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忽悠式借壳(下)

接上篇:忽悠式借壳(上)

可能是九好集团的财报数据漂亮得特别不真实,甚至有点科幻,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

经过监管层的调查,九好集团演的一出好戏的真相才浮出水面。

4

九好集团如何瞒天过海

最终调查的结果于2017年3月公布,这才揭开了这起忽悠式借壳背后错综复杂的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

2013年-2015年,九好集团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服务费收入共计2.65亿元,其中,2013年虚增服务费收入1726万,2014年虚增服务费收入8755万,2015年虚增服务费收入1.6亿;2015年九好集团虚增贸易收入57万。

九好集团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借款以银行存款质押。

先看收入。

披露的营业收入2013-2015年是年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

而剔除掉虚构的部分后,2013-2015年三年的营业收入几乎波澜不惊,没啥增长,一直在2亿多打转。

人靠衣装,美靠造假。

一包装,一个平平无奇的没啥增长的一般公司就摇身一变成为细分领域的年增速30%的小黑马!

工作后的第一任领导说过,年复合增速在20%-30%的公司一般就是高壁垒的好公司。而九好集团造假后的收入增速恰好就在这个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九好集团采取的收入造假手法有三种:

1.直接虚构平台的供应商。

九好集团虚构了125家供应商,虚构服务费收入达1.915亿元。这个手段是九好集团造假的主力。

2.为平台真实的供应商虚构客户。

九好集团为平台84家真实的供应商虚构了46家客户,虚增收入金额0.51亿元。

3.九好集团与供应商串通,签订虚假的业务合同来确认收入。

九好集团通过这种手段虚增收入金额0.22亿元。

以上三种手段合计造假金额2.65亿元。

三种手段造假难度依次提高,从完全虚构到真中掺假再到和真的供应商签订假合同,被识破的难度也依次提高。

前两个手段大概率是将虚增的收入挂在了应收账款里面,因为供应商和客户都是假的,不太可能有回款。

而第三个手段直接涉及资金的流动,因为供应商并非虚构,只是业务是假的。

首先平台和供应商签订虚假的业务合同,供应商将服务费打入九好集团银行账户,从而九好集团就可以在自己的账上确认相应的服务费收入。但假的就是假的,供应商不可能白白送钱给九好集团,所以就有下一步。

九好集团在收到供应商打过来的钱后,再通过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将钱退回到供应商的账上。这里我估计退回的钱要大于供应商打过来的钱,毕竟不给点好处,供应商凭啥要配合九好集团冒这个风险?

这种手法简单说来就是这样:

假如我以龙猫公司的名义和朋友签订虚假合同,朋友打款到我账上,我公司的收入增加了3亿,同时,我以我个人银行账户,打款3亿给朋友,这个交易就完成了。

一进一出,谁都不损失,唯一变化的是,我的龙猫公司增加了营业收入。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一旦后续完成了借壳,我的收益,能数十倍地在交易对价中体现出来!

贪婪和欲望给了人无视规则的胆量!

那问题来了,审计为什么没有查出来?

对于九好集团从事的平台业务,要核查收入的真实性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1.获取供应商每笔销售额对应的客户的业务数据,并且和供应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协议进行对比;

2.对客户进行函证确认供应商是否履行了合同。

当然,这个是理论上应该执行的程序。

我们来看看实际,这是2015年九好集团的前五大客户占收入的比重,只有8%。

这也就意味着九好集团的客户极其分散,而九好集团又虚构了数以百计的客户(供应商),而如果要针对平台的每笔销售额,既查供应商,又查客户,不招够足够的实习生发函干苦力,这个项目是做不好的。

在看完九好集团的大额收入造假后,聪明的老铁可能已经猜到了,货币资金大概率也是假的。

因为供应商和客户是虚构的,虚构的公司怎么可能回款给九好集团呢?

如果这些虚构的收入全部挂应收账款,造假痕迹就过于明显了,收入的高速增长再搭配上高速增长的应收账款,就差写脸上说自己营业收入有问题了,这风骚的财报,你猜投资者买不买单?

所以九好集团虚构了应收款的收回,通过外部借款购买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于借款当日或次日通过将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为借款方关联公司质押担保,并通过承兑汇票贴现的方式将资金归还借款方,从而在账面形成并持续维持3亿元银行存款的假象。

这段话看起来很绕对不对?

