右侧胁肋及背部,夜间疼痛加重,呈刀割样、烧灼样,身体转动或衣物接触摩擦时诱发疼痛,纳可眠差,二便。查体:侧胁肋部肤温稍高,局部皮肤有斑片状色素沉着,轻触即可引起广泛性疼痛。VAS评分:7分。舌红苔腻,脉浮数

中医诊断:胁痛 风热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针具:岐黄针(规格:BX-QH 0.5×50)

第一次:脾俞(右)、章门(右)

第二次:胆俞(右)期门(右)

第三次:乳根(右)、大包(右)

疗程第一次治疗患者诉侧胁肋部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3分夜间疼痛明显减轻,可安睡。第二次治疗后自觉偶有疼痛,频率约每日一次,VAS评分:1分。第三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一月后随访无明显不适。

体会:从病变部位而言,患者疼痛的部位为右侧胁肋及背部,疼痛虽发无定处但局限于右侧胸胁及背部,可辨经筋,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侯病之所在,故选穴以局部选穴为主。根据经筋分布,足太阴之筋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足少阳之筋上乘䏚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足太阳之筋上挟脊。即胸前为足阳明经筋及足太阴经筋,侧面为足少阳经筋,后背为足太阳经筋,故穴位搭配有前后、中后及前中之分。从病邪性质来看,发无定处可知邪中有风,所谓善行数变且易袭阳位,故不刺深,加之从安全角度出发,刺法以平刺为主。岐黄针针身中空,硬度大,针身可控,且可通过押手感受针身针尖之所在,胸背部针刺安全性相比毫针大大提升,疗效佳,非常适合于此类病症,特此分享,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反复发作,该如何治疗?做好这4点很重要
针灸医案 ;脐针治疗带状疱疹一例
至阳穴治带状疱疹后遗疼痛
带状疱疹避免后遗神经痛贵在“早治”
徐长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