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人生之旅海河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人生之旅海河情  

 天津  许新复  

苏轼有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们每个人自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就似飞鸿踏雪泥,在自己驻足的土地上生活成长,繁衍生息,留下难以磨灭的的足迹。它是生命之旅的驿站、人生长河的港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乃至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看似飞鸿踏雪更是骨肉相连,偶然而又必然。我的乡情、亲情、友情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写在母亲河海河之畔的津门大地上。

生长海河畔

 1949年1月15日拂晓,在隆隆的炮声和激越的冲锋号中,人民解放军攻进天津市区,在海河金汤桥头胜利会师,我就出生在金汤桥边的一所民居里。母亲在世时每跟我提及此事仍很激动:“孩子,你的命真好地说从此,这个桥头既是天津解放的纪念地,也是我难忘的人生起点。每当走过这钢架雄伟的大桥,仰望挺立的解放军战士雕像,我常感到一种与这座城市同命运共成长的幸运与自豪。

此后,我家搬进金钢桥畔一个里弄交错的居民区,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少儿时光。小时候,海河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广阔的河面水光潋滟,时而有挂帆的船只无声地驶过,就像一幅幽远淡雅的水墨画。我读书的小学校紧靠河边,是个局部两层的长方形的院落青砖铺地,中间小篮球场,四周是教室。当年街巷里的小孩子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因当过三道杠的大队委,我对少先队辅导员郭老师印象很深。他个子瘦高,热情而沉稳,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组织红领巾活动很有办法。那年,他几经打听,专程来区找我长谈,鼓励我坚持文学创作经常交流。三十余载未见,他依然专注事业老当益壮,儿歌创作颇有建树,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呢。当时,我惊喜万分,约定多找些同学到时候为他过生日。岂料,天不眷顾。半年后,老师突患急病猝然长逝,让我难偿心愿,不尽的思念融入海河水。

走出校门,穿过车辆稀少的马路,跨过青砖砌成的矮墙垛,同学们马上就可与海河亲密接触。站在河边,捡起几块石片甩向水面,得意地看它滑得多远、旋起几重波纹,曾是我们百玩不厌的游戏。炎热的夏日,胆大的同学常跳进海河冲凉打水仗,虽多次挨老师批评仍,乐此不疲。大跃进的年代,小学生也都组织起来到三岔河口的“三条石”一带捡废铁。我们兴奋好奇地在厂房、街巷四处睃巡,什么细铁丝、铁刨花、碎铁渣统统都是宝贝,捡来送到学校的小土炉大炼钢铁。那时候,无论男女老少仿佛都豪情万丈,尽管这些“宝贝”最终都练成了毫无用途的铁疙瘩。

1963年夏秋之际,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突然袭来,九河下梢洪波滚滚,眼看着逐日猛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树、窗户、家具等杂物竟齐到金钢桥桥面,天津城时刻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刚上中学的我跟许多大人一起走上危机四伏的河堤,冒着风雨抬草袋、填沙石,第一次经受了严重天灾的历练。幸运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保卫家乡,保卫海河,终于力克洪水,人定胜天。

在海河边的大院时光,有许多的小伙伴和左邻右舍,人与人的关系是那样密切。一个值日牌挂在谁家门口就轮到谁家打扫院子和公厕,约定俗成,几乎从未“失灵”。一家熬鱼炖肉全院儿人跟着闻香味,临时缺盐少糖谁都能帮你救急……。赵家大娘虽只生了“五朵金花”却个个是医生、教师、干部,江家大哥人实在有技术研发的双喜牌自行车一车难求。还有在胡同口搭场子摔跤的齐老大,因故我帮他替考才上小学的同学张二良……,一个人一个故事,编织起亲密的大院网邻居情,足可拼图一幅五六十年代的津门市井风情画。

情牵通庆里

当我从遥远的边陲重返津城,已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恰逢天津电大停课十年后恢复招生,我一心想圆自己多年的大学梦。可是,刚回天津携家带口三代同住一屋已很拥挤,哪里还容得下我的书桌?疼我爱我的老舅见我着急的样子,二话不说,很快给我腾出房子,自己去住远郊区的工厂宿舍。

