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岐黄针治疗难治性面肌痉挛病案

病案分享

患者资料:彭某,男,59岁,2023年2月28日首诊。

主诉:右面部肌肉抽动7年余。

现病史:7年前,患者因精神压力过大、持续寐差后开始出现右侧下眼睑肌肉跳动症状,起初为偶发,后跳动频次增加,从几天一次至一天几次,自行头面部按摩及充分休息后可缓解,未系统治疗;2年前,患者右侧面颊、唇角肌肉亦开始抽动,伴面部不适感,遇情绪波动、寐差后症状加重,严重时右侧面部肌肉持续挛聚,患者曾多院求医,予针灸、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亦曾咨询北京、长沙的权威专家,均被建议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因担心术后并发症而拒绝手术,仍坚持寻求中医治疗方案,经介绍遂来我门诊就诊。现刻症:神清,精神怠,面色暗,左右面部对称,可见右侧眼睑、面颊、口角肌肉频繁抽动,约20/分钟,纳常,寐差,二便调,舌淡紫苔薄白左脉弦右脉滑。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服药控制中。

中医诊断:瘛瘲,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面肌痉挛。

治疗方案:岐黄针疗法,每周三次;

岐黄针疗法三步法:

辨经筋:手、足阳明经筋及手、足少阳经筋。

选穴位:鼻穴、风池、翳风、合谷。每次取一侧合谷,交替选用。

论刺法:输刺、合谷刺

一诊:2023-2-28

取穴:鼻穴、风池、翳风、健侧合谷。

注:“鼻穴”为李新吾教授所称,系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进针部位,该穴在颧弓下缘,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连线隆起部的稍后方, 在“下关”穴前方约 1.5 cm 的弓形凹陷处。

操作:患者取坐位,“鼻穴”处皮肤常规局部消毒,取BX-QH 0.5*50mm岐黄针,自弓形凹陷中央下方快速进针,行输刺,直刺深刺,避开骨组织,针尖斜向前上方刺入,直至针身全部没入皮内,患者面颊部产生麻胀感即为得气,反复刺激(捻转、提插)-下,即可起针,出针后用干棉签按压针孔0.5-1mins。

其他穴位常规局部消毒,快速直刺破皮,渐次深入,进针1-1.2寸,得气后退针约2/3,沿身体横轴成20-30°角行合谷刺,刺后迅速出针,用干棉签按压针孔0.5-1mins。

二诊:2023-3-1

患者述面部抽动频次稍有改善,继续针刺治疗。

取穴:鼻穴、风池、翳风、患侧合谷。 

操作:同一诊。

三诊:2023-3-17

患者外出,复诊时间间隔2周余,述抽动频次继续减少,面部不适感亦开始有改善。

取穴同一诊,操作方法同前。

患者后于3月20日2224日分别复诊,同样采用岐黄针治疗,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操作方法不变。3月28日患者再诊时,述面部抽动频次减少至平均每小时5-8次,面肌抽动幅度亦明显减小,且面部异常感已缓解70%,继往寐差即诱发痉挛加重的情况得到改善,现熬夜后状况稳定,无加重趋向。继续岐黄针治疗以巩固疗效,每月2-3次,取穴及操作同前。

2个月后随访,患者病情持续稳定,对治疗效果满意。

   

小结:      

瘛瘲,也作瘈疭筋脉拘急而缩筋脉缓疭而伸,即现代医学的肌肉痉挛。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常始于眼部,以上、下眼睑跳动为首发症状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至整个面肌痉挛。大部分研究认为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域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少部分研究认为面神经颅内段任何部位受压都会引起面神经兴奋,进而导致面肌痉挛。我国历代医家多认为瘛瘲与风有关,如杂病源流犀烛:“巅顶之上,惟风可到”,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临证指南医案肝阳偏亢,内风时起。风又分为内风与外风,人体感受外邪,先客于面部经络,壅滞脉络气血,引起风动抽搐或因肝肾亏虚, 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引起面部痉挛

病案患者痉挛在眼部、面颊、口角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辨经为手足阳明经筋及手足少阳经筋。手阳明经“…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足阳明经交頞中…下循鼻外…还出挟口,环唇…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手少阳经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足少阳经别锐眦 ,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由上可知,手足阳明经及手足少阳经皆经过面部,可治疗面部瞤动及感觉异常等病症。

