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雁门冯氏的文脉武魂

雁门冯氏的文脉武魂

冯覣

  在《我们的寻根苦旅》即将完稿之际,一个“幽灵”闯进了我的生活。校对书稿静不下心,家里办事也心不宁。一天还闹了个笑话,给电动车充电,插了一头忘了另一头,下午接孙子时才傻了眼。
  思绪不时与之交织,碰撞,纠结,共鸣。挥之暂去,去之又来。是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是雁门冯氏的 “文脉武魂”—— 一个挥之不去、弃之不忍的“幽灵”! 
我很虔诚,更相信直觉。直觉告诉我这是天意,你看,迟不来早不来,就在我将一切打理妥当,它来了。来的那么突然,那么执着,那么让你欲罢不忍。为什么?天意从来高难问。那就不问了!勇敢地责无旁贷地面对吧! 
  大道至简,仅仅四个字——文脉武魂。虽说在这四个字面前我深知力不从心,可纠结再三,还是决定,再停停寻根的脚步,试着去理一理冯家的文脉和武魂,以告慰先祖们的在天之灵!
一、文脉
  文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山,峰连峰丘接丘,连绵不断;如脉,贯通人的全身,时弱时强。 
 梳理文脉时我设置了以下几个原则或前提,仅属于自己,只限于本文,并不具有普遍性。
  ●审视文脉如同看一座山,近处很难发现它的连绵不断,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才能看到它的起伏连绵,哪里是高峰,哪里是缓坡,哪里雄伟突起,哪里蛰伏着能量等待时机喷涌勃发。 
  ●梳理一个家族的文脉,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大文脉,它是这个大文脉的支脉。离不开历史的时空,离不开大文脉的源本。
  ●一个家族文脉是全体家族成员共同努力形成的,尽管力量有大有小。文脉如同一座大山高峰,没有无数小丘中岭的支撑,就没有这高峰。但是在梳理时又不能面面俱到,只好退而求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突出重点。      

 

1.雁门冯氏之文脉始于何处?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的老祖宗来自山东,雁门冯氏之文脉就要从这里说起。
  山东乃孔孟之乡,冯氏又是山东大姓,青州冯氏更以文著称。代州冯氏就是这个以文著称家族的一支,明成化由青州而来,故文脉之源在山东,在孔孟,在儒学,源远流长。
  先祖盛公(雁门冯氏始祖)为戍边而来,似乎是个武人,其实史称其“通书明大义”,和他的儿孙辈骨子里更有文的基因。到第四辈,也就是他的重孙辈,这种文的基因开始显现出来,恩公(冯恩)开冯氏文举先河,忠公(冯忠)成一代儒商,他更留下了一部可与颜氏家训相媲美的《冯氏遗训》。所以在冯氏文脉的传承上忠公恩公弟兄俩是承前启后的,可以说是冯氏文脉的第一个高峰。尤其是忠公的这部九十六则的遗训,既是冯氏先祖文脉的传承,更是对后人继续文脉的告诫,具有极高的价值。时间虽然过去了四百多年,但今天我们读这九十六则遗训,丝毫不觉得过时,其思想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恩公曾说:文种自我兴,不可使自我废。他甚至给嗣子取名续文,殷殷之心可见。我特别敬佩忠公,为了文脉相承,他毅然投笔从商南下。以他的文才,取个文举甚至进士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他以一人之“牺牲”换取了家族文脉相承,至此冯家也许少了一个进士,可多了一个儒商,既为冯家文脉的长存提供了物质保障,又在文脉中注入了新的基因——商。
  忠公于冯家居功至伟!
  2.袁崇焕死了,崇祯歪脖子树上挂了。明亡清兴,朝代更替。  
  冯家刚刚兴起的文脉能延续下去吗?恩公的期盼会不会被打断?
  要知道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历史上有多少家族因政权更迭而衰败,而中断? 
  雅静的文脉,处在了最危险的时候……
  好在清廷开国的几位皇帝面对宏大的中华文化,还算开明,为巩固自己的政权不但没有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脉大加鞭笞,反而在强大儒家文化磁石般的吸引下,融入了这个大文脉,冯家文脉也躲过了一劫,顽强地成长着。         
  冯家人在孤灯佐读,鸡鸣即起,孀风节雨的苦难过后,终于迎来了新的人才高峰,文脉高峰,这甚至也是家族史上最大的高峰!     

