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儿童多动症”就是个谎言

文/诺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动症”成为经常挂在家长嘴上的词语,也突然地,我们的周边有好些孩子被莫名其妙患上了“多动症”,并接受各式各样的治疗。

(一)

家有小儿,今年六岁。因为是男孩子,平日里非常好动,用我们对他的概括是:除了睡觉,没有一刻不是闹腾的!

吃饭的时候,他的屁股永远是坐不住的,左扭右摆,时不时跳下桌去干个什么。

白天玩起来不知疲倦,他的手不是在拿玩具,就是在捣鼓物件,即便是顺路走过阳台,也不忘扯一下花草,哗啦一下打翻花盆数个。

哪怕是上厕所吧,空手坐在马桶上,不出几分钟传来各种怪响:要么在拉边上浴室的移门,要么扒拉抽纸掉得满地都是。

……

种种迹象,曾让我抓狂不已,苦恼间也自嘲:这孩子,莫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

不想我的自我安慰在现实中还真的有大把大把的孩子被带去看了病。

亲朋好友相聚,小儿异常兴奋,调皮更甚,时时处处可见他闹腾的身影。有一次,大表哥过来好心提醒:“这孩子这么皮,估摸是患上了儿童多动症,身体缺少什么元素吧,抽空带他去看看医生,吃点药,会有效果!”

大表哥这么说,不是凭空,他自家的儿子(如今长成大小伙了),当年小的时候也是这般调皮捣蛋,他也是听了别人劝,带去看了医生,吃了药,好转不少呢!他亲身经历,所以好心建议给我。

(二)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人尽皆知。可到底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它是被怎么判定的?我深思了:

众多的资料不约而同地显示,所谓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一句话概括,所谓多动症,就是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那衡量注意力集中的标准是什么?结果显示基本来自主观的判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手段相似,基本都是以医生向家长询问情况为主,通过和儿童谈话,观察儿童行为,并使用“诊断量表”打分得出。

当我依据被常采用的量表来给自己的孩子打分时,毫无疑问,他的得分超过所谓多动症的范畴。

附表: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每项视程度不同打010分)

1、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2、兴奋活动,容易冲动

3、惹恼其他儿童

4、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5、坐立不安

6、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7、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

8、经常易哭

9、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10、        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微(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我相信,如果家长们按着量表来判断,那么十个孩子里面,一定会有八九个被判断成所谓的“儿童多动症”!

(三)

看着量表内的条框,我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孩子,回想平日里的点滴,越发觉得所谓的“儿童多动症”似乎是一个被鼓吹的气球,被放大的谎言!

孩子好动,那是天性,他像白纸一样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好奇,他想了解,他去探索,去感知,这难道成为一种病?

孩子天真,从不掩饰情绪,快乐的时候释放出兴奋的状态,这难道成为一种病?

孩子只是孩子,大人都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做事有始有终,怎能去苛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这难道成为一种病?

孩子做事不集中,那么再回忆一下,当孩子沉醉在玩乐中,时不时打断他的思绪,叫他一声,亲他一下,或喂他吃点东西的那个人是不是你?你无意中打断孩子思绪,却有意让他注意力集中,这难道成为一种病?

孩子用哭来索要求,必须给予满足?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在他的哭声中妥协,这难道成为一种病?

……

孩子症状的出处,我觉得更多的却来自于我们的溺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孩子没病,病的是家长。

家长头疼孩子的不乖,老师头疼孩子的不守纪律,于是最简单的办法,变成了寻医吃药!我曾听到幼儿园的老师,把某某孩子“不守纪律不睡午觉”说成为多动症的前兆,家长听得忧心忡忡,或许正在纠结该不该就医。我也见识过,在小学课堂,因为孩子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毫不客气请来家长要求带孩子就医。

可是,我们有没有深一步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不睡午觉或许是因为被什么事情兴奋了?孩子不注意听课,是不是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敢兴趣?孩子惹恼同学,是不是他在攻击行为中找到乐趣?……

孩子不是成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观、道德观,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其实有据可依,我们只有更懂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他,爱他。

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她都能够用爱,用教具和教学方法,帮助那些收治在“儿童之家”的精神和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以及流浪儿走出阴影和困境,让他们成为正常的孩子。我们,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把自己正常的孩子看成有病呢?给孩子符合人类天性的教育和关爱,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频繁说谎,怎么办?
多动症
怎样纠儿童的任性心理
苹果的二表妹该咋办?ADHD儿童最让家长忧心的并非注意力
同济医院
孩子你怎么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