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veryArt 专访艺术家:赖智诚 LAI ZHICHENG

EveryArt 专访艺术家:赖智诚 LAI ZHICHENG

编辑整理|李芳、曾昀、石亦菲原创作者|EveryArt、赖智诚、沈悦、陈可婷、陈楚逸、王羽凝、黄潇禾、游汝珺

艺术家|赖智诚

个人简介:出生于广东,2016年就读湖北美术学院,本科学士。

艺术自述:全球化的当下,在繁乱文化和思想之下,人们的思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监视、操控。人如同熊猫一般,黑白相间,介于生与死之间摸棱两可的状态,游离于矛盾的真理之间,被流离的文化意识、碎片化的信息所影响。在娱乐至上欢快张扬的刺激下,人无法自控的状态。喜欢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康定斯基点线面理论。将扁平化卡通形象抽象化、符号化,赋予更深的含义。

近期展览:

2021 武汉天地举办的灵感春日青年艺术展,武汉艺博会;

2019 广州大艺博,提名当代艺术家;

2017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艺术专访 INTERVIEW

Q1:你好,首先欢迎你的创作加入到“何以为界”的展览中来,本次展览的主题是“何以为界”,探讨了边界对于人的意义。当我们在划分边界时,我们也在定义着“我们是什么”与“我们不是什么”。你的作品往往有着固定的艺术元素重复出现,比如黑白相间的熊猫还有眼球的元素。这是一种“运动中的静止”,是从主体视角切入对外在世界的洞察。在你所设定的这种语境下,请问你对“边界”的定义是什么?

A1:我设定的语境是,人意识不到生命的概念,常常游离在生与死的边界中,只有在面临死亡的冲击时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大多数状态下总是迷茫且冲动的状态,精神灵魂并不常常主导人,常常被欲望和信息所左右,黑白相间的熊猫象征的便是这种状态,人对生死的边界不强,人对自我认知的边界也不强,常常把他人灌输的想法和意识错认为自我的选择。常常把别人的命运当作自我所经受的命运,无法割裂地自我只能笼统地把所有所见所闻都归类为我灵魂上的"自由",连自由的边界也是不清晰的。在我的绘画和语境中,人无法自控,所画的熊猫是自由的,它自由做着自我认同的所有事情,但这一切都被灵魂、舆论、命运所监视。

当自我分不清边界时,在自圆其说一番后胡乱作为,也能美名其曰“打破边界”,人无法跳脱出自己的信息环境,这也是边界本身。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人类之子》,艺术微喷,100×8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围观初体验》,艺术微喷,100×8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信仰图腾》,艺术微喷,100×50cm,2021

Q2:我注意到,在你的不同艺术作品中,都有固定的“眼睛”艺术元素。“眼睛”元素的常驻是否可以理解为面对不同语境下不变的感官主体?“眼球”意味着什么?

A2:可以,眼睛是一种对于抽象精神事物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人的精神,也可以象征命运,或是舆论、监视。它预示着人精神的紊乱和矛盾、丰富,有时又超脱本我,预示着命运对人冷漠的注视,预示着媒体、人民的舆论,预示着网络、媒体对人的监视感。这三种象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相互围绕,主流舆论环境和个人的精神和命运的关系,普通大众并不会明确将其分门别类,而是会将其所有统称为宿命,被左右而无力的自我宿命。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拉近艺术的距离》,艺术微喷,100×10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家族》,艺术微喷,100×9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猜疑》,艺术微喷,100×100cm,2021

Q3:你在你的艺术简介中提到,你喜欢马列维奇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强调元素表象与它的所指的不必然联系,更倾向于引导观众摆脱元素表象边界的束缚,达成一种意义的自由共享。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至上主义”的?你的作品又是如何体现你对“至上主义”的理解的?

A3:如何理解马列维奇绘画?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当时俄国写过《冷漠的铁鸟》、《十二个》的象征主义诗人勃洛克。

马列维奇绘画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样用含蓄具象的事物表达事物背后隐喻的抽象情感,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勃洛克的诗歌中其意向多用“鸟”“风”“火”“雪”“天空”,体现了当时的俄罗斯人对飞翔和象征自由星宇、苍穹的情怀。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深受影响的马列维奇创作中形与色造成的漂浮、失重、旋转、离心等诸多特点。《白底上的白方块》体现了他对悬浮、流动、空气极致的追求。在色彩上,马列维奇追求色彩的形式及内涵,觉得黑色象征着了人的感情,而白色,则暗示了对超越人的感情的渴望,在画面中代表构成的构图逻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漂浮、悬空的向往。他曾经说道“我想要游弋于无限的自由的白色之海......”几何形和纯粹色彩的结合,使得画面抽象且简洁有力,马列维奇绘画在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有所作为,1913年,《白底上的黑方块》宣布至上主义的开始,1918年,又以《白底上的白方块》(图2)宣告马列维奇绘画结束。并且还说“从零走向创作......无对象的创作。”

