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碑(西汉)

汉代前期的刻石上的“隶变”的进程明显慢于简牍,因而前期的书法受篆书的影响较多。西汉高帝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多起自徐淮一带,出身布衣,并无多高的文化素养,加上先前六国纷争,诸侯割据,战火纷起,秦国统一的时间短促,汉代开国之初需要休养生息,相国曹参及窦皇后均好黄老之术,无为而治,西汉初期无刻石盛行之风。

不似东汉时期人们浮华好名。“人们生产、生活、狩猎、锻炼,全力追求事功、财富,朴实而豪爽,还没有为沽名钓誉的虚伪之风和皓首穷经的书呆子习气所腐蚀。”加之西汉的学校制度由官方设立的太学博士来传授学术文化,不注重树碑立传,所以终西汉一代,刻石树碑之风始终不兴,导致西汉时期刻石比较稀少。

杨量买山地记

西汉及新(莽)时期现存石刻十六块。这个时期的刻石书体进程明显慢于同期的简牍,用笔上保留有明显的篆书笔意,结体方整,用笔不作或极少作波挑。此期也有几个著名的刻石:《五凤二年刻石》、《杨量买山地记》、《莱子侯刻石》、《禳盗刻石》。

莱子侯刻石

不带波挑的隶书,自西汉中期以后一直是作为日常应用的主要书体而沿习。今人有将这种书体称之为“通俗隶书”。八分书和通俗隶书在西汉中后期的一些隶书碑刻,并无强烈地表现书法艺术的意识,故大多石质粗砺,制作不讲究,甚至石面也不平整,不加磨治,刻工简率,书写都是用日用的“通俗隶书”,不像东汉桓、灵时期(147—167,168—189)的名碑巨刻,都以八分书书写,石质皆精细,刊刻工致,双刀斜下,字口光润,充分表现了书写的原貌。所以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看这些早期隶书的碑刻,斑剥残泐,自然增添了一种朴质厚重、浑泫苍茫的感觉。

禳盗刻石

西汉刻石类别很杂,形制不固定,尚未形成后世固定形制的“碑”制,石质粗砺,刻石不精。至新莽时期,墓葬渐讲豪华,墓室内有画像石装饰,石工技艺向精细方向发展,它是后汉产生洋洋人观的碑刻艺术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文:中国美术网 图:来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 魏晋墓志书风的艺术样态
原创:西汉时期隶书发展的不平横性
楷书书风融合历史渊源【提到西川宁、诣鄯善王检、三过折】
北魏《霍扬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隶书
隶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