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磨一剑 泣血祭英灵||沈文云《红西路军在景泰的故事》自序
userphoto

2023.03.20 甘肃

关注
《红西路军在景泰的故事》

十年磨一剑 泣血祭英灵。由沈文云历经十年搜集、挖掘、整理资料编著的《红西路军在景泰的故事》一书于近期出版。该书由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写书名,副总指挥王树声大将之女王宇红会长寄语,著名红西路军研究专家董汉河老师担任顾问并撰写序言。

这是一本客观真实地讲述1936--1937年间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在景泰的,集资料与故事于一身的纪实性文学书籍。感兴趣的文朋诗友们,可拨打下面电话订购。
       
开本:880×1230
全书:418页
定价:86元
电话:15336081603(微信同号)
沈文云自序

本作品自2013年冬开始采访和收集资料,几经奔波,屈指一算,已是十个春秋,回首已往,奔波情景犹在眼前。
从一开始就有人问我,怎么想到写西路军?
当第一次脱口而出“震撼”二字,似乎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好奇。
小时候,做基层(公社)领导工作的母亲,常常帮贫助困,对一名被称作“老共产”(流落红西路军战士李兴智)的人,可谓竭尽全力——也许是因为他的苦难与沧桑写在脸上,艰难与不易披挂一身的缘故。从七十年代我记事起,粮食问题就严重困扰着每个家庭。每次“老共产”来求助,母亲都会备尽可能多的饭菜,宁可自己不吃,孩子们少吃。每年到青黄不接时,到武威、宁夏讨饭的人不少,但一路高歌的绝无仅有。当寂静的山乡响起悠扬的红军歌时,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说:“'老共产’又去宁夏(讨饭)了。”对他的好奇,充斥了我整个童年。但家里有规矩,大人不说的事孩子不能问。在见过他的儿子后,我便想:他的头部、面部如果没被刺伤过,应该和他的儿子一样帅气;腰、胯、腿等处如果不带枪伤,应该也有一副挺拔的身板。尽管伤痕累累,也难掩他固有的、不同寻常的铁汉风骨。一个夏夜,“老共产”拖着伤残的身体从几十里外赶来寻求帮助,原因是他的一个孩子生病去县城治疗没钱。母亲毫不犹豫拿出家人的生活费。当时我很不解,但多年后,我也像母亲那样,将所带的钱,留给一名身患重病的红后——罗顺成的小女儿罗娟,之后又依托景泰爱心公益协会,发起了救助贫困红后的公益活动。
八十年代我参加工作之初,有位同事和她的母亲(流落红西路军女战士程淑贞)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里。她们是中央落实流落红西路军战士政策后,县上解决了她小女的工作,她们才在这里暂住的,这给了我了解红西路军的机会。多年后,在写这位老红军时,还清楚地记得她参军入伍的年龄。当时我的女儿也十一岁,每天上下学还被她爸牵在手上,我不禁感叹:和平真好!
2013年11月份,我随《红西路军在景泰》采写组走进大安乡——红九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时隔七十多年,仍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不寻常——遍地的革命事迹和人人都是讲解员的村民。我随大拉牌村支书的妻子从刘家大院到张家堡子,在一条不算长的街道上,在她满含热泪的讲述中,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这场战斗最终以红军大捷告终,但是是以9军27师排以上干部伤亡殆尽为代价的。从大拉牌的八大窑到福禄水的砖瓦窑,还有几处不曾到过的集体掩埋牺牲红军的地方。在知情者的口中,我被红军的艰辛深深震撼的同时,也被景泰人民的无私和善良感动。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有目共睹,还有一些鲜为人知,我想成为这种美好的传播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与西路军结缘。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我毅然辞去了县总工会办公室(临时)的工作,开启了挖掘红西路军在景泰的记忆。从大安到正路再到寺儿滩的宽沟、永泰,最后到新墩湾——红军离开景泰前途经的最后一个村落。一路冰天雪地,我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身心考量。在宽沟,我见到了流落女红军战士蒲前福的儿子李智仁,一位贫困善良、朴实厚道、身有残疾的七旬山里汉子。得知他余生最大的心愿是为红军母亲树碑立传,我想帮助这位识字不多的大哥,因此他的母亲是我完成的第一个人物纪实——《人民送给她“千古流芳”》。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翻山越岭,走乡串户,在完成流落在景泰的23名红西路军老战士的小传和人物纪实的同时,对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景泰征战的足迹,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考证。
采写之初,老红军刘汉润还健在,她很自然地成为了我的“军事顾问”。当时健在的还有四位老红军遗孀:庄兴伦的妻子尚秀兰、王寅的妻子张仲兰、吴延文的妻子李雪梅、干超的妻子王秀凤。在走访过程中还了解到罗顺成的长子在煤窑事故中意外身亡;麻武才长子患脑瘤,术后复发;高在亭长女患严重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李兴智长子双目失明10余年;朱有才的小儿媳做环卫工因车祸截肢……至今,我还保存有百余名景泰红西路军后代的联系方式,他们绝大多数为农民。当一双双骨节横凸,粗糙的手相握时,可真切地感受到一脉相承的坚韧和顽强。他们每每谈及已故父母时都难免落泪,看着那些上年纪的大哥大姐抹泪,我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有时会打断他们,因为不忍再往下听,但最终又拔通电话,听他们痛哭流涕的讲述。对他们提到不要写进文中的无奈往事,也都很自然地点头。有时怀疑自己变得阴暗、残忍,专去触碰他人的暗伤。很多时候采访伴随着失眠,我用虔诚每完成一个人,就带上忐忑的心去找主要受访子女,待阅读斟酌至无异议后签名方可踏实。

