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要一个气球,爸爸却扯走一整串:父母满足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我是诺妈,与你一起探索孩子成长的秘密 HAPPY   EVERY   DAY

文 / 诺妈

 看到一件事件,相当无语。 云南曲靖县,一家三口饭后散步,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路过一个商铺时,孩子看中商家装饰门店用的气球,于是喊妈妈想要。

爸爸和妈妈双双转回身,爸爸更是二话不说,来到店门前纵身一跃,“呼啦”一下扯掉整串气球拱门,背在肩上,带着孩子老婆扬长而去。

商家事后放出视频后,无数网友惊呼:

爸爸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也太干脆利落了吧!商家在视频中言语委屈:

气球虽然不值钱,可起码要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吧,为这个气球拱门,自己打气打了一下午,手都疼了……

视频中,孩子也就三四岁的模样,孩子看中气球想要一个玩,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 若在白天,孩子也好,大人也罢,上前讨要一个两个,店铺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会慷慨送人。 事发之际已经是晚上,明显可见店铺关门。家长没有经过他人意见扯气球给孩子玩,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是不太礼貌的做法。

更何况,这个爸爸一鼓作气竟然“连根拔起”,取悦孩子的同时,这个爸爸不知道是否想过: 他的做法,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想起曾经参加一个幼儿讲座的一幕。 园方请来了市里一位知名的育儿专家,给幼稚园的家长们做入园培训。讲座临近结束,育儿专家笑问:“在座的家长,还有没有问题。” 片刻冷场后,有位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提问:她家孩子老喜欢打人,她也管教过多次,可孩子就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怎么办? 专家笑了笑,问:“孩子在家,你们是不是也经常打他?” 年轻的妈妈一开始怔了怔,很快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您咋知道的?我家孩子调皮,不打不听话,我也没办法……”

想起李玫瑾教授说的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多是身边的大人造就的。 深以为然。 好比这个打人的孩子,因为挨打,所以学会了用“打”解决问题。 又譬如这个要气球的孩子,这位父亲在扯气球这件事上是这么做的,很难不让人联想在其他事情上的做法。 三四岁的孩子,正是逐渐形成价值观的阶段,“想要,就拿!”家长如果从小给孩子植入“拿来”主义思想,那么未来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会理所当然借鉴父母的做法。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其底层逻辑就在于此。

  生活中,在一个家庭里,父母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 也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期待中的模样,那么就该思量:为人父母,该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曾在著作中提到过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这位爸爸原来是中学校长,后来当了副厅长。身边总有人羡慕地对问他:“到底用什么方法教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位爸爸自己也不清楚,在与李玫瑾教授交流的时候,他说:“周围人都说我儿子特别懂事,可我也没怎么教育他,他怎么就这么懂事呢?” 李玫瑾教授指出:这就是“不教而善”。

父母是孩子的造物主,生育了孩子,养育了孩子,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

 一个孩子,若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都是父母正面的形象,耳濡目染,接收到的都是正能量,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受感染,不教而善。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的女儿。 多年前,有一次出差顺路到朋友家拜访。敲门后,朋友应声来开门,五六岁模样的孩子跟在妈妈身后甜甜叫了一声“阿姨”,然后非常勤快地递过一双拖鞋给我。 我夸了她一声“乖”,她非常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阿姨”。 朋友之间多年未见,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那个下午,我和朋友窝在沙发畅聊,整整一个下午,孩子没有闹,没有吵。中间主动翻出一堆她最喜欢的零食给我们,然后要么安安静静地陪在一旁听我们讲话,要么自己不吵不闹看一会动画片,再趴在小桌板上涂鸦画画。 分别的时候,孩子跟在妈妈身后跟我说再见,然后神秘一笑说:“阿姨,送你一张画。” 画面上,有一个她的妈妈,有一个我,还有一个她。孩子为三个人设计了最好看的服饰,配上了最鲜艳的色彩。接过画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小人真乖,她努力画画,自己找事干,她是把自己的妈妈“奉献”给我了半天啊! 如此好教养的孩子,令人羡慕。果然,多年以后听闻孩子成绩优秀,满墙都是奖状。我曾打趣对朋友说:“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花下的心血不少吧?” 朋友却双手一摊,告诉我:她还真没刻意培养孩子。 事实上,朋友自己喜欢看书,孩子也从小跟着喜欢看书;朋友夫妻俩周末爱出门运动,孩子也是个运动健将;朋友两口子没有恶习,不打麻将,很少应酬,父母知书达理的模样从小印在孩子脑中,也落实在孩子的行动力。

好的教育,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好比一条河流,家庭教育是上游,学校教育是下游。如果上游的水质清澈,那么流到下游,也是清净如洗。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也从来不能简单地“做父母”。“生”是本能,“育”是责任,终身学习,做好自己,不教而教,才是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家李玫瑾:父母该如何教育好孩子?爸爸妈妈们可以用心看看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表现?爸爸妈妈看了这些就知道了
李玫瑾: 中国孩子普遍缺乏“异性”教育, 父母千万要补上这节课
“孩子不愿和父母亲近、说心里话?”李玫瑾:都是有原因的
李玫瑾:最容易毁掉孩子的“5句话”,家长们别轻易和孩子说
李玫瑾: 为什么三岁以内孩子必须跟妈妈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