这间小屋在狮子林桥临近天后宫的一条胡同里,就是现已为网红景点的通庆里。据史料记载,通庆里始建于清末民初,因临近三岔河口漕运便利,成为盐商大户们的聚居之地,曾有过钟鸣鼎食的繁盛年华。当我住进来时,这条里弄已脏乱破旧面目全非。大杂院住有十来户人家,到处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每逢点炉子做饭,满院子烟雾腾腾。进大院后院上小二楼,陡狭的木楼梯、龟裂的地板踩上去咯吱作响,用薄板壁隔断的房间四处透风。向窗外望去,道教古寺玉皇阁的殿宇被许多低矮的临建房包围着,灰头土脸杂乱无章,再前面就是干旱冰封的海河。

刚上电大,学业紧张。每天下班吃罢晚饭,我独自来到这空荡荡的屋子复习功课。严冬天气,夜深人静,凄厉的西北风吹打着窗棂,讨厌的老鼠肆无忌惮地在墙角窜跳。我腿上搭条防寒的棉毯,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王达津老师广播授课,一遍遍地读论语背离骚,欣赏唐诗宋词,物我两忘,仿佛进入古圣先贤空灵厚蕴的精神境界。为此,老舅常夸我爱想学习有胆量,竟敢单身一人在这儿熬夜苦读。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因姥姥去世很早从小跟我母亲生活,姐弟俩感情甚笃。记得母亲生前多次提起在济南老家时,住在城关一个叫紫檀巷的地方。那也是一条幽深的小巷住户多为书香之家,石狮子大红门的院落清静雅致,槐花飘香。本来生活衣食无忧,后因连年战乱,家产散尽,颠沛流离。母亲独自带着老舅流落天津,直到解放后,生活才安定下来。时至今日,他们都已经谢世,只留下永恒的亲情记忆,也不知济南的紫檀巷是否也象通庆里旧貌换了新颜?

当年,这所院子里还住着我的一位小学老师。他家在楼下一间背阴的房间里,面积很小又黑又潮,几乎整日不见阳光。他在学校教体育课原来很活跃,刚退休糗在家里有些精神不振。因住得近,我得空儿就去看他,陪他下下象棋、聊聊天儿,宽慰他的心情。老师惆怅地说:“在这儿住了几十年都到退休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早些住上亮堂宽敞的房子。”多年不见,老师的心愿应该了却了吧。 

通庆里改造后,我重访故地。在招牌林立的店铺间寻觅,蓦地发现巷口已挂上“通庆里”的醒目匾牌。穿过骑街门楼,长长的里弄高挂着耀眼的红灯笼,两侧的院子修葺一新,重现中西合璧古朴清雅的风采。踏着宽厚的台阶上小二楼,青砖灰瓦的房屋衬着朱红雕花门窗通透敞亮,四周回廊围着青绿色的栏杆,已很难认出它当年的“落魄”模样。我为旧居的巨变感到惊喜,唯一怅惘的是老舅没有看到这一天,也没能住上拆迁后的新房。那年,他刚退休,因半夜急着下楼去公厕解手引发脑梗去世,着实令人痛惜。胡同口,古钱币造型的铜井盖上刻着“通达吉庆”四个字,象征着“通庆里”的含义,祝愿人们的一生顺顺当当,吉祥美满。

大河波浪宽

人生有时常会机缘巧合。电大毕业后,我被调东丽区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化工作。这里已是海河中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许多村庄过去依河而建现在又因河而兴。在这里,我与东丽区的父老乡亲携手并肩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凡岁月。因为职业关系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几乎走遍全区每个镇街乡村,记录和反应城乡发展的巨大变革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悲欢离合,虽是一介书生却与许多村里人结下不解之缘。

