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女僵坐”到“大V走谈”,访谈节目变迁史

撰文丨张裕农

编辑丨陈   桐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随着视频平台的崛起,各类综艺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原本并不主流的访谈类节目随着移动端用户增加,开始拥有稳定的观众群,美女僵坐演播室的访谈节目也被《十三邀》这样的由知识分子主持的节目取代,中国的访谈类节目已经在时代更迭中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几轮变迁。

 

你问我答,演播室里的萌芽期

根据郭慎之在其著作《电视传播史》一书中所称,中国电视传播真正走进大市场的时间点为1993年,那么在26年的发展过程里,综艺、电视剧这些电视内容的从无到有,到今天的市场极大繁荣,也不过20余年。多品类的电视内容中,访谈节目是较晚出现的,且发展至今都不属主流品类,但从访谈节目不到20年的变迁中,可以窥见中国文娱行业从硬件到软件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市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再到精准细分的更迭。

 中国早期访谈节目的参考模式大多来自美国。其中范本之一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这档节目从1986年12月开播后持续播放了多达3000多集,最终于播出25年之后停播。奥普拉曾在节目中采访过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莉、惠特尼·休斯顿等、美国阿拉斯加州前州长、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的萨拉·佩林等几乎所有美国著名的文娱明星、政商界精英。奥普拉犀利、温暖的提问风格,让这档节目在主流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档美国教科书式的谈话节目非《艾伦秀》莫属,主持人艾伦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新闻人物、普通人进行访谈时,还经常会介绍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非凡智慧的普通人,往往以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艾伦秀》2003年9月3日首播后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至今都是访谈类节目的标杆,而幽默风趣则是主持人艾伦的鲜明标签。

中国早期访谈节目模式为一对一提问,从央视到卫视,几乎每个电视台都配备一档访谈节目,邀请到的嘉宾局限于当红和有作品上映的明星,以至于曾出现一个明星接受几家访谈节目回答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模式单一、内容雷同、主持人缺乏积累成为早期访谈节目的弊病。2000-2010之间,中国电视市场上推出几十部访谈类节目,而现在回看,那些能沉淀下来的少数精品节目的核心竞争力,都集中在主持人能力和内涵上。

2000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艺术人生》,每期主持人朱军邀请一位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探讨人生。但这档节目从开播就伴随诸多质疑,林奕华就曾表示对《艺术人生》的不满:“内陆的《艺术人生》走探求人生意义的雅俗共赏路线,只是太过严肃正经又会流于板着面孔说教,而且零嘴就是零嘴,何必,又何需戴上道学面具来推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艺术人生》请来的嘉宾都是陈凯歌、谢晋、蒋雯丽、潘虹、秦怡这样的中国著名文艺界名人,但是由于市场上多元形式的访谈节目分流不少收视率,加上节目的内容单一,导致收视率停滞,2017年12月30日播出最后一期后停播。

2001年,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秉承“记录时代的精神印迹”的理念,主持人杨澜自身阅历丰富,节目常常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世界各国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采访话题不仅围绕时事,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来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杨澜访谈录》采访过全球800多位各界精英人物,算是很多访谈节目的启蒙教科书。

2008年,李湘也曾尝试过访谈节目,由她主持的《背后的故事》属于湖南卫视第二代电视产品,是一档感动多数人的大型故事性情感类节目。当时,李湘创办快乐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湖南卫视在北京专门为《背后的故事》设立了一个演播厅。节目播出时期,属于李湘从娱乐主播到知性主持人的转型期,然而这档节目并未成就李湘的转型梦想,《背后的故事》无非是美女主持人对明星你问我答的演播室访谈。

《可凡倾听》是上海SMG2003年开设的一档名人访谈类栏目,主持人曹可凡带有典型的海派风格,采访稳健但鲜少惊喜,时间久了难免受到观众诟病,豆瓣评分果然并不友善。

2015年,金星以脱口秀主持人的身份亮相东方卫视,《金星秀》的播出让观众眼前一亮。金星的风格既接近美国脱口秀的观点独立,又贴近中国本土文化,收视率一直高居不下,成功霸屏。金星的采访个人特点鲜明,问题不雷同于其他节目,很多明星在这里展示出更真实的一面。2017年8月30日,金星发文宣布《金星秀》将停播,其停播原因在金星的暗示下正指向《可凡倾听》的曹可凡。

