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56 浓差极化论文摘选

lengrepingtai(冷热平台)

lengrekeji(冷热科技)

杨茜参加了本篇整理。

背景

浓差极化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内涵。在浓缩分离领域,如应用冷冻浓缩、膜蒸馏等方法浓缩料液时,结冰表面、膜表面等处的料液浓度会高于主体料液的浓度,称为浓差极化。

当膜通量或结冰速率不高时,浓差极化对浓缩过程的影响不大,但当膜通量或结冰速率较高时,结冰表面或膜表面处的料液浓度可能是主体料液浓度的数倍,会对浓缩过程带来不利影响,如膜蒸馏时降低膜两侧的有效水蒸气压力差,冷冻浓缩时降低料液冰点,降低结冰速率,增加冰中溶质夹带率等。

部分相关论文摘选

[1]崔建平. 解决反渗透系统中浓差极化的工程实例[J].江西化工,2019,(04):141-142.

[2]吴荣荣. 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效应的微纳复合通道除盐效应及其特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9.

[3]邱必龙. U型微纳米通道系统中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及其应用仿真研究[D].温州大学,2019.

[4]李子瑞. 离子浓差极化效应及其在微纳流控分子富集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8,48(11):1151-1166.

[5]岳三峰. 纳滤过程浓差极化行为的CFD模拟与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张彤,林晓峰,姚懿娟,谷岩桐,李浩楠,戴维杰,朱营莉,南少帅,霍唐燃. 浓差极化对正渗透膜通量影响研究[J]. 山东化工,2017,46(12):7-11.

[7]黄海宁,高少斌,李鑫,陈宏,葛立凯. 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的立体式海水淡化微流控器件研究[J]. 分析化学,2016,44(12):1808-1813.

[8]尚文涛. 纳滤过程浓差极化行为特征与LIF-PIV可视化表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马宇,杨刚,邢卫红. 圆盘式膜组件中浓差极化现象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06):86-92.

[10]沈超. 折板膜组件减缓正渗透外浓差极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11]张梦轲. 正渗透过程浓差极化量化分析及缓解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6.

[12]薛念涛,潘涛. 正渗透浓差极化与膜污染特征的研究进展[J]. 膜科学与技术,2015,35(05):109-113.

[13]程世营,张捍民,杨凤林. 垫片法对正渗透过程中浓差极化的改善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2015,35(01):49-55.

[14]黄礼超,李方,付乐乐,杨波,田晴. 低浓度苯胺类化合物纳滤分离机理的浓差极化S-K模型验证[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05):617-623.

[15]程世营. 垫片对正渗透过程中浓差极化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6]李刚,李雪梅,柳越,王铎,何涛,高从堦. 正渗透原理及浓差极化现象[J]. 化学进展,2010,22(05):812-821.

[17]孙文鹏,李星,杨艳玲,孙丽华,李圭白,陈杰. 超滤浓差极化阻力与复合滤饼阻力增长模型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0,26(03):80-83+86.

[18]李大蔚,乔继欣,王晓琳,赵孔双. 压力驱动膜过程中浓差极化的介电模型[J]. 化学学报,2009,67(04):300-306.

[19]裴皓天,张永军,李文鹏. 钯膜分离氢过程中浓差极化的数学建模[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9,34(01):46-50+53.

[20]王丽红,李德玲,姚亮,沈玉龙,杨振秀. 超滤分离过程及浓差极化现象的理论分析[J]. 化学世界,2009,50(02):82-85.

[21]焦小光,陈向荣,马光辉,苏志国,万印华. 浓差极化超滤浓缩生物大分子溶液[J]. 膜科学与技术,2008,(05):16-22.

[22]李玉红,赵孔双. 浓差极化的介电模型——复合膜/溶液体系的数值模拟[J]. 化学学报,2007,(19):2124-2132.

[23]李国民,李俊凤,刘静芝,吴庸烈. 消除浓差极化提高膜组件脱湿效率[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01):37-39.

[24]刘忠洲,张国俊,纪树兰. 研究浓差极化和膜污染过程的方法与策略[J]. 膜科学与技术,2006,(05):1-15.

[25]王大新,苏萌,王晓琳. 液体分离膜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及其评价方法[J]. 膜科学与技术,2005,(06):64-68+79.

[26]刘庆林,李磊. 膜厚度和流动状况对渗透蒸发过程的浓差极化影响[J]. 化学工程,2005,(06):44-47.

[27]湛含辉,湛雪辉,张晶晶. 编织型中空纤维膜污染与浓差极化的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5,(10):22-25.

[28]湛含辉,陈津端,湛雪辉,张晶晶,罗定提. 在中空纤维膜中Dean涡降低浓差极化的试验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53-57.

[29]何灏彦. 膜分离中的浓差极化现象及其减弱措施[J].浙江化工,2005,(05):29-31.

[30]张志国,陈锦屏. 浅析UF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问题及其控制方法[J]. 食品工业科技,2005,(03):186-187.

[31]靳强,何义亮,邢卫红,张全兴. 利用超声波清洗膜污染和减轻浓差极化[A]. 中国化学会、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中国化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化学会,2004:427-429.

[32]徐腊梅,夏罡,毕飞,靖大为. 反渗透系统中浓差极化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04,(01):63-65.

[33]杨宏志,梁英,田伟. 中空纤维超滤澄清果汁时浓差极化现象的产生原理及对策[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03):90-93.

[34]邢卫红,童金忠,徐南平,时钧,王焕章,陈文艳,蔡旭新. 微滤和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控制方法研究[J]. 化工进展,2000,(01):44-48+56-2.

[35]宋晓敏,于震江. 反渗透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的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S1):168-171.

[36]郭明远,杨牛珍. 圆平板反渗透膜浓差极化边界层内传质系数的关联[J]. 膜科学与技术,1996,(04):59-62.

[37]姬朝青. 关于反渗透、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比及其表达式的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1992,(03):15-20.

[38]冯献社,蒋国梁,朱葆琳. 气体膜分离过程中浓差极化的影响[J]. 膜科学与技术,1989,(02):23-28.

[39]周岳溪,王乃忠. 蛋白质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一种新的膜面浓度计算方法[J]. 水处理技术,1988,(06):26-29.

[40]张才菁. 关于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问题[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2):95-102.

[41]陈欢林,刘茉娥,成四喜,朱长乐. 在薄层流道超滤槽中的浓差极化现象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1987,(02):8-15.

[42]郭维华,姜安玺. 减轻或消除超滤膜面浓差极化方法的研究[J].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6,(03):89-96.

[43]邓生智,亢茂德,张效林,何丰平,冯连平. 超滤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的浓差极化[J]. 陕西化工,1985,(03):64-67.

[44]王学松. 反渗透、超过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J].化工学报,1984,(02):157-163.

[45]郭维华,姜宝玺,祁佩时. 用电导法-示踪原子法研究反渗透的浓差极化规律[J]. 水处理技术,1983,(03):23-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化工学报》
我们为什么学化学?
多用点科学,少用点经验 ——余国琮院士与工程科学
英国留学专业介绍——化学工程
绿色工业的先行者——张懿院士
提取黄腐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