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千次邂逅夔门
userphoto

2023.10.12 安徽

关注

夔门天下雄,壮丽的夔门,是一个永远令人向往、美丽迷人和神奇的地方。一旦你邂逅了她,你就会为她美丽迷人的风光陶醉……

夔门雄关蓄水前。邹光明 摄于1999年8月

第一次邂逅夔门惊心动魄

从小生长在重庆长江边上的我,对夔门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牙牙学语时就听父亲和爷爷在饭桌上讲夔门,陌生的是自己从未去过夔门。青年时,我读了许多古代诗人写夔门和长江三峡的诗篇,脍炙人口的景物描写让我更加对夔门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之情。

那年我从重庆河运学校毕业当了老师后,因怀着对夔门的浓浓感情,就申请调到长航船舶上,追寻父亲、爷爷的足迹到大型拖轮当了水手、舵手、引航员、驾驶员。跑过长江三峡,跑过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航线,后来又从事航运调度管理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上了《长江航运报》记者,专门跑长江航运。从当水手算起,我在重庆、夔门和长江三峡间竟痴迷地奔跑了42年,曾经两千多次经过和穿越夔门。两千多次不是几次、几十次、几百次的历程啊!可以说我对夔门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坡坡坎坎,凤凰饮泉甜不甜,树上有几片红叶都知道。

我第一次邂逅夔门,是在1974年8月,作为刚上船的实习新船员印象特别深。那天,轮船凌晨从万州驶下后,我心情非常激动,心想就要看到慕名已久的夔门了。头天晚上,我就把陆游描写夔门险恶状态的那首诗《瞿塘峡》“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柁师心胆破。”反复背了几遍。待天亮后,我早早坐在船头,看三峡两岸的风景,看夔门的凶险航道,任凭江风拂面,眼睛也不离开江岸的任何景色。啊,雄伟的夔门到了。只见前面大山的断开处,两岸危崖壁立,夹峙江心,迎面奔来两扇刀削斧劈的高大石门。我所在的大轮船进入夔门后,像一叶扁舟在峡中挣扎着,摇摆着。“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虽然“滟滪堆”1958年冬已经被炸掉了,但此时正是夔门瞿塘峡滩漕高洪水位正凶险的时节,“瞿塘不可下”的古训音犹在耳。许多小型船舶已经无法通过夔门和瞿塘峡,只有在奉节港停泊扎水待航了。驾驶台里的老船长神情严峻、面无表情,新换上来的全船技术最好的老舵手则全神贯注。“左微舵”“右微舵”“稳舵”“骑上泡漩”“避开夹堰水”“防歪船扎驳”“加车顶住石板夹出水”“加车、加车、再加车”声声如洪钟。大轮船在巨大泡漩的翻滚中不停地颠簸着,摇晃着。机舱内机器则高速旋转着、轰鸣着,发挥着最大的功率和力量。全船人的心一个个都提起来了,七上八下的,手板心、脚板心顿时都抓紧了……看着江中翻滚咆哮的江水,几个实习新船员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大家默默地祈祷轮船冲出这蜀道险境,冲出这三峡洪水期最艰难的夔门险关。八公里的夔门瞿塘峡滩滩凶猛,“石板夹”“黑石滩”每处都是阴阳界,每米都是死亡线。轮船行驶起来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前景,但轮船还是挣扎着,摇摆着向前,即使前面就要撞上大山,轮船还是坚定向前,向前!