在主流电视台访谈节目中,《看见》是饱含“古典主义”情节的,这档节目的口号是“为一个清晰的世界努力”,由柴静负责人物专访部分,对于从“非典一线”上走过来的女记者而言,对采访的认真与忠诚可想而知。李安、周星驰、剑桥校长乐思哲先、姚晨……柴静的提问和对话有一种稳定的力量,在这个“快消”年代里却提供巨大的信息量,让观众能感受到的情感温度。豆瓣9.2分的高分,也是对这个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致敬。


 旧IP升级 重返年轻市场

在日新月异的内容升级大背景下,不少节目遭到市场淘汰,而那些经得起推敲的节目也必须做出创新和改变,才能保住以往的“江湖地位”。

中国早期娱乐访谈节目《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和戴军一度被外界誉为“中国内陆的康熙组合”,他们背靠京城一流的制作班底,大规模投入资金,手握绝对优势的人脉资源,使得《超级访问》成为中国最具原创风格的娱乐谈话节目。随着戴军的退出,节目转型为《非常静距离》,转在深圳卫视播出,仍然是一档明星访谈新综艺节目。

李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敢在镜头前毫不掩饰个性的女主持人,曾被《中国日报》评为中国“最会问问题的主持人”。加上李静在娱乐圈常年积累的人脉,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她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IP。

转型对李静而言,可谓水到渠成。

由李静独立主持的《非常静距离》反而更能突出她的个人风格,她在营造气氛时插科打诨很自然,亲民邻家大姐的分寸把握的很好,但提问和对话的深度有限。观众通过她拜访、探班明星嘉宾工作生活场所,或由主持人邀请嘉宾做客棚内录制,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明星鲜活、真实的一面。《非常静距离》以深圳卫视为大本营,各视频平台同步播出,全新的“互动+谈话”大型娱乐谈话节目模式,让这档节目在市场中产生了全新的商业价值。

另一位具有个人IP价值的访谈主持人鲁豫,是从青少年就活跃在电视上的主持“老将”,自1998年开始主持《鲁豫有约》开始,她就没有离开过这档访谈节目。凤凰卫视推出《鲁豫有约》之后,节目采访对方包括名人、明星,难得的是还会采访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普通人,而鲁豫的采访风格睿智、沉静,她总是把自己的光彩暗化,突出受访对象的光芒。 2007年,一篇名为《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的文章出现在CNN网站的页面上,文章将“中国奥普拉”的美誉给了陈鲁豫,并对《鲁豫有约》给予充分关注与肯定。

2008年,《鲁豫有约》第一次转型,从凤凰卫视进驻湖南卫视,《鲁豫有约》改名为《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可惜收视率不理想,一年后停播。2010年1月4日,《鲁豫有约》改版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在安徽卫视播出。2015年,《鲁豫有约》再次改版,登陆旅游卫视。在7年辗转迂回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个时期鲁豫团队顶着收视压力,生存压力,和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为保住纯粹的谈话节目而做出的努力。

积蓄能量的鲁豫,终于在2016年全新升级的IP中彻底爆发,《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豆瓣评分比此前《鲁豫有约》高出1.6分,而鲁豫对周润发的采访让市场不再小看这个瘦瘦的主持人,采访不仅霸占微博热搜,在行业中反馈也非常积极,观众第一次看到周润发这种高高在上的大明星,日常里如何走街串巷和小贩讨价还价,每天怎样爬山……鲁豫摒弃了演播室僵硬的采访形式,突破传统模式,找到一个更适合年轻人和互联网节奏的节目模式。

王健林、董明珠、周鸿祎、杨紫琼等,节目请来横跨经济、演艺、艺术等领域的明星名人,而且几乎全是“头号人物”,鲁豫带领观众见识大咖们的日常,展示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背面。采访王健林那期,很多观众首次跟着鲁豫的镜头看到私人飞机内部,看到王健林如何在私人飞机里打“升级”。

作为老牌访谈节目的IP,《鲁豫有约一日行》和《非常静距离》能在坚守中推陈出新,这种走出演播厅、拥抱互联网,将访谈环境转移到受访对象的生活与工作空间之中的“沉浸式体验”访谈形式,是带节目重回巅峰的最佳途径。

 