我的采写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开始采用托人寻知情者的方式,有的放矢,但这样所需时间长,收效局限,有时去了赶上家人为知情者办理后事,也不免听到“你来晚了!若早几天,我爷爷还在世,或者早几个月,早几年,某人对某事会讲的一清二楚”这样的话。听多了这样的惋惜,不由让人产生紧迫感:不能再让知情人把知晓的红色记忆带到另一个世界了,得和时间赛跑了。我开始了红军所经村庄之旅,每到一地首先找村里的年长者,这样收效显著提高,但搜集的好多东西,缺乏依据,落实比调查还费时费力。有人提议将地方上的知情人请到一起采访,这让我深受启发,以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寻找机会或创造条件,包括在一些婚丧嫁取(红后家的)及县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进行集中采访,并将以往搜集的资料用“总—分—总”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统一落实,这样效率翻倍。在疾疾抢救红色记忆的日子里,我忘了年鉴,被拉入黑名单,就差停发退休工资……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红西路军在景泰的这段历史,我常一边搜集资料一边又心疼地舍弃,有文友说:“真佩服你的坚守,你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其实我不求功德,只为心安。西路军研究者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打开这段历史,从此无法从心里放下。我只希望,能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过热血、生命的人,留一些印记启迪后世。曾在一处居民区寻找一名红后时,有位大妈说:“你一定要好好写,教育教育现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年青人,让他们看看那些红军为给后代造福遭的罪。”

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有遗憾,更多的是不屈的精神鼓舞。早在2015年,在县委召开的一次文艺座谈会上,有中学教师说,他们学校的学生不知道红军到过景泰;2017年,我在参加“红西路军成立八十一周年座谈会”期间,和与会领导、学者及北京部分红后参观时,有位纪念馆的讲解员问我:听说红军在景泰打过一仗?在一次公祭活动中,烈士陵园里有人为大拉牌战斗旧址在哪进行讨论;还有同仁抱怨近年出版的一些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书籍,鲜有景泰的内容。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红色文化宣传还在路上。这也是我将作战卷放在开卷的原因,这与我的初衷相一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西路军,了解发生在景泰的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
作战卷和人物卷的大部分内容在报刊、杂志上刊发,接受了景泰人民的检验。人物卷的字数在本作品中占到一半。第三部分支援与营救卷较前两卷,是收集资料最多的部分,最终筛选出有据可查、可读性强、能集中反映景泰人文文化的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主要体现真诚、善良的景泰人民优秀品质和人性光辉,能突出景泰人民对红西路军、对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内容,希望通过景泰红色文化的宣传,打造景泰红色旅游名片。当年红西路在景泰期间,景泰人民做出的可歌可泣的义举,正是这部分内容要传递的精神实质,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先祖与人为善、朴实厚道的高贵品格和山高水长的情义。第三部分少有问世内容,记得发表过一篇名为《一枚珍贵的银元》的文章,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在出版前夕又给一位编辑朋友呈送了几篇。这段红色行程让我学会了知足、感恩;学会了风清云淡笑看世间百态。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原被忽略的历史真相,再现被遗忘的悲壮辉煌。期待得到广大阅读者的欢迎,期望后世能永远记住革命先辈的英名和功绩。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批评指点。


沈文云
2022年8月15日



作者简介

沈文云,笔名淡旻,出生于1967年,甘肃景泰人大专学历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散见《星星》诗刊,《人民日报》(人民号等海内外多个报刊杂志2012年出版诗集《故乡情》,获景泰首届黄河石林文学奖。2016年完成纪实文学《红西路军将士在景泰的足迹》在《白银日报》《白银晚报》特刊专版连载2019年,在《景泰文化》红色专号刊发“红西路军在景泰的十七场战斗”近年参与编撰《白银市工会志》、《景泰民俗》、丹心忠魂西路情等书籍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百余篇,并多次获奖。



审核:三丫、晓霞、吴静

编辑:安蓝、晓丹

纯粹 | 简单 | 治愈


- 《白银作家》编委 -

云   宏   安  蓝   董瑞霞   吕锦涛   三  丫

吴晓霞   吴  静

邮箱:byzj20220101@163.com

申明:平台发文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

作者。支持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红色旅游景点——循化县红光清真寺
甘肃金昌永昌县苟家西庄战斗遗址导游词
西路军后代——重走父辈西征
记录 | 红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会领导专程来临洮看望慰问李彩云烈士亲属
三道柳沟战斗遗址:守护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