绕就对了!我活脱脱写了两页草稿纸才把这个过程理顺,理顺之后我很久不能平静,这一连串让人叹为观止的操作绝对是经典的案例了!且听我一一拆解。

因为主要是展现九好集团是如何虚构货币资金,而又是怎样将虚构的货币资金的坑填上的,所以九好集团账上本身的存量资金的多少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了方便叙述,我这里假设2015年初九好集团的银行存款为1亿元。

2015年1月,

真实的银行存款:

九好集团账上初始资金1亿元,存于平安银行的西湖支行,又转出了1亿元,所以银行存款实际为0;

账本上的银行存款:

九好集团虚构收回1.7亿的其他应收款,虚构银行存款转入0.48亿,同时对转出的1亿元不入账,由此账面上的银行存款为初始的1亿元+虚构收回的1.7亿元+虚构转入的0.48亿元=3.18亿元。

此时,账面上的银行存款3.18亿元,真实的银行存款为0,虚构额为3.18亿元。

2015年3月31日,

真实的银行存款:

杭州好融实业公司向九好集团的上海银行账户转入1.6亿元,真实的银行存款为1.6亿元。

账本上的银行存款:

虚构3.18亿从九好集团的平安银行西湖支行账户转入上海银行账户,此举不影响账面上的金额,只是存款的银行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转账的动作背后却另有深意。

九好集团总部位于杭州,本身开立的银行账户也是在平安银行西湖支行,却突然要将一大笔钱转入异地账户。这种划转属于公司内部账户划转资金,审计可能并不会仔细看,九好集团可能是赌审计基于成本原因不会去异地进行现场核查,造假起来方便点。

与此同时,九好集团又虚构其实际控制人退回购房款1170万元,虚构收回1.3亿元的其他应收款。由此账面上的银行存款为2015年1月末的3.18亿元+虚构的退回购房款0.117亿元+虚构收回的1.3亿其他应收款=4.6亿元。

至此,账面上的银行存款4.6亿元,真实的银行存款为1.6亿元,虚构额为3亿元。

也就是说,九好集团成功地给自己挖了一个3亿元货币资金的坑,这笔钱账面上已经记录了,但银行里并没有,那该怎么填上这个坑呢?

填坑的动作是三步。

第一步:向外部借款,用借款购买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

第二步:用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为借款方关联公司提供质押担保;

第三步:将承兑汇票贴现把资金还给借款方。

我们来看九好集团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第一步:

2015年3月24日、25日,九好集团通过过桥方向赛诺索斯借了两笔款项,每笔1.5亿,合计3亿元,然后用这3亿元购买了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这笔钱本质上是借款,但是账面上对这笔交易不做任何记录。此时,九好集团真实的银行存款为1.6+3=4.6亿,而账面记录的银行存款也正是4.6亿元。

坑填上了!

但这3个亿是借来的钱,总要还的,该怎么办?

第二步:

2015年3月25日,九好集团用3亿元的理财产品为赛诺索斯提供担保,赛诺索斯向九好集团开具两张银行承兑汇票,每张1.5亿元,合计3亿元。

这把骚气的大费周章的操作是要干什么?

别急,看了第三步你就懂了,为了还钱!

第三步:

九好集团将收到的3亿元票据拿去贴现,贴现款直接归还赛诺索斯。

所以,各位老铁,你们看明白了吗?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九好集团通过过桥方向赛诺索斯借入3亿元,然后用这3亿元为赛诺索斯开票提供担保,有了这个担保,赛诺索斯就可以向九好集团开具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九好集团拿着汇票去贴现,贴现的钱用来归还赛诺索斯的借款。

最终的效果就是,九好集团账上3个亿的理财,同时欠银行3个亿。等到承兑汇票到期,九好集团账上的理财就会被用来归还这3个亿!

有老铁可能要问了,承兑汇票的期限一般较短,九好集团这3个亿在自己账上呆不了多久的。

说的没错!所以在2015年9月,上海银行将3亿的理财产品解付归还汇票欠款之后,九好集团将这三步又如法炮制了一遍!

这些眼花缭乱的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3个亿假装一直在银行存着!

5

忽悠式借壳落幕

这起忽悠式借壳,造假时长历时3年,涉及200多个供应商,证监会查实后,对此做出了强力批评和通报:

审计机构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天元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财务顾问西南证券及其从业人员未勤勉尽责,出具专业意见存在虚假记载。2017年4月,证监会依法查处了包括鞍重股份、九好集团、九好集团股东、九好集团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在内的33名责任主体。对组织、决策实施财务造假的九好集团实际控制人郭丛军等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4家中介机构分别给予顶格处罚。

为什么会胆大包天至此?

一旦九好集团借壳成功,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富就不再按照净资产计算了,而是按照市值计算,翻十倍并不是天方夜谭。

三年解禁期一过,转手就可以套现数亿甚至数十亿走人。

这个诱惑,你们觉得够大吗?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被到处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 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将这里的利润换成企业控制人的个人利益,我想就可以解释这场惊天骗局。

骗局的背后,最难读懂的永远是人心,最难控制的永远是贪婪。

但是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可以永远欺骗有些人,却不可以永远欺骗所有人!真相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九好集团的案例介绍就到这里啦,各位老铁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忽悠式”重组如何忽悠
实务 I 互联网平台企业审计难点及对策
证监会罚审计900万!上市公司只罚60万,审计却多罚15倍!签字注册会计师也罚款10万
马老师,您好!对上市公司的预付款项能做出什么样的判断?会成为造假行为么?
货币资金舞弊的手段与迹象
风言风语 l 不见名目的“存贷双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