大V知识分子+网生细分市场

日前,《晓说》最后一期在优酷上播出,高晓松在最后一期里坦言自己不想在一档节目成为“笑话”时再退役,7年时间,这档节目也到了该告别的时候。

《晓说》是2012年3月高晓松开始主持的纯网脱口秀节目。开始只是高晓松在演播室里独立演说,慢慢加入明星和名人的专访后,这档节目被赋予了谈话节目的属性,甚至有观众在豆瓣说节目应该改名“晓松有约”。

由于自身人脉较广,高晓松的采访对象维度也很大。政界的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商界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体育界有C罗、文化艺术界有岩井俊二、刘慈欣、韩寒、姜文等,因为高晓松自身知识分子的背景,他在采访中“干货”充沛,与采访对象的对谈视角更平等,接近朋友间聊天的轻松状态,总能抛出观众期待的提问。

如果说《晓说》是文艺青年推崇的脱口秀,那么《十三邀》则是文艺青年通往文艺彼岸的纯网访谈节目,它彻底打破了固有的美女主持、演播室僵坐、问题无趣的传统模式,可以说《十三邀》获得的成功,也是中国观众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能容忍一个外表不帅,且“带着偏见出发”,经常与采访对象“针锋相对”的主持人,由此可见市场已经进入多元细分的时期。

许知远是单向街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明星人物”,《十三邀》是单向空间和腾讯新闻联合出品的一档纯网人文访谈节目。由“时代的思考者”许知远担任主持人,每季寻找13位行业精英,向他们发出邀请:请求观察他们的行为,请求他们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心得;畅谈对于社会现场、人生路径、文化艺术等观点的深度理解;提供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中国发展的切片。《十三邀》团队凸显出网生节目的自由与包容性,比如采访导演毕赣的那期,《十三邀》团队来到毕赣儿时成长的凯里,在毕赣的外婆家“闲聊”,废弃的监狱、残破的建筑、高低起伏的小路,借由这些镜头试图让观众理解毕赣电影里的空间感。

看看一下的数据,就能知道这档节目受欢迎的程度:

腾讯视频独播,三季的总播放量超过9亿。

第一季总播放量1.8亿,每期平均播放量1200万,豆瓣评分8.2

第二季总播放量4亿,每期平均播放量2600万,豆瓣评分8.4

第三季总播放量4+亿,每期平均播放量3500万,豆瓣评分8.6

许知远是个魅力与争议同在的知识分子,他主持的节目也具有同样特性。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许知远,而《十三邀》也不是一档国民节目,这种极为个人视角的访谈节目,从一开始就伴随质疑声,有观众诟病许知远过于“自恋”、“不尊重采访对象”,在许知远与马东对谈之后,节目方过于主观的提问形式,就多次遭到舆论的“反击”,但这些声音并没有让节目组做出改变,仍保持着带有“偏见”的调性,这在当下整个文化产业都试图迎合受众的市场中十分少见的。

《不止于她》是由腾讯新闻、腾讯娱乐联合开果科技联手打造的女性名人纪实谈话节目,对豆瓣女神雷宛萤的采访让这档节目被很多网友所知道。《不止于她》属于沉浸式访谈目,一季只邀请了四位采访嘉宾:杨幂谈流量背后的付出、胡静谈家庭与事业的抉择、雷宛萤谈自己面对网络暴力的坚持、文雅丽谈每十年重新定义一次自己……这是一档起到女性觉醒作用的节目,而节目组定位它是给予女性观众“她力量”的节目,虽然节目收视数据一般,但这种细分市场的节目起到了实验的作用。

最后,编辑部同学要求以《以德服人》为压轴,因为郭德纲作为编辑部所有记者背景音的“提供商”。《以德服人》是爱奇艺出品的纯网访谈节目,郭德纲和于谦(以及其他德云社相声演员)陪嘉宾谈话的感觉,就像坐在清风习习的胡同口听邻居吹牛,全身通透的放松。但节目因为郭德纲的局限性谈话格局并不大,有点像市井版的“锵锵三人行”,属于娱乐性较强的一档谈话节目。

结语:

好的访谈节目,是帮观众走入未知世界的捷径,在这个多维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通过访谈节目,得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迥异的观念,只有在广泛了解世界的多元性后,我们才能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包容,更热爱,而这,也正是访谈节目存在的价值。

【原创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年目睹之访谈节目主持人
有关访谈类节目的几点思考
《魅力女人》策划案
深度调查访谈类节目凋零现状
《健康之路》
“鲁豫有约”变“鲁豫约饭”,长胖后的鲁豫让你不敢认,告别“纸片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