九十年代初,海河岸边的近郊村庄,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温室连绵成片,刚采摘的黄瓜、芹菜、西红柿还挂着露珠就送上市民的餐桌。一位心灵手巧的农家女,每天以大棚为家,学会给嫩黄瓜“动手术”,“嫁接黄瓜”成了津门最抢手的特色蔬菜,创造了黄瓜高产纪录。她把经验技术传授许多菜农,登上天津“科技星火之星”的光荣榜。我一次次走进她的大棚了解详情,那时还需烧煤炉控制温度,一次险些煤气中毒,加深了我们的友好交流。不仅写出“黄瓜情恋”一文宣传推广,也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学到一些农业知识。多年后,我在菜市场见到她摆摊卖菜,依然记得我向我问好,还要请我去看她的新居。

海河军粮城魏王庄渡口,有个叫马峻岭的摆渡船工忽发奇想,要把小木船换成旅游船,让人们水上游览海河风光。他凑钱借钱买来小火轮,考执照、租码头、跑手续,忙乎一年多,盖了几十个公章,直到惊动市领导发话才为他开了绿灯。魏王号旅游船创新了天津城市旅游方式,让市民第一次享受到坐船游海河的快乐,普通农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马峻岭最困难的时候,我帮他找有关部门给与支持,对其游船经营提出建议,宣传他的首创精神。当开航成功,我称赞他是开辟海河新航线的人。老马涨红着脸激动地说:“你太懂我了,我的生命怎么能离开这条河呢。”此刻,我与他已不仅是宣传与被宣传的关系,更是真挚的朋友。

詹庄村依傍海河繁衍生息已六百多年,村中的两株老槐树古木参天。村党总支书记数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发展集体经济,跻身天津小康明星村行列,一直是市和区的先进村先进党支部。我钦佩他一心为村民服务的精神与为人,他觉得我有些学问没有架子,两人虽不常见面,却心有灵犀而相通。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我时区文化局领导当仁不让,支持他成立农民合唱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帮他请来专业老师为村里创作村歌,给合唱团当指挥指导排练。天津市群众歌咏大赛那天,我和村支书带队,近百名男女团员西服革履,裙裾飘飘,精神抖擞地走进新华路体育馆。“东丽区农民合唱团”的旗帜鲜红招展,村歌“唱唱咱村的老槐树”整齐有力气势昂扬,获得一等奖。当海河沿岸城乡结合部村庄实施城中村改造,詹庄等六个村的村民告别老屋,住进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高楼新厦。老支书喜滋滋地告诉我:村民的新房依然与海河为伴,新小区取名海颂园、海雅园、海润园等都以“海”字打头命名,蕴含着人们对于海河难以割舍的情怀。 

无巧不成书的是,我退休后最后一次乔迁新居临近海河吉兆桥,又与六村拆迁的乡亲成了近邻。凭窗眺望:一栋栋城中村的还迁楼宇鳞次栉比连成一片,昔日光秃秃的河堤绿树成林,水上运动中心欧式建筑的计时塔楼尖顶高耸,与横卧如虹的外环线海河大桥遥相呼应,构成今日海河的时尚图景。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津举行之际,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起观赏少见的赛艇比赛。水上健儿们奋力划桨,你追我赶,古老的海河荡起青春蓬勃的活力。我和第二故乡的新市民与这条河这座城市共同迈向“青山绿水中国梦”的新里程。

海河岸边是我家。从儿时到暮年,它伴我生、伴我长、伴我走过漫漫的人生旅途,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一直为我撑起前行的风帆。那感恩、依恋、缱倦不已的水乳情缘,让我为家乡的每一步跨越而振奋,为母亲河的每一次萃变而欢欣。我的生命与这条河这座城市紧紧地融为一体。

退休干部 东丽区关工委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区文化局长等职。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近百万字,获奖20余次。著作出版有《布新集》、《行者足音》、《赤土村志》等书籍。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津市区神秘腹地,谁去谁懵逼
散文天地|刘克俭:战海河
国庆天津之旅-夜游天津海河
天津之旅
天津海河之夜
(13952)天津海河之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