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追梦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追梦

天津  梁秀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追梦人,为了那瑰丽的梦,一代代人永远走在追梦的路上。                 ——题记

我珍藏着一幅老照片,是爸爸给的,这是一张都有些发黄了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三个人都表情严肃、身穿臃肿的棉衣,中间的一个还斜挎着一支盒子枪,好不威风。挎枪的人正是我的大伯梁春祥。

大伯1917年出生,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大伯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队伍,最初就在家乡静海县子牙镇做秘密发动群众工作。距我们家所在的三呼庄村西北十多里的王口镇就是敌占区,汉奸季鸣皋的部队就在驻守那里,人们称之为“皋部队”,他们经常这里来抢东西,袭击抗日政权和抗日队伍,老百姓称之为“讨伐”。大伯这些“地下党”白天只能躲在野外青纱帐的窝铺里,晚上才能到村里来,向村里的党员干部传达上级精神,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壮大抗日武装。

做完了工作,又立刻连夜返回青纱帐。一天的餐饭都是奶奶做好了,让十岁左右的爸爸悄悄送过去。一天中午,爸爸背着筐子往村北走去,假装去打草,其实筐里面放着给大伯送的饭。出村二里多地,快到大伯藏身的地方了,突然北面传来了密集的枪声,“不好,是'皋部队’来讨伐了”,爸爸心里说着,立刻转身向别的方向跑去,刚跑了不太远,子弹却呼啸着从身边穿过,打得高粱秸“咔嚓咔嚓”折了不少。爸爸吓坏了,一下子趴在豆棵子里,不敢动了。讨伐的队伍搜索着青纱帐,朝村子方向跑远了,爸爸才折回身,去找大伯住的窝铺,看到大伯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大伯一下子抱住了爸爸安慰,“兄弟,你没事吧,这太危险了,你以后送饭,可真得小心点啊!”爸爸回村的时候,见到离自己藏身的豆子地不远处有人在哭,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刚才讨伐队搜索青纱帐时,开枪打死了一个正在地里锄地的乡亲,那人胸口上的窟窿里还在往外冒着血呢,家属正在嚎啕大哭。回到家里,奶奶见到爸爸一脸惊慌,嘱咐了两句“小心点”,还是照样让爸爸每天去送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大伯做革命工作是多么危险。

秋天庄稼都该收割了,大伯给党员和乡亲们开会,号召大家只收粮食穗,秸秆仍然留在地里长着,这样还保留着青纱帐,鬼子汉奸面对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无可奈何,小股部队不敢进青纱帐,大部队来了,大伯他们早就转移了;八路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活动,就如同鱼入大海任遨游。一个冬天的晚上,大伯开完会,天都快亮了,奶奶就劝大伯睡一觉再走,大伯也确实太累了,点点头躺在炕上就打起了呼噜,奶奶默默地拿过被子替大伯盖上。不料天刚亮,大街上就响起了枪声,大伯一骨碌起身就要冲出去,却被奶奶一把拉住了,爸爸一出大门,远远望见南面的胡同口,有人端着大枪往里跑,就又转身跑了回来,说:“不好了,讨伐的朝咱家来了。”奶奶二话不说,拉起大伯就往后院跑,后院戳着好多织好和没织完的席捆,奶奶示意让大伯藏到席捆里。刚刚藏好,一群汉奸就冲进了院子,为首的一个汉奸头子用枪指着爷爷的脑袋说:你“们家仨儿子,有俩当八路,大的是区干部,二的在区小队,今儿个俺们就是来抓人的,快把他们交出来吧。”爷爷赶紧说:“老总,真是冤枉啊,你可别听别人嚼舌头根子,我那俩孩子都在外地给人家扛长活了。”“不说实话,看来你个老东西是活腻歪了,给我搜。”汉奸们立刻翻箱倒柜搜起来,屋里没搜着,又搜院子,前院搜遍了又奔后院,汉奸们把席捆撂倒了挨个检查,最终还是抓住了大伯,五花大绑押进了“皋部队”的老巢——王口镇。爷爷和奶奶赶紧托亲戚,去王口镇找头面人物疏通关系,大伯被关押了十几天,家里的粮食和可以变卖的东西都卖了,还找亲戚借了不少,才把大伯保释出来。奶奶看见大伯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心地哭了,大伯安慰奶奶:“妈,你放心,没事儿,真的没事儿。”后来才听说,是村里的汉奸在暗中监视着大伯,见到大伯住在了家里,就跑到王口,给鬼子通风报信了,汉奸们是有备而来的。