  这就是以冯右京及冯如京父子为代表的冯家文脉传承人创造的辉煌! 
 冯右京,冯家第一个文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山东巡按,以刚正不阿著称。他的进士及第,鼓舞了多少冯家人为传承文脉而苦读,而奋斗。虽然他留世的著作只有《巡漕奏疏》和《巡按山东奏疏》两卷,可在传承文脉上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从他所居的“功德盖郡”大院的宏伟建筑命名上,什么栖凤楼、文魁院等就可见其传承文脉的良苦用心。他的三代孙、五代孙先后创造了两个五子登科,就是证明。  
  在文脉的传承上,更有一位巨匠,他就是被誉为“勋高五省”的冯如京。如京公官至广东布政使,可谓文武兼备,文章炳千秋,武功震九州。被誉为学者宗师,一代大儒。

 代县政府新建“勋高五省”牌楼
   据不完全统计,其著作计有:《秋水集》十六卷,《春秋大义》三十一卷,《评选古今雁字诗》五卷,《圣贤正谛》十卷,《冯氏家学录》等近六十卷,其中多部入选《四库全书》。《春秋大成》《圣贤正谛》《史疑》等更被视为“学者宗师”,时任都察院御史的魏象枢说:《大成》一编为海内外春秋家津梁,《正谛》尤理学一派先儒谓周礼,为天理烂熟之书。评价之高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
  据说他激流勇退后,把“知园”的滴翠楼作为以文会友交流学术的场所。一时群贤毕至,文风荟萃。由此也奠定了他在清代的文学地位—— 一代大儒。
  如京公不但著作等身,他的文笔文风更开创了冯氏文脉的一个新顶峰。纪晓岚称之为,“文重桐城,诗崇杜甫”。方苞更说:才情典丽,声韵清刚。清代这两位文学大师对如京公文学造诣的评价可谓精中。文桐城,诗杜甫,既是对如京公诗文不无病呻吟,关注民瘼的赞誉,又是对行文风格讲简洁讲清纯的推崇。他的诗文清雅诚恳,从句式到词汇充满了新鲜活力。他特别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大气宏远,震慑人心。
  他在家族文脉的传承上尤为用心,亲自编写了《冯氏家学录》,把冯氏碑铭、志传、节孝、纪训、以及科举应考题目都收入其中,为冯家子孙传承文脉提供了一个必备的读本。
光裕公、元方公、允升公更三凤齐鸣,他们和钟宿公的五个儿子履谦、履咸、履丰、履泰、履豫及他们的孙辈,把冯家文脉演绎的如火如荼,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五子登科!
  三凤齐鸣,老五子、少五子,把冯家文脉推向了顶峰。但是也许是五子们太忙于事功,他们中多数人没有留下著作,对文脉的传承只限于鼓舞和为家族争光。少五子中大多数人更出师未捷,英年早逝,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冯氏祭祖照片
  时光走得太快了,返回来再看,在这一时期我们不应忘记的还有冯晋台,这位冯家悬壶济世的名医,是他为冯氏文脉又注入了医的基因。至此我们的文脉更丰富多彩了! 
回望冯氏文脉轨迹,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它告诉我们诗书传家久,重教家必兴。文脉的传承从根本上说靠的是读书,所谓种文种,就是一代代种下耕耘读书的种子,只要这个业一直种下去,文脉就会一直传下去。 
  二、一个家族文脉的传承要积极为社会服务,与时俱进,在服务社会中吸收新血液,壮大自己,在壮大自己中回馈社会。离开了对社会的服务,离群索居,独立孤行,文脉将走向死胡同。                             
  三、千古之文必有宏远之意,肺腑之言。文以载道,道以育人。故不无病呻吟,言性情浚心灵之文脉才有地位有生命力。

  事情总不能都一帆风顺,文脉和人的成长一样,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延续的。冯家文脉也不例外。此后的几十年里,冯家文脉潜伏下来。尽管其间也曾走出过台湾道台冯廷丞等力挽衰弱的冯氏族人,但终没出现大的振兴。更何况当时清廷还搞起了文字狱,廷丞公就是因《字贯》被革职的。那也正是清廷由盛走向衰弱的百年。 
  清廷病了,病的还不轻!接下来谁是传承冯氏文脉的领头人?           
  冯家人在等待着,期盼着……

          (本文作于2017年,今略作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侯门往事 ——北海冯氏家族的变迁
开卷有益:读 魏辉《侯门往事》
江苏省冯氏家族字辈(一)
黄埔古村文脉续:族中黄口小儿人生第一课 点灯挂祖堂
恨赋
冯氏八字族训(冯兴云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