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散论



《西游记》散

                         彭图                                

                              一

2006年后,我因注释《清凉三传》与《清凉山志》,买了十几本佛经,开始读佛经。每读佛经便想到《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写作受了佛经影响,于是便重读《西游记》,重读的结果,更证实了我这一猜想:感到吴承恩也可能如我一样,于读经中受到启发,有感于唐玄奘西天取经之艰难,才腾挪闪跃展开想象,幻化出一部《西游记》。

《西游记》以前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多为历史演义,虽然三分虚构七分真,也是想象的产物,但神魔幻化者极少,即使短篇,如六朝志怪、唐宋传奇也多假托真人,像《西游记》这样全凭幻化的还没见过。

《西游记》是幻化出来的,这正符合佛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的思想,而且构成《西游记》的神魔鬼怪、变化神通、天庭地府等在佛经中都有,即使一个妖魔鬼怪的“魔”字,也是得自佛经,这个字《说文解字》中没有,《尔雅》中没有,最初的佛经音译为“磨”,到信佛的梁武帝才将“磨”下之“石”换了“鬼”,有了魔字。佛经中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同理,“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取经一路上遇魔,多是心生之魔。唐僧因孙悟空打死劫路贼,心生嗔怒,于是“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大家有了二心,于是幻出一个六耳弥猴,真假悟空。这一回的卷首诗说:“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只有万缘都罢,色邪永灭,才能坐享极乐。稍有一念不慎,魔即心生,因为急于到的佛前,幻化出一个小雷音寺,一口大钹,几乎让金刚不坏之体的孙悟空都化为浓血。心魔之生皆在一念之间,第十七回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熊罴精,观音变作妖精凌虚子模样,孙悟空看了喝彩道:“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像这样的卷首诗,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作者正是用这些诗来印证佛经思想。这一点也显然是受了佛经影响,佛经的形式是散文加偈颂,《西游记》汲取了这一形式,才使它在形式上亦有别于其它中国古典小说。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须菩提。须菩提并非《西游记》作者杜撰,而是实有其人,他乃佛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解空第一。须菩提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据说他生下来时,家里的一切筐箧盆缸皆空空如也,便起名空生,有此因缘,对空,悟得便深,释迦牟尼因材施教,使此人说般若之空理。这便是须菩提给石猴徒弟起名悟空的出处。悟空者,悟入空门,解悟佛之空理,师父空闻第一,自然希望徒弟悟得空理。

须菩提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孙悟空是须菩提的弟子,从师承上讲,孙悟空是释迦牟尼的再传弟子,这就为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按下伏笔,在取经路上,每当唐僧畏难思乡之时,孙悟空便劝他念诵乌巢禅师所授《心经》,让他去除杂念,进入空境。细细体味,感到唐僧是孙悟空名义上的师父,在佛理的证悟上,孙悟空其实是唐僧的师父。即《金刚经》所言:佛说师父,即非师父,是名师父。

孙悟空是佛陀再传弟子,孙悟空对此却一无所知。这并非作者交待不清,而是另有寓意,须菩提所居之地名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一个“心”字,孙悟空所拜之师其实是他自己的心,须菩提只是他的心幻化出来的师父。他本是天生石猴,秉天地造化之气,日月照射之精,独具慧根,灵性十足,在多年海外跋涉,寻师访道中,自证自悟,琢磨出七十二般变化,修炼成十万八千里筋斗云。筋斗云者就是翻筋斗,这没什么奥妙,完全可以自己修炼,不过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这却只有天生石猴方可做到,奥妙就在这里。所以,孙悟空是自学成才,他所修者心,他所拜者心,他的筋斗云只是心之一念,心念一动,不要说十万八千里,十二万八千里,十五万八千里也能过去。这就是俗语“世界上什么最快”的源头。

孙悟空求须菩提传法,须菩提在他头上打了三下,孙悟空悟到这是让他三更天去。此典出自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于六祖慧能故事,慧能作了“菩提本无树”的偈后,五祖发现了传人,但因“衣乃争端”,“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不敢明传,到碓房里找到慧能,证实后,以杖三击其碓,慧能即以三鼓入室受衣钵。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是一书中要紧篇目。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师徒二人在陈老儿家住了一宿,上路后遇到六个剪径的强人,那六人“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无忧”。简言之,便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在佛经中称作六根,六根清净,能入佛道,六根不净,烦恼之源。色香声味触法谓之六尘,六根为六尘污染便是六贼。吴承恩这里用的是寓言笔法,谓唐僧收了孙悟空为徒,悟空为他剪除六贼,让他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这是浅层次上的理解,若再往深究,则心猿便是唐僧之心,心猿归正,寓唐僧此时已收牢心猿,勒紧意马,一心一意去西天拜佛求经,剪除六贼是他自己诚心正意,剪除了心中六贼。也可以说,《西游记》本身即寓言也,孙悟空没拜过师,唐僧也没收过什么徒弟,他的四个徒弟就是他的心,猴子是心猿,白龙马是意马。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悟得诸法“空性”,从小乘教进入大乘佛道之法门,八戒去除贪痴嗔而悟能,流沙洗净世俗念而悟净,八十一难便是他一次次和自己的心猿意马斗争的幻境。这些在许多回目的卷首诗中都有暗示,十四回卷首诗:“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第二十回:“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小说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愈奇特,便愈见作者才气,便愈是好小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作假时假亦真,这才是小说,《西游记》在这一点上可说无与伦比。