还有一次,讨伐队又闯进我家搜查,大伯、二伯都不在家,汉奸们就抢粮食和东西,临走把爷爷抓走了,我们家唯一的一头大青驴也被抢走了。汉奸们拉着抢来的车马和三大车东西刚出村口,二伯所在的区小队接到命令就赶到了,一个冲锋就把汉奸打散了,爷爷得救了,乡亲们被抢的东西也都夺回来了。

后来,革命的力量迅速发展,大伯他们的革命工作也由“地下”变成了“地上”,晚上不用住青纱帐了,也可以在白天公开活动了。大伯就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会或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伯在大会上演讲:“乡亲们,上级领导派我们到你们村来推动工作,革命就要胜利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主人……”大伯参加工作早,文化程度也不太高,开会演讲的内容都是模仿上级派来的同志讲的内容,长期和那些同志接触,自己乡音都不怎么纯正了,但宣传效果还是很好的。这天又召开群众大会,传达上级布置的新任务,大伯习惯性的开场白:“乡亲们,上级领导派我们到你们村来推动工作……”可是话还没讲完,下边人们忽然“哈哈”地大笑起来,大伯停住讲话朝台下看,人们都笑弯了腰,大伯这才醒悟过来,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今天这是在自己的老家开会,台下这些乡亲们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于是赶紧向大伙道歉,重新讲起来。这件事后来就留下了一个歇后语——“春祥开大会——我是上级派来的”,至今村里的老人们还在说,由此可见大伯和八路军当年发动群众影响还是很大的。

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解放战争也胜利了,我的家乡彻底解放了。大伯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年轻的“老”干部,组织上把大伯调到县里做领导工作,大伯家的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都长大了,按照大伯当时的影响和权力,安排孩子们去城里上班并不是难事,可大伯硬是一个也没有安排,至今那些哥哥姐姐们还都在村里务农。后来为这事我问过大伯,大伯脱口而出:“想想当年那些跟我一块打仗牺牲的战友,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了。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能以权谋私。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孩子们不都挺好的嘛。”大伯离休后,自己选择了回家乡,我去看大伯,大伯满脸都是笑,说自己拿着国家的退休金,单位给订了报纸,逢年过节县里还派人来慰问,又送面又送煤,村里人羡慕得不得了。可大伯只字不提自己当年参加革命的艰辛和痛苦,大伯的这些事,我都是听爸爸讲的。其实十几年风餐露宿的生活,使得大伯落下了严重的腰腿疼和哮喘等多种疾病,每天都要吃好几种药,可他一句抱怨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前辈,当年千千万万像大伯一样的革命者,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建立新中国的梦想,用青春、用鲜血、用生命去拼搏,去抗争,才换来了赤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前几年,县志办要编辑一部用图片反映静海历史变迁的书籍,我把那张大伯等三人合影的照片送过去,县志办的王老师看了连忙说:“这照片太珍贵了。”后来这张照片被编入了《静海图志》的“军事篇”,这部书已印刷发行。我相信,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些在战火纷飞和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的勇士们,作为后辈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义不容辞。

梁秀章:1963年9月出生,天津市静海区人。在《散文诗》《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农民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先后获首届中国微型诗大赛一等奖、全国农民读书征文国家级三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春秋杯”散文诗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市级奖励。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北方的树》。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李   韵   

友情提示

1、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2、由于征文来稿很多,微刊由每周一、三、五出刊暂时调整为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赛结束恢复为每周一、三、五出刊。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醉散文】伊朵雪《老屋:有条小溪流过厨房的后门》
高莉玲|​一年又一年
列兵|童年琐忆(散文)【连载八:关于奶奶家的零散记忆】
茅屋下的微笑
12月17日我的生日
2022除夕想奶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