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禪定--解析辨識
禪定教會你懂得辨識的力量。你逐漸發現,你給事物賦予的標簽,你設想事物時所用的形象,對你看見了什麼,何以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這些東西的苦迫,又如何使你沉重不堪。不過,隨著禪定的發展,你會獲得工具,脫離那類影響。

你最初注意到辨識的力量時,很容易對它的普遍存在有應接不暇之感。譬如你修呼吸禪定。到了某個程度,你會開始思索,自己到底是定住[專注]在呼吸[氣]本身,還是定駐在呼吸[氣]概念上。這個問題一旦昇起,通常的反應是,試著繞過那個概念,去觀察它背後的原始覺受。不過假如你在觀察時真正敏感,就會注意到,你只是以另一種對呼吸更精細的描繪,替代原先的描繪罷了。即使氣的原始覺受,也成型於你對原始覺受這個概念的把握方式。無論你作多少努力,試圖確定未經過濾的呼吸體驗,你還是發現,它成型於你對氣究竟是什麼的觀念。你越追蹤氣的實相,它越後退,如海市蜃樓

技巧在於把此事轉爲己用。說到底,你修禪定不是爲了追究氣。你修禪定是爲了理解致苦 的過程,從而能夠達到苦的終結。你如何參照你的辨識,便是這些過程的一部分,因此你要觀察的正是它。你必須把體驗氣作爲手段,而不是目的,透過它,理解辨識在造苦過程中的作用。

這裏的做法是,解析辨識: 質疑你對氣的種種假定,刻意改變那些假定,觀察會發生什麼果報。當然,拆解辨識如果缺乏適當的背景,很容易游走發散,變成抽象概念。因此,你就把修定作爲背景,如此既提供一個總體趨向,也提供一些具體任務,迫使解析過程沖擊塑造當下體驗的那些操作假設。

總體趨向是,試著把心帶入更深、更持久的種種靜止層次,以便消解越來越精細層次上的張力。你並非要證實哪些 氣的辨識最真實地描繪了氣,而只是想懂得哪些辨識在哪些情形下對消解張力最爲有效。你 所尋找的客觀性並非是 氣的客觀性,而是因果的客觀性。

教給你這些課程的具體任務,起始於試著讓心舒適、長久地專注[定]在氣上——當下你就 遇到兩個操作假定: 氣意味著什麼? 專注意味著什麼?

一般認爲氣是指出入鼻腔的氣息,可以把這個辨識當作有用的起點。無論哪種粗顯的氣感讓你聯想到該辨識,不妨就把它當作確立念住、培養警覺、使心靜止下來的手段。不過,隨著你的專注越來越精細,你也許會發現,氣的層次變得極其微弱,難以探測。於是你就試著把氣想 象成體內的能量流,一個全身的過程。

接下來,使該體驗盡量舒適起來。如果你感到氣之中有任何障礙、阻礙,要設法化解那些覺受。你是不是在做什麼,造就了它們? 如果你能逮著自己正在造作它們,放開就不難了。除了你對呼吸機制應當怎樣運行 的先入觀念外,是什麼令你造作它們? 因此要質疑那些觀念: 氣從哪裏來到體內? 它只從口鼻入內麼? 身體是否有必要把氣拉入體內? 若有必要,那麼是哪些覺受在拉動? 那些覺受被拉動? 拉動從何處開始? 氣又是從何處被拉來? 哪些部位有氣,哪些部位沒有? 當你感受到某種障礙時,你是在該感受的哪一邊?

這些問題聽來也許怪誕,然而許多時候,你對身體的一些下意識假設也同樣怪誕。只有當你用怪誕的問題迎面觀照,才能夠把那些假設給揭示出來。只有當你把它們看清楚時,才能夠用其它概念取而代之。

因此,你一旦發現自己呼吸不順乃是緣於某個特定的假設,便把它轉過來看看,新的假設將會揭示什麼樣的覺受。試著盡可能長時間地住於那些覺受,檢驗它們。如果比你先前的氣感更易於安住,如果它們爲定力提供的基礎更加堅實、寬廣,那麼揭示它們的那個假設對你的禪定便是一個有益的新工具。如果新的覺受在那方面無益,就把新工具棄置一邊。

舉例來說, 如果你感到自己位於堵塞的某一邊,就試想自己處於堵塞的另一邊。試想同時在兩邊。不把氣想成從口鼻而入,而是從胸部中央、頸後、皮膚的每個毛孔等任何有助於減少推拉感之處穿入。   

或者,開始質疑推拉的根本必要性。你是否覺得,你對身體的直接體驗是對那些固體部位的體驗,呼吸[氣]的動力必須得由固體部位掌管,氣是處於從動地位? 如果你以另一種方式設想自己對身體的直接體驗,把它當作一種主動的氣能的場,固性只是對氣的某些側面的一種標簽,又將如何? 無論你體驗到的主動的身體感是什麼,把它想象爲現成的氣,無需你再對它做些什麼。那樣一來對氣中的苦與張力層次,又有什麼影響?