马列维奇因为苏联苏维埃政府政治和经济需要,进行过建筑实验,马列维奇参与此次活动时已经有明确的立场——形式主义,所以他的“建筑构型”多为纯白的造型,并不考虑材质、功能及内部空间,马列维奇希望他的建筑作品如同藏品一般,给人一种艺术、永恒的价值。在他看来,他的艺术道理并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对形式主义中构成元素的逻辑中寻找其内在关系。即以抽象的外在形式追问有关逻辑 (“非逻辑”也是一种逻辑) 与永恒的问题。在我看来,马列维奇绘画选择了用抽象的体块表达一种漂浮、运动的存在逻辑,以此表达背后的抽象概念。致力于,利用主体的感官与主观审美情感从零制造体块,这些体块可以是单独代表某种抽象含义,也可以将零散的体块组织起来,表达更大的抽象含义。用聚合、悬浮、下沉等感觉引导人们摆脱对画中元素的表象,去思考更深层次,更高上的精神哲学思考,如果你把悬浮感联想自由,把下沉感联想坠落,当你看到一个三角形被打压时,你并不是在欣赏这个三角形,而是有棱角的自己或人生的困境与苦难,虽然说每个人对自我生活的联想不一致,但都有一个大范围的共性解读。因此,至上主义并不是无目的或不设范围的懒散创作,他需要画家自我对作画元素的意义进行大致归纳总结,需要有大致主题的方向和引导,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格物致知,一种启示。我的绘画中的元素属于象征意义,在保证当代审美装饰性和满足大众对“看懂”的卡通化需求,引导人们对画作元素更深的思考。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混乱中的秩序》,艺术微喷,100×8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鱼缸》,艺术微喷,100×100cm,2022

Q4:在你的系列作品中,为什么会选择卡通形象来作为你创作理念的表达出口?

A4:我最开始也是从抽象主义走过来的,从抽象主义走到至上主义,会忽然感觉到绘画的空虚、空洞和无力感。1918年,马列维奇以《白底上的白方块》(图2)宣告绘画结束。并且还说“从零走向创作......无对象的创作。”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艺术在绘画领域已经终结了。但杜尚的《泉》让我们注意到艺术也可以下沉题材,沃霍尔安迪开拓了艺术商业性题材,流行元素也成为了艺术题材之中,艺术绘画题材在以往总是以人物、动物、水果等静物和动物的素材写生为主。卡通作为当代商业设计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所有的品牌带用卡通进行IP商业化,如果是当代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家对观察事物最真诚的表达,那么写生卡通形象又何尝不算是对当代事物最真诚的表达呢?

卡通题材,可以理解为对生活中卡通形象的一场活灵活现的写生,这个思路也可以用在当代卡通波普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中。艺术家不再以画风和签名作为作者的证明,而是以写生的事物为作者的证明。

赖智诚|《SOULEYE系列:灵魂的内在》,艺术微喷,100×100cm,2021

赖智诚|《SOULEYE系列:真理之眼》,艺术微喷,100×70cm,2021

Q5:我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影子,能否谈谈哪位当代艺术家对你的作品影响最深?

A5:《拉近艺术的距离》,刘野的构图,喷洒的彩色,造型来源于村上隆的《射精男孩》的雕塑,岳敏君的虚假、嘲笑般的大笑,方力钧重复出现的光头符号元素,张晓刚的《家族》......艺术家,可能会有人说,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很难源远流长,并不算艺术家,但不妨碍他们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这一小段艺术的历史里头,我的作品出现他们的影子,更多的是想纪录国内这么一小段历史,即使这段艺术的历史仅仅只影响了我。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一将功成万骨枯》,艺术微喷,100×100cm,2022

赖智诚|《SOULEYE系列:艺术家的福尔马林》,艺术微喷,100×100cm,2021

Q6:你谈到全球化的当下,在繁乱文化和思想之下,人们的思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监视、操控。你认为当代艺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

A6:我们回头看看以前的艺术家,他们也是当时社会的当代艺术家,我们通过他们的画作了解到其中所反应出来的时代特点。当代艺术能为当下提供启示的作用,为后人提供反映时代的素材。

赖智诚|《SOULEYE系列:饮食文化》,艺术微喷,100×100cm,2021

赖智诚|《DARTPANDA系列:日出》,艺术微喷,100×140cm,2022

赖智诚|《SOULEYE系列:生命诞生》,艺术微喷,100×70cm,2021

赖智诚|《SOULEYE系列:天堂》,艺术微喷,100×70cm,2021

赖智诚|《SOULEYE系列:宇宙》,艺术微喷,100×70cm,2021

关于何以为界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从生物学基础来看,我们从诞生之日就决定了彼此的个体差异,从细胞壁、皮肤屏障等物理边界,到性格、思维、社交等心理上的边界,“边界”实际上是普遍性的、社会性的,它构成了我们的身体和生活,它无处不在。

边界具有两面性,虽然边界在许多语境中,给人一种距离感、隔膜感,“消除边界、打破边界”的口号也因此常常被提起。但就像疫情期间拉起的封锁线,虽然它限制流动、交流和经济,另一方面它也隔离了病毒,保障了生命和安全,无法将任何一方剥离出去。

“边界”将“我”与“他者”做了清晰的划分和区别,这种划分和区别是必要的,因为它常常关乎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义,它甚至可以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工具。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边界看成一个人的内部空间,通过努力不断推进边界,意味着“可能”,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当边界扩大的时候,也意味着人将拥有更广大的视角和胸怀。从另一个角度看,边界不可能拓展到无限大,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就能与一些失败、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和解,也是与自身的和解。

当然,我们还能在政治、宗教、科学、艺术、音乐等不同的领域看到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界线,这种界线实际上是由差异造成的,在很多时候,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划分和认同感就是源于这种差异。如果没有边界,没有差异,自我和群体也无从谈起。单以艺术领域而言,无论是在讨论艺术“冒犯”的底线在何处,还是“超出认知”的时尚是否恰当,我们都不是在否认边界,而是在不断地纠结该在何处设限。

关于策展人:沈悦,跨学科的青年策展人,写作者。策展实践由2021年开始在江苏、安徽、上海展开,2021年策划项目包括“邀你做梦”、“蚕绕”等。

文章来源:EveryArt艺术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至上主义抽象大师马列维奇
看不懂的抽象画为何动辄卖亿元?
艺术圈为何那么关心市场价格?
东方水彩 | 俄罗斯水彩(上)
普及 | 至上主义·马列维奇:几何形之间的世界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