船过夔门让人无不心惊胆战,好生后怕。经过这里,我想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诗句。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夔门雄奇险幽的精、气、神,但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搏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长江海员沉着镇静、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折服。直到后来我当了大型船舶驾驶员后,每次过夔门,都异常小心,每次都要在驾驶台用望远镜看前面的航道,注意水势水情,观察有无来船,确保船舶安全通过。我不当班时才能看两边的风景,看“粉壁墙”的诗句,看三峡红叶红了没有,看信号台是哪一位美女信号员在向我们轮船招手……

我认为三峡最壮观的就是“洪水冲击夔门奇观”。“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冲出夔门便成龙”“三峡最险在夔门”“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都是说夔门奇观壮丽无比的雄伟气势。试想,长江在汇集了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众多支流后,江水从上游千多米宽的江面奔腾着、咆哮着,冲向只有80米宽的夔门,夔门处紧束的江面波涛汹涌澎湃,泡漩翻滚,激浪冲天。若再加上长江上游下大雨,夔门水势在一日之间又陡涨了一二十米,那江水冲击夔门声势之浩大,气势之凶猛,不亚于“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是非常壮观、罕见的。

夔门在奉节瞿塘峡西端入口处,以“夔门天下雄”著称。在长江三峡的峡谷中,瞿塘峡最短、最窄、最险,气势和景色也尤为雄奇壮观。瞿塘峡虽短,却因夔门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而闻名。

艰辛拍摄夔门石刻

我作为《长江航运报》重庆记者站专职跑航运的记者,知道长江三峡大坝2003年后要开始蓄水,夔门摩崖石刻要进行复制、翻刻、切割、搬迁,许多珍贵的摩崖石刻可能会消失或者被淹没了。因怀着对长江三峡、夔门的深厚感情,我专门从重庆奔赴夔门去抢救珍贵文物照片和航运资料。那是1999年8月的一天,我在白帝城江边租了一艘小渔船,准备过江去夔门南岸拍摄石刻诗词照片留作资料。不料,在讲好租船价格后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渔船船主不去了。他说:“夔门水急浪高、漩涡大、泡漩大,非常危险”。我观察了一下洪水的情况,对他说:“我来一趟很不容易。我们避开急流,绕过漩涡,躲开夹堰水,骑上泡漩,小心一点过江吧。”我曾经是驾驶重庆至上海大型船舶的驾驶员,驾驶小渔船还是没有问题的。在小渔船颠簸、摇晃中渡过了惊涛骇浪的夔门,我一个人登上了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差点被毒蛇袭击的情况下,我用照相机拍摄下了夔门摩崖石刻的主要艺术珍品,其中包括弥足珍贵的南宋《皇宋中兴圣德颂》。直至20年后,我才知道,《皇宋中兴圣德颂》是国宝级文物,其观赏和文物价值非常高。

那时,想去荒郊野外的夔门拍摄照片交通极为不便,加上那里没有吃的,更没有饭店和住宿,喝口水都难,想待下来更难。我虽然很多次在梦中都惦念着长江三峡,惦念着夔门,两千多次路过夔门,但真正上夔门岸上去看其景还几乎没有过。诚如清人刘德铨撰《夔州府志·金石志》所云:“夔门石刻壁陡逼江,水急风高,人不能及,舟不能泊,不便模拓,以故久存。”记得1999年8月我第一次专程去夔门岸上待了四天,带了十几桶方便面,一天吃3桶,晚上蜷缩成一团,睡在夔门古炮台墙脚。当地看护古炮台的老人给了我一床烂棉絮裹身,方便面吃得让我看见它就想甩脑壳,以后十多年我看见方便面都再也不想吃。还好身体没有生病,虽全身无力,但还是有一个信念,要拍摄好照片,天大的困难都要战胜,不辛苦哪能换来欢乐。虽然在夔门石刻那里遇见了一条大毒蛇,但没有咬着我,有惊无险,幸运!辛苦了几天,我最终拍摄了一些好照片,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为什么我要冒着生命危险,冒着险滩恶水去拍摄这些照片呢?因为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夔门石刻是长江文化的亮点,夔门风景独一无二,去夔门石刻拍摄让我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相当于给自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我家四辈人从事航运工作,在长江岸边的土地上喝着长江水长大,有着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次旅程我完成了家人们的心愿,即便再辛苦也是其乐无穷!

