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总要我陪他玩,怎么办?妈妈别急, 3招应对法让你轻松带娃

正在热播的《超人总动员2》中,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笑过之后,感慨颇深,特别是以照顾孩子为主的妈妈们,尤受感触。

动画片中,超人行动被政府禁止,补助资金被终止,超人一家面临流浪街头的生活窘境。为了一家五口的生计,弹力女超人巴荷莉最终接受了迪沃公司的合作,而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则交棒给了超能先生:要小心呵护青春叛逆期女儿的心情,要奋力解决儿子复杂的数学题,又要随时照管能力暴走的婴儿,奶爸的日子,差点让超能先生崩溃!

电影中的情节毫不夸张,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也如出一辙。

“妈妈,你来陪我玩嘛!”

“妈妈,我们一起玩XXX的游戏!”

“妈妈!妈妈!妈妈……”

此刻,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妈妈,我需要你!

也许这个时候,我们的妈妈正在忙于洗衣服,忙于冲茶水,忙于洗菜切菜等等,妈妈们也许会用一句“等一下,妈妈一会过来”作为安慰和打发,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孩子具有锲而不舍的追踪精神:“妈妈,你好了吗?妈妈,你快过来呀?妈妈,你不是答应过我陪我玩吗……”

一句又一句的“妈妈”召唤声,碰上妈妈心情好时还凑合玩一下,大多数情况下,会惹恼妈妈的心情,找来一顿斥责:“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没看到妈妈在忙吗?你就不能自己玩一会?”

妈妈怒,孩子哭;孩子委屈,妈妈也委屈。

“孩子在家,老缠着我陪他玩,我要怎么做,才能挤一点空余时间给自己?”这是很多妈妈心底最渴望的心声。

难道妈妈的时间真的都被孩子绑架了?不就一个孩子吗,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忙乱?在妈妈的“忙”中,其实是有两种不同情况存在。

▲妈妈们“碎片”化了孩子的时间

照顾孩子,重心当然是孩子,对于孩子一天的生活起居,妈妈们心里都是有着详尽安排的: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吃水果,几点看书,几点画画,几点上厕所……虽然不是严格按照表格执行,但是妈妈会随时督促执行。

比如:当妈妈把切好的水果放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或许正在专心玩玩具。看到孩子心不在焉吃水果的情况时,妈妈会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时不时提醒孩子该吃水果了,时不时塞一块进孩子嘴里,直到孩子磨磨蹭蹭把水果吃完。

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要的是多玩一会,他并不想吃东西,妈妈一次又一次打断孩子的进程,不仅“碎片”化了孩子的时间,也由于过度把关注放在孩子身上,让妈妈“异常忙碌”,更别提为自己挤一点空余时间出来了。

▲妈妈们“损耗”了时间

妈妈们可能会发现,当孩子高呼“妈妈陪我”的时候,每一次你用各种理由直接拒绝之后,换来的不是孩子的理解,而是更加强烈的渴望,这是孩子“要不到更想要”的普遍心理。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面,估计就开始了“亲子对峙”的模式,给孩子讲道理,讲着讲着,道理似乎越来越多,孩子却越来越无理取闹,结果彼此不欢而散,回头却发现,时间过去不少,手头上的事情还没干完,那就紧赶慢赶继续做完吧。

妈妈的时间去哪了?妈妈的时间就这么被“损耗”,事情都忙不完,哪里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呢?

怎么做,才能兼顾孩子与自己的时间呢?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调整一下:

▲痛快玩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不同性格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玩法,归根结底只有一句:玩的时候,不打扰,让孩子痛快玩。

比如一岁的孩子喜欢玩家里的生活用品,比如卷筒纸,比如塑料袋,比如矿泉水瓶,妈妈确保不会有安全隐患,那就让孩子尽情玩,最多你就收拾一下“战场”!比如2、3岁的孩子喜欢玩搭积木、玩拼图,他们可能搭着搭着就会“哗啦”一下推到,再搭,再推到,乐此不疲。妈妈不要皱眉,不要试图去纠正孩子的“破坏行为”,让孩子独自玩呗。再比如,4、5岁的孩子喜欢玩玩具,玩着玩着就被卸掉了零件,如果孩子不是“报复性”的破坏,那就让他拆呗,那是孩子正在探索玩具里面有什么呢。等到孩子向你求助了,你再去指导孩子装回去……

父母可以“冷眼旁观”,给足孩子玩的时间,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对未来让孩子在学习中养成专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专心陪

当孩子呼唤家长“陪伴”的时候,妈妈们要“爽快答应”。如果你恰巧有短暂时间,你可以这么跟孩子击掌约定:“在接下去的半小时中,妈妈好好陪你玩,但是时间到后,妈妈要做自己的事情,然后你得自己玩,不能叫妈妈,好吗?”

对于这样的回应,孩子是乐于接受的,那么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父母则要专注地陪孩子玩。孩子同时也是个非常好的守诺者,只要内心得到过满足,他们就会对践行自己承诺。

▲分心做

当孩子呼唤家长陪玩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并不一定要家长怎么做,他其实想借“陪玩”的契机,和妈妈保持情感联络。妈妈可以走过去,抱一抱孩子,亲一亲额头,肯定一下孩子正在做的“创举”,再提出一些小要求,告诉他:“妈妈一会再来看你的表现哦!”

有了妈妈的支持和肯定,你会发现孩子会顺心顺气地继续手头上的玩活,妈妈接下去“有一搭没一搭”的理会,就足够让孩子乐乐呵呵做自己的事儿了。孩子感受爱的态度就是那么直接,你越撵他,他越觉得不安全感,也就越渴望黏着大人。

时间最公平,不会对谁多一分,也不会对谁少一秒。如何平衡“带娃”和“自己”的时间比例,除了考验父母的处事能力,还考验着家长们的策略智慧呢!不妨试着改变一下,也许下一次你就会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教育
妈妈不是超人
《妈妈是超人》的启示:千万别成了“黑洞妈妈”黄圣依
每个父母都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有效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妈妈,你没时间陪我,那我陪你好了”知名主播薇娅愧疚落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