穴位选取以近治穴为主,远治穴为辅。刺法行输刺以达深部、合谷刺以应脾。

患者2年来于多个中医院就诊,主要行针灸为主、中药理疗为辅的治疗,然疗效甚微,若再选常规的穴位必然无果。针刺蝶腭神经节是由原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在长期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发明的治疗鼻病的特色疗法,近年中医同僚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方法在治疗干眼症、三叉神经痛、突发性耳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受此启发,遂将此法用于本病案。

该穴位为足阳明经筋面部循行所过,可治所及。相关文献解剖数据显示,“鼻穴”至蝶腭神经节的针刺深度为46.6mm,故选用50mm岐黄针,采用输刺法,直刺深入,以达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是人体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由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构成, 交感神经具有收缩局部血管功能, 副交感神经作用则相反针刺蝶腭神经节可刺激交感、副交感神经,同时能够刺激中枢神经,激发其自主双向良性调节功能,使失常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得到恢复。

足少阳胆经取风池穴,该穴是治疗内风外风的要穴,位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手少阳三焦经的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处,可治疗口眼歪斜、面风等五官疾病。

四总穴歌言:面口合谷收。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行于头面,合谷穴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历来为治疗面口部疾病的常用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该穴为远治取穴,可引血归经,擅清头面风热之邪。根据手阳明经的循行路线(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用缪刺法,选对侧合谷穴;手阳明筋的循行路线(上颊,结于頄)上行于同侧面部,又可选患侧合谷。针刺治疗时,左右合谷穴交替取用。

根据Penfield的脑皮层位域图可知,在大脑皮层中,手区与面区感觉和运动皮层的位置相互接壤,甚至有所交叠。有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手区及面区均可发生功能重组,并且两者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依赖的关系比如,面肌痉挛患者的患侧运动皮层手区面积明显缩小,而面区的运动皮层面积扩大,考虑是因为面区的兴奋性增强,并向邻近手区入侵的结果。针刺面肌痉挛患者的健则合谷穴,可使患侧运动皮层手区面积增大,抑制面区向邻近手区入侵,抑制面区的兴奋性,从而缓解面部痉挛。

现代医学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多选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20%,主要为耳鸣、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等。

本病案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中医安全有效的优势,采用岐黄针疗法,通过祛风通络、舒筋活血、调畅气机、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极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调养防护

       该病案患者因精神情志因素而诱发面肌痉挛,在日常调护中,首先要注意情绪的舒解控制,保持积极的心态,亲近自然,多做户外运动,睡前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可帮助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有助睡眠;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起居,不熬夜,日常注意保暖,避风寒,忌贪凉;再次,可经常按摩头部及面部,保持经络气血通畅,能更好地预防面肌痉挛的发生。

作者:崔韶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主任

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楼三楼康复科6诊室;

特需门诊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楼五楼名中医馆/特需门诊二区

文献引用:

  [ 1 ]张友堂,刘海生,浅谈瘈疭的中医辨治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2,40(03):124-125 

2]、杨春玲,王晶,朱学文,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23,36(01):109-112

[3]、谭耀晋,史欣怡,林咸明,林咸明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01):51-54

[4]、温达,李春梅,针刺蝶腭神经节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2,11(03):113-115

[5]、易天新,罗靓,刘伟,冷文飞,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蝶腭神经痛病案1例(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8):144-145

[6]、何守刚,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4):124-126

[7]、王志福,陈跃,郑美凤,等,同穴位针刺蝶愕节深度及方向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9,29(04):289-292

[9]、何晓玲,彭伟钦,杨一玲,等,从功能重组探讨面口合谷收理论基础(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08):1-3 

[10]、张慧,曾典,黄键澎,等, 电针合谷穴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作用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 针灸大科学研究学术高峰论坛文集,医药卫生科技-中医学,2016:178-1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颧醪穴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病案一例.
面肌痉挛可以热敷吗
面瘫总结(待续)
气血疏通调理面部痉挛
【新提醒】芍药甘草治面肌痉挛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