作者1999年8月在夔门摩崖石刻区,刚照相后红圈处就发现一条大毒蛇

夔门区名胜古迹众多

夔门的名胜古迹多而集中,游览方便。夔门峡口的上游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峡内北岸山顶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还有镇馆之宝“凤凰碑”“竹叶诗碑”。夔门有惊险万状的清朝“古栈道”,神秘莫测的“风箱峡”。南岸有题满诗词石刻的“粉壁墙”,富于传说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黄金洞”“锁江铁柱”“凤凰饮泉”等。在风箱峡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有一座奇形异状的山峰突起江边,人称“犀牛望月”,惟妙惟肖。出瞿塘峡峡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遗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兴趣的地方。距白帝城仅几公里的“杜甫草堂”,更是诗人流连忘返之处。

夔门“倒吊和尚”。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其实“倒吊和尚”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在夔门稍东的绝壁上,有一突出的奇石,很像光头赤足的和尚倒悬其上,故名曰“倒吊和尚”,传说是被惩罚的一个专干坏事的和尚。

开凿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的夔门瞿塘峡古栈道。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夔门猴群 邹光明 摄

因为长期对三峡和夔门的关注,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峡和夔门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次,我乘船行驶在风光如画的三峡,突然看见岸边树丛中一群猴子在上蹿下跳。听见我惊呼,全船正在休息的十几个船员都跑出来看猴群。其他拖轮船员也多次看见过猴群,我就写了一篇“三峡又闻猿啼声”的新闻,文章内引用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句,在1984年9月13日《重庆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并配编后发表。

9月23日,《人民日报》一版正中位置转载了《重庆日报》“三峡又闻猿啼声”新闻,这篇新闻重庆广播电台进行了播报,《文摘周报》《长江航运报》《长江旅游报》等媒体都刊登或进行了转载。

今天人们在三峡看见猴群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在40年前,三峡光秃秃的,树木早就被砍伐光了,山坡上猴子早已不见踪影,也难闻猿啼声,这篇新闻是三峡生态平衡出现重大好转的信号。因为写了这篇文章,我获得了四川省、重庆市,以及湖北省的好新闻一等奖,也第一次被评为《重庆日报》优秀通讯员。

1985春,《重庆日报》王总编辑就叫我去重庆市政协大礼堂给广大记者和通讯员在大会上讲了写稿的经过和体会。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长江航运报社破格录用我当了记者。

《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长江航运报》等报刊刊登的“三峡又闻猿啼声”新闻。邹光明 摄

夔门摩崖石刻大放光彩

长江三峡夔门以雄伟险峻著称,夔门天下雄,三峡此为魁。人们乘轮入峡,只见两岸山峰高耸入云,危崖壁立,宛如刀砍斧劈,形如山门的大山崖壁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探秘巍巍夔门,不仅以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闻名天下,其峡内巨大的摩崖石刻文化也闻名遐迩。

夔门摩崖石刻,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岸白盐山夔门陡峭的石壁上。该处地形险要,两岸高山凌江夹峙,壁立如削,人几乎无从迫近。摩崖石刻区段宽数百步,高数十米。石刻始凿于南宋,明、清以及清以后数十年间均有增刻。书法兼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刻艺亦精,具有很高的文化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夔门石刻则是长江三峡厚重历史、华彩乐章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我深深体会到:文化是长江三峡旅游的灵魂。

夔门《皇宋中兴圣德颂》摩崖石刻,是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2年),由宋太祖六世孙赵不忧撰文,著名书法家赵公硕书写。石刻纵4.1米,横7.2米,总计943字,仰视之,令人惊叹!

