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转基因粮油食品:赢得口碑 却未赢得市场

转基因的世界正在改变

但就在国内关于转基因口水战不断的时候,其实关注产业发展的人已经发现,世界正在改变!

今年7月邦吉介绍了其实施的非转基因项目,经认证的非转基因玉米原料和经认证的非转基因食用油,随后美国通过了转基因标注的议案,随后世界最大的粮商也是食品供应商嘉吉公司宣布,旗下三种产品获得了非转基因认证。

嘉吉获得非转基因认证的三种产品分别是高油酸葵花籽油、甘蔗和赤藻糖醇(erythritol ),度娘显示:赤藻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甜味剂,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工转化成葡萄糖,无致龋性,对糖尿病人安全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种食品中。

而邦吉、嘉吉均为四大粮商。同时,四大粮商的另一家ADM,是丰益国际的持股公司,并在今年再次增持其股份,而丰益国际也是全球与传统四大粮商并列的巨型企业,其在国内被消费者熟知的是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资料显示,益海嘉里也是国内最大的非转基因食品供应商之一。

总而言之,世界在变化,而中国的消费群体依然没有变化,中国式中产阶层——你愿意买奢侈品还是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便是一个鲜明的写照,更多的人喜欢为了一部Apple苹果手机产品去减少食物的吸收。

非转基因在中国:赢得口碑 却没能给企业带来市场

而在国内,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粮油消费市场关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争议不断,其中,食用油作为消费者的直接消费品在此话题上更是备受关注。

虽然,从各方报道中来看,坚持选购非转的消费者占据相当的比例,但在实际的消费领域却并非如此。

根据来自行业数据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主要分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其中豆油和菜籽油占整个消费量的约占整个食用油消费量的70%。

分品种来看,目前我国涉及转基因原料的有进口大豆、菜籽,以及棉籽,其中大豆年进口量约在8000万吨,加上进口豆油,合计生产豆油约为1700万吨,按照我国年3000万吨(这是小编多年从业经历的预估数据,不要问怎么得来的)食用植物油的预估数据来算的话,占整个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我国大豆进口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再加上棉籽油、进口菜籽油、菜籽等,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食用植物油将近有70%是转基因食用油。如果再加上500万吨的棕榈油的消费量,留给非转基因植物油(不包括棕榈油)的市场份额应该不足500万吨。

既然转基因争议颇多,为什么国内的企业不大量生产非转基因食品呢?或者说消费者为什么不大量去购买非转基因食品呢?

成本制约下  非转基因面临两难境地

针对上述情况,来自东北产区的一些食用油厂商认为,一是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部分是转基因食用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选择空间;二是非转基因成本限制。

目前国内非转基因食用油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长江流域,以东北大豆生产企业为例,在新豆上市之前,国产大豆采购成本在3800-3900元/吨,而进口大豆采购成本仅为3500元/吨。此外,国产豆和进口豆品质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国产大豆含油率为17-18%,而进口大豆能达到20%,意味着同样的一吨大豆,国产的要比进口的少出油二三十公斤。

与此同时,采用国产大豆的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需要支付农户现金、并且面临着集中收购、后期保管等问题,而采用进口大豆的生产企业因是企业对企业的采购,可采用信用证支付,不许直接支付现金,并且随需采购,在综合成本上占据优势。

在成本制约下,非转基因产品要比转基因产品贵10%左右。

同样的状况在菜籽油消费领域更为明显,目前国产菜籽油成本为6800-6900元/吨,而进口菜籽油成本仅为6400-6500元/吨,价差达到400元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在舆论上非转和转基因存在争议,但在消费领域,或者说在面对消费者的钱袋子时,转基因食用油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受种种因素制约,国内的非转食品并未形成品牌概念,人们消费时没有对转与非转的概念区分。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即使一些企业主打非转基因品牌,但在企业平衡利润方面,这些企业也不得不推出转基因食品以保证生存。

非转渐成小众市场  生产企业更希望规范市场 非转之路或在电商

综合来看,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市场规模方面,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据了一部分的消费领域,部分企业也开始逐渐打造非转的高端食用油消费市场,但效果依然难尽任意:市场中假李逵太多。

由于食用油生产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我国食用油配料表方面仅要求企业标注原料,但未对使用量做明确标识,这导致在食用油生产加工方面存在勾兑漏洞,用大量低价油搀兑进高价油中,抬高价格。比如,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花生调和油,可能仅仅只有非常少量的花生油。

而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非转基因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标识标准过于简单,都是影响非转基因食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针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之争,两个倾向较为明显,一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来自官方的态度是认可的。而在市场方面,却出现越来越多的打非转基因食品的厂商。

从各大商超及网络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非转基因食用油都被企业作为重头宣传概念,特别是在电商消费渠道,一些新兴的食用油电商品牌均打着非转概念,并获得消费者认可。如近期颇受市场关注的“坚小果”食用油。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1日开始,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执行,其中就有一条规定专门讲到了转基因食品,即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而未按规定标示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此办法的目的是告知消费者,可自主选购。

但此管理办法并未对转基因争议带来太多影响。如何提高标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各原料含量有可能会在转与非转食品方面打开差异化市场,而以电商的灵活度,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一个标注含量的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出现在电商领域——可能会虚假标注,但总是迈出了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谁是粮油涨价的幕后推手
大豆、菜籽成为难兄难弟,国产作物没落谁的错?
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策略分析
不要以为平安 西方四大粮商巨头对中国粮食进行垄断
外资粮油寡头图谋中国粮油市场
2000亿体量金龙鱼上市隐忧:薄利挡路 并非油中茅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