還有,維持專注[定]的動作是怎麼回事? 你是怎樣構想它的? 它 是位於氣之後面,還是被氣包圍? 在多大程度上,你對於專注的心理圖像,協助或妨礙了你的定力的安適與堅固? 例如,你也許發現,自己是把心想象成位於身體的某個部位,而不在其它部位。那麼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個部位時,你做了什麼? 是心離開它的本位——比如頭部——去那裏,還是得把那另一個部位引入頭部? 這樣做造成了什麼樣的張力? 假如你把知覺設想爲早已存在於那另一個部位時會發生什麼? 當你把事情顛倒過來: 不設想心在身體之內,反而把身體想象成被一個先期存在的覺知場包圍,又會發生什麼?

當你這樣一邊提出問題,一邊獲得有益的果報時,心就會定下來,進入越來越深、越來越牢固的定境層次。你在專注當中消解了不必要的張力和苦,找到了越來越自在、安適的覺受方式來體驗當下。

一旦心定下來,讓它定久一點。不要急於繼續行進。此處的問題是,“這個過程的哪些部分是專注所必要的? 哪些現在可以放下了? 哪些部分你必須抓住,才能維持這個專注[定]?" 進入正確的覺知層次是一個過程,停駐在那裏,又是一個過程。你在學著維持這個寂止感時,試著在任何場合之下保持它。你發現有什麼在妨礙? 是否它是你自己對干擾的抵制? 能否使你的靜止如此多孔,那些干擾可以一穿而過、不受抵擋、不把你的定力中心撞得失去平衡?

隨著你越來越沉浸於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入定不那麼像是一場抵制干擾的戰鬥,而更多地成爲一個內在探索的機會。不知不覺之中,你便是在發展四神足: 理解事物的欲望、堅持探索的勤奮、對因和果的密切關注、發問框架的創意。所有這些素質皆有助於培養定力,助它安止、牢固、清晰。

同時,這些探索也在培養著明辨。佛陀曾經說過,估測某人明辨程度的方法,是看他/她怎樣構思問題,怎樣嘗試解答它。因此,爲了培養明辨,你在禪定中不能只固守既定的指南。你必須構思問題,藉著觀其果報驗證這些問題的業力因果,在這方面修練自己。

最終,當你達到一種讓出入的氣息感寂止下來的氣的辨識時,便可以開始對更精細的身體辨識提出問題。這就像是調入某個無線電頻道。如果你的接受器沒有准確地調到那個信號的頻率,所傳遞的訊號細節就會受到雜音的干擾。不過,調得准確時,每個細節都會傳過來。你的體感[色]也同樣: 有關辨識與體感[想與色]之間如何相互作用的更微妙的細節便顯現出來。身 體仿佛是一團原子感的霧,你開始看見你的辨識與那團霧如何相互作用。身體的形狀在多大程度上是那團霧所固有的? 多大程度上是有意的——是某種外加的東西? 當你放下造作該體形的意志[動機]時,會發生什麼? 你能專注霧粒之間的空間麼? 那時會發生什麼? 你能定在那裏麼? 當你放下對空間的辨識,改爲專注覺知,那時會發生什麼? 你能定在那裏麼? 當你放開覺知的合一感,會發生什麼? 你能定住那裏麼? 當你根本不試圖標記任何東西時,又會發生什麼?

隨著你定入這些無色成分更高的狀態,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進入其中的目的。你在這裏的目的是理解苦,不是過分詮解自己的體驗。譬如說,你 定入一個爲空間或意識所包圍的境界。從那裏看, 很容易假定你已經到達了原始的覺知、存在的本源,萬物從其中昇起、又回歸其中,本身卻根本不受整個昇返過程的影響。也許你會 把經典中對非緣起的描述,用在自己正在體驗的東西上。如果你定 住於非想非非想界,則容易以爲它是無所住狀態,不存在知與被知的分界,因爲心理活動微弱至極,基本上不可辨 知。你被該境界表面上的無爲所打動,也許覺得藉著把貪、瞋、癡看成幻相,你已經超越了它們。如果你抓住這類假定,便很容易會以爲自己已經到達正道的終點,實際上你的工作尚未完成。

此處你的唯一防護,是把這些假定看成辨識的諸種形式,再把它們拆解開來。四聖諦作爲工具——對任何假設,藉著探測它隨帶之苦,把它拆解開——正在此處顯其價值。問自己,你安住的那個定境裏是否仍有某種精細的張力。是什麼伴隨那種緊張? 是內心哪些游離動態在制造它? 是內心哪些持續動態在制造它? 這兩個方面你都必須審視。

如此,你直接接觸到了維持著哪怕最精細的諸定境的那些辨識。你看見,即便它們也有苦。你若以其它辨識替代它們,只會以一種苦替代另一種苦。;這就好比上昇的定力層次把你帶到了一根旗杆的頂點。你朝下看,看見老、病、死朝著旗杆追上來。你已窮盡了辨識所能提供的一切,怎麼辦? 你在那裏停留不得。唯一出路是松開你的緊握。如果你徹底放下,便也放下了重力。

[作者]坦尼沙羅尊者
[中譯]良稹
De-perception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禪修開示(中3)
開設佛堂的好處
【月亮星座】雙子座全解析
第廿八章 止觀雙運開智慧
《南師2008年春節
阿姜李:从呼吸禅的角度阐述四圣谛与八正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