好的小说亦庄亦谐,庄中有谐,谐中寓庄,这一点《西游记》十分出色。佛陀、三清,丈六金身,金光遍体,何等庄严,那是教徒无限尊崇,至高无上的神圣,它却佛头著粪,给佛陀手上浇了泡猴尿,更让猪八戒将三清塑像拱下神座,扔进粪坑。对观音菩萨他也调侃玩笑,平顶山老君来收了妖魔,要孙悟空还他宝贝,说这是观音菩萨安排。孙悟空便说:“她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坑害,语言不得,该她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这样的描写只有老庄、禅宗的中国敢有,不要说基督教的天主、圣子、圣灵,伊斯兰教的真主,即使中国的皇上,你试将那些神圣如此写来,不让你上宗教裁判所火刑柱,那就有天没世界了。

孙悟空是个猴子,猴性十足,顽皮如一孩童;猪八戒是个夯猪,当了和尚,一见女人就走不动,时不时要分行李回高老庄重做上门女婿。虽是呆子,却呆得可爱。你看他在平顶山探路睡在草棵里编的那些谎话:“我这回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他问甚么山,我若说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甚么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甚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有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瘟去。”纯以口语出之,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村言俗语,信手拈来,语言活泼而有趣,如:“嘴脸,小家子样!哪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人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煎熬,反成祸”、“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常言道:善猪恶拿”……师徒们的对话,幽默风趣,而那些诗词偈颂又是那样雅致,大雅大俗,便是《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这一点不是一般小说家能做到的。


《西游记》虽因佛经触发灵感,吸取佛经中许多东西,但作者显然对佛经并非通家,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谈到佛经的三藏时,书中借佛祖之口说:“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如非故意强调佛经是谈天、说地、度鬼,便犯了常识性错误。佛经三藏是经、律、论,不是“经、法、论”,经藏是“修多罗藏”乃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毗奈耶藏”,是佛为僧徒所制的戒律;论藏是“阿毗达磨藏”,是佛弟子解释佛经的论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指出:“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释迦与老子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缘得随宜附会而已。”

鲁迅先生所说大体是中肯的,特别是三教混同之说,尤为肯綮,但“尤未学佛”,却未免偏颇。《西游记》作者是个杂学之士,这从书中就可看出,他三教九流皆有涉猎,只不过可能是无意当学者,未能深入精通而已,佛经他肯定是看过,至少《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他是看过并深有领会的,对于禅宗则尤其熟悉。而且所看经书决非三部五部,不然,书中那些有关佛理的诗词是写不出来的。所以我在前面说他也可能如我一样,是因某种因缘读了些佛经书,在读经中忽然触动了创作的灵感,这正是一个小说家的敏感可贵之处。

顺便说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四游记》一书中“题齐云杨志和编”的四十一回本《西游记》时说:“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之后”,“于《四游记》中亦采《华光传》及《真武传》”认为吴承恩写《西游记》是在杨志和四十一回本的基础上加工写成的。这一结论也似草率。

我在上小学时除买了全套《西游记》连环画外,在五六年级时即读过线装一百回本《西游记》,初中毕业后,在外地做工时,于房东家借过一本《四游记》,当时读其中杨志和编的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便认为是吴承恩一百回本《西游记》的缩写,因为诚如所说两书“全书次第相等”,而且认为《四游记》其它三游亦是受了《西游记》之影响,在《西游记》一书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出版商为了赚钱,雇写手所编造,这首先因为“四游”书名就可疑,东游、西游、南游、北游,又非一人所写,且其中编写《南游记》的余象斗即为“明末书贾”,由书商组织这等事情自然方便不过,况吴承恩是嘉靖年间人,出生也比余象斗要早,这个问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文学史家刘大杰即持此说),然而,先贤毕竟是先贤,于中国文学家中,我又最佩服鲁迅,所以对此问题,也只是存疑而已。

                            2010年7月26日







超过5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

+

平  型  关

微信号|sxfspx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早就说破真相,意识跟灵识是两回事,前者主宰一生,后者不生不灭
唐僧不愿杀生,孙悟空不听打死六个强盗,该打?强盗名字就有答案
《西游记》人名探秘
孙悟空的两位师父——《西游记》导读系列——统编教材解读1222篇
《西游记》里六贼该死么?
孙悟空打死6个强盗,唐僧反应为何这么大?听到了名字你也会害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