《皇宋中兴圣德颂》摩崖石刻原貌。邹光明1999年8月摄

诚如清人刘德铨撰《夔州府志·金石志》所云:“此刻今尚在峡门石壁上,字如斗大,端楷庄重,远望可读,盖颂宋高宗禅位于孝宗也。壁陡逼江,水急风高,人不能及,舟不能泊,不便模拓,以故久存。”

古人所作《夔门铭》。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古人作《入峡》和《峡中歌》。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古人作《白帝城怀古》。邹光明 摄

本世纪初,因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在即,为保护这一被誉为“活着的文化史料”不致为水淹没,国家有关文物部门于2001年10月兴工,将《皇宋中兴圣德颂》摩崖石刻整体分八段切割,易地黏结安置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长江三峡重要历史文物和镇馆之宝永久保护陈列。同时在夔门三峡工程蓄水线以上的原址下游,按原大小予以翻模复制。

除了国宝级文物《皇宋中兴圣德颂》外,夔门其它摩崖石刻也是文化艺术珍品。明景泰五年(公元1455年),诗人沈庆所作的《瞿塘上峡》石刻也是上乘之作。

诗人沈庆所作《瞿塘上峡》。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清代张伯翔所书“瞿唐”二字,虽塘字少土,但字径长170厘米,笔锋遒劲,于圆熟中见秀润。刘心源所书“夔门”二字,既有汉隶特色,又兼含魏碑笔意,这些均属摩崖石刻珍品中的珍品。

清代张伯翔所书“瞿唐”。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刘心源所书“夔门”。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夔门是弘扬抗战精神的见证地

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夔门作为拱卫陪都重庆抗击日本军队的最后一道重要险关,很多中国军队拼死在此守卫。当时很多日本飞机经常飞到长江三峡、巴东、奉节、万州、重庆等地轰炸。川江作为陪都唯一的黄金水道还没有被日军占领,我父亲、爷爷的船舶白天都用树枝伪装起来,停泊港汊、锚地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尽量夜晚航行,有不少船舶被日军飞机炸沉。夔门两岸有很多炮兵阵地、机枪阵地、防御工事、战壕等,这些是为阻止日寇西进而修建的。

1938年上半年,随着战争向长江中游推进,大批的人员和器材撤到宜昌。中国宜昌大抢运、大撤退就在此时开始,10月25日湖北武汉沦陷,宜昌岌岌可危!

1939年4月29日,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乘民主轮入川,抵奉节已是下午四点,下船后冯玉祥即坐小轿去城东的白帝城参观。恰巧当时驻防此地的中国军队94军55师干部教育班驻扎在白帝城,教育主任陈聪谟请冯将军为学员训话,冯即勉励诸位:四川物产众多,实为抗战之策源地,还望各位努力抗日杀敌……

5月9日,冯玉祥在重庆约见由奉赴渝的陈聪谟,冯用红土书写大而见方的八个大字“踏出夔巫,打走倭寇”,赠与陈。并商定由陈聪谟带回奉节,在奉节白帝城下刻三峡中,以励国人抗日。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题“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刻在川江之咽喉要冲夔门石壁上,整幅石刻高2.5米,长20.2米,面积50.4平方米。舟行峡中,远望可读。这激励着每一位乘船过往的爱国志士。在当时局势下,其感召力可想而知。今天读来,祖国山河不容侵犯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抗战胜利后,1946年的5月29日,冯玉祥将军乘民联轮离渝还都,途经奉节。目睹峡江石壁上历历大字,百感交集。于是又提笔写下:

打出夔门去,驱逐小倭寇。

我曾题此语,刻在崖上头。

胜利还都日,此愿果已酬。

仍须共争取,和平与自由。

冯玉祥题《打出夔门去》。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连同那历历震目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个大字,充分表达了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满腔爱国热忱与追求和平自由的美好愿望。

崖壁上题写“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的孙元良将军,是指挥并命令淞沪会战800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第88师师长。题写“巍哉夔峡”石刻的是巴东至万州的要塞司令李端浩将军。从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及“峰与天相接,舟从地窟行”的蜀道险恶气势。

孙元良题“夔门天下雄”。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李端浩题“巍哉夔峡”。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夔门千年摩崖石刻珍品与瞿塘峡雄伟的山川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长江三峡极为壮丽的画卷。2003年后,宜昌至重庆600多公里的滩险航道形成波平如镜的库区。毛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预言实现了。

