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晓林:易经与儒佛道

易经与儒佛道

刘晓林

儒家文化以智慧入世,佛家以智慧出世、至大乘阶段则发生变化、出世入世合一,道家则依“情势”(实际情况)而定出世入世。

出世涉无为法,入世涉有为法。无为法极致是无分别智,心物一体;有为法的佳境是和谐有序,趋利避害。

儒、释、道三家对出世、入世侧重不同,但其终极都是采取无为法,也就是易经所阐述的把握阴阳统御整体。

儒家言:“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释家言:“圣智无知,万品俱照。法身无象,殊形并应。”“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道家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儒佛道,名称而已。它们即使被冠以了ABC也无不可,但人类拥有的“儒佛道”的三类“处世方式”,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会永远存在下去。即:为解决所需要而争的“儒”,为惑之不解而托为“佛”,为心灵自由而追的“道”。它们作为人类行为、思想的主要“类型”将永远存在下去。

人要活命,生存是人类第一所需。自然,“儒”会成为社会的主体(文化)。(可能别的国家会用其他的名称来代替 “儒”,但在实质内容上是相同的。)人只要竭尽全力,吃饱饭多会不成问题。

“不事劳作”吃不饱的人,“经营有方”吃过饱的人便有了“空闲”来思索人生,琢磨世界。吃不饱的人和吃过饱的人便会觅“佛”寻“道”。因为他们的“需”大多解决了,或者他们的需得以解决的太少。换言:居众生高低两端的人多会想往与“佛”“道”为伍,但真正能融入其中的却实属凤毛麟角。

居于众生“中间”的你我因“需”的缘故而多会不得已而与“儒”站在一起,即使想与“儒”脱离也不可能做到。在数量上或比例上来说,从属、靠近“佛道”两家的众生想超过“儒”家的可能性变得渺茫!

要之,儒佛道的形成与发展与易经(宇宙间的“阴阳”及人类自身的“阴阳”)是密切相关的。三家文化的终极落脚点是“各方平衡”,而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选自刘晓林《论易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易经的阴阳之道!
中国文化下的好生之德
“三生万物”以人为本与“逢七必变”
佛前十不求,与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悟透便成圣人!
刘晓林:论易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7)
黄鉴“读象法” (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