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当学苏东坡,即使贬谪流放的生活也能过成舌尖上的中国

第28篇文章,共2834个字


作者:丁十二

中国古代文人中,吃货不少,但像苏东坡那般爱吃且擅吃,并专门为美食写诗赋词的,恐怕千古独一家了。从猪肉到河豚,从荔枝到羊蝎子,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即使贬谪流放的生活,苏东坡也能过成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站|黄州:写了《赤壁赋》,做了东坡肉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任湖州知州,上任后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污蔑“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祸心”,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王安石等人上书求情,下狱一百零三日的苏轼,躲过杀身之祸,被判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如果换作其他人,肯定要死要活生无可恋了,但他是苏轼,他不一样,这段时间既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日子,却也是他最为“诗意”的阶段。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索性就到城外四处走走关注一下民生,顺便吃吃喝喝。把仕途失意的目光转移到美食和美景上。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初到黄州》是苏轼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他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绪。开篇便是自嘲“平生为口忙”,因乌台诗案“事业转荒唐”。读来是如此心灰意冷了,但是这个死鬼下一句突然关注起“长江鱼美”和“山中笋香”,失意之中还不忘那口吃,不知是该笑他是个吃货呢,还是要佩服他自得其乐、率性随缘的人生态度?

不仅如此,下班了,他还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所以有人说,苏轼和苏东坡不是一个人,与其说黄州是苏轼的转折点,不如说苏东坡才是苏轼的转折点。

苏东坡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除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赤壁赋》这些千古名篇,还有一道必须谈起的舌尖美食——东坡肉。

苏东坡对猪肉爱的深沉,还为其专门写了一首有名的打油诗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做人和做菜是一个道理,关键在一个“熬”字,火候到了,熬的滋味自然也就有了。

这恰也是苏轼烹煮东坡肉的基本做法——微火煨炖。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呐就免开尊口咯。

苏东坡在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第二站|杭州:造福百姓,东坡肉从这里走向全国

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东坡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东坡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东坡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

苏东坡在杭州过得好不惬意,不仅让东坡肉闻名全国,还为杭州西湖留下了颂传至今的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站|常州:河豚味美,吃死了也值得

北宋孙奕在《示儿编》中记载:

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而士大夫家精于烹是鱼者,辄招东坡享之。妇孺倾室聚于屏后,欲闻一语品题。东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主人黯然,屏后集者失望相顾。东坡忽投箸大声叹曰:“值得一死于是!”合舍大悦。

简单来说就是,苏东坡喜欢吃河豚,有人请他吃,他大叹:“死了也值得!”

以至于后来元丰八年(1085年),有一个擅长诗画的僧人叫惠崇,苏东坡为他的画作”春江晚景“题诗。画中并无河豚,可是他却偏偏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所以苏东坡看到蒌蒿满地,芦芽嫩短,一想这个季节河豚也正鲜美,不正好搭配河豚入菜吗?虽然画中没有,但他心中已然有了一道美食。这不仅暴露了其吃货本质,也展现了他在美食方面的讲究与专业。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四站|惠州: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古代关于荔枝的名句,最耳熟能详的一是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另一句便是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杨贵妃爱吃荔枝,从岭南到长安,路途遥远,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要跑死几匹马。

相比之下,苏东坡要幸运得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在这“蛮荒之地”,他又发现了一种好吃的——荔枝。

绍圣二年(1095),苏东坡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便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运用拟人、幻想、比喻、用典等手法,可谓对荔枝的本性、形、色、肉质、美味、风韵等形容备至: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第一次尝鲜后,苏东坡便对荔枝欲罢不能,有多狂热,看看《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即便冒着上火的风险,也要日啖荔枝三百颗。可见苏东坡对荔枝爱的多么深沉,可谓是历史上最能吃荔枝的人了。

同时这首诗里面不止有荔枝,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水果卢橘(即枇杷)和杨梅,虽然被贬,却也泊然无所蒂介,乐观旷达、以吃为乐,不枉做了岭南人。

第五站|常州:一代吃货的落幕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苏东坡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结语

古来君子远庖厨,文人性雅,大多不会去碰庖厨这样的大俗之物!唯独苏东坡,既能大雅,也不嫌大俗,大俗大雅之间,悠然自在,超然物外!

我们既能在读到他的诗词辞赋后感叹一声此乃真文豪也,也能在吃到东坡肉时笑他是个大吃货。

人生当学苏东坡,即使贬谪流放的生活也能过成舌尖上的中国。


作者:丁十二

何许人也?一个囿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会写写诗写写文章的运营,朋友都说应该生活在古代的人。曾经我也想改变世界,但是装备有限,就坚持做自己吧。

诗词说今古,谈笑有鸿儒。 

闲来读诗文,莫论寒与暑。 

聊历史悠悠,侃人生沉浮。

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点

点个好看,也给别人看看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 | 贬到哪儿吃到哪儿:吃货苏东坡堪称“舌尖上的大宋”总导演
大文豪苏轼:原来你是这样一枚资深“吃货”,大爱东坡肘子东坡肉
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部《风味人间》
生活有痛我有歌,不妨学学苏东坡
古来“吃货”第一人,东坡美食知多少
苏东坡与东坡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