两张夔门蓄水前后的新老照片对比。

夔门蓄水前老照片展示“夔门天下雄”的高大雄姿。邹光明摄于1999年8月

夔门蓄水后新照片展示波平如镜的夔门。邹光明摄于2006年4月

满山红叶似彩霞

夔门满山红叶似彩霞。邹光明摄于2006年12月15日

满山红叶似彩霞,

彩霞年年映三峡。

哥是川江长流水,

妹是川江水上波。

《待到满山红叶时》电影演出后,长江数十万船员跟着学唱,几乎每艘船上都能听到这歌声,每次船过夔门看见信号台时,我也在心中轻声地哼唱这首歌。

2006年12月15日下午,正是一年中长江三峡红叶开得最烂漫的时候,我又来到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拍红叶景观。看见漫山遍野的红叶红似火,胜彩霞,一群年轻人正嬉笑着、追逐着,非常投入地拍摄漫山遍野的红叶。这红叶不正是象征年轻人青春火一样的激情燃烧在峡江两岸的彩霞吗?

说到夔门重庆航道局夔门老关庙女子信号台,它是指挥长江万千艘船舶安全通过夔门的保障,要想安全通过夔门没有它还不行。老关庙女子信号台日夜值班,非常辛劳,她们的心血也像红叶彩霞一样映红了三峡夔门。

常年为万千艘船舶服务的夔门老关庙女子信号台。邹光明 摄

我们去夔门次数多了后,当地人也和我们混熟,把我们当成朋友了。我也把夔门发展成报社、电视台的新闻采访基地和通讯员培训基地。每年春秋两季,我都要带领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的一些新闻媒体人员到那里去拍红叶,拍夔门盛景。那里的夔门老关庙女子信号台、古象馆、古炮台、魏靖宇的乌木博物馆工作人员都被我发展成了熟人,连远处桃子山的民兵连长都成了朋友。民兵连长特别热情,每次去那里,他都会煮腊肉给我们吃,脐橙成熟时也会叫我们自己去摘并送给我们。特别是夔门老关庙女子信号台肖台长以前不接待我们,与我们熟识后变得非常热情,成了我们一直到现在都交流甚密的好朋友。在那里,肖台长亲自给我们做奉节的紫阳鸡、腊猪蹄炖萝卜干、高山老腊肉等特色菜请我们吃。去的人多了,肖台长把自己的房间都让出来给我们住。比起开始时在那里吃方便面、睡墙脚强百倍。直到现在,我想要了解船舶通过老关庙信号台的信息她们都会支持我。因此,我对夔门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每年总要想方设法去几次。

邂逅夔门两千次,我恋夔门三千年!

白帝城镇馆之宝

夔门摩崖石刻斜对面的白帝城碑刻中还有两块非常别具风趣的画碑:是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巅峰,白帝城的镇馆之宝。其中一块叫凤凰碑,因碑上刻有号称鸟中之王的凤凰,花中之王的牡丹,树中之王的梧桐,故又称“三王碑”。

“凤凰碑”又称“三王碑”。邹光明 摄

另一块叫竹叶诗碑,由一丛竹叶组成一首诗文,构思都很别致。这幅画碑是清代曾崇德所刻,乍看上去是三支翠竹,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微风过处,树影婆娑,是一幅生动优美的墨竹画,仔细品味,却是一首五言诗。

不谢东篁意,

丹青独自名。

莫嫌孤叶淡,

经久不凋零。

竹叶诗碑 邹光明 摄

作者利用汉字的特点,以二十个字组成这幅竹画,冶诗画、金石于一碑,活画出了竹的清逸和劲直。其艺术构思独特,艺术形象优美,堪称佳作。

(作者为原《长江航运报》重庆记者站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夔门雄踞瞿塘峡之首,亦是长江三峡之首
三峡一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门
高清3D地图,感受“长江三峡”的壮丽
长江三峡/瞿塘峡
红叶映碧天 长江三峡夔门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
◆【长江三峡夔门大桥赋】◎魏明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