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法产生了动摇

forcode:前段时间,我在《李彦宏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我还认为:google和百度试图在实验室里从0到1搞出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是不靠谱的,试图一步到位先搞一个完美方案,然后再开始商业化,这一开始就错了。

但前几天,华为放出的那个自动驾驶路测视频,让我原来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今天又看到了这个《小马智行1小时实录:广州高峰期1小时全自动驾驶,无人类干预》的路测视频,更是让我开了眼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p4y1h7KP

Google和百度试图在实验室一步到位搞出能实用的自动驾驶技术,我原来认为不符合技术进化规律,这两家搜索公司做的都不如意。但华为和小马智行路测视频展现出来的自动驾驶能力,让我产生了动摇,华为用于自动驾驶训练的数据量,应该远远达不到特斯拉的规模,居然可以在闹市区达到这样的自动驾驶效果。

我原来相信的另一个“结论”是:安卓模式不适合自动驾驶领域,汽车跟手机不一样,高速移动,对安全要求要高得多,安卓模式出了事故容易扯皮。只有特斯拉和三大新势力这样自己造车的软硬一体化模式才靠谱。

华为这个视频,让我对这两个“结论”都产生了怀疑……

网友:你说的“安卓模式”是指:Google提供“智能手机的软件/硬件开发包”,不同的手机厂基于开发包做智能手机。

从目前网上的报道看,华为不是简单地给车厂提供一套“智能驾驶的开发包”,而是深度参与了整车的研发。至于以后华为如何与其他的车厂合作,推广自己的“智能驾驶开发包”,很可能走的路线是“博世”这种传统汽车零部件方案商的路线。

forcode:但是,还是涉及到安全事故责任归属的问题,如果自动驾驶过程中出现失灵导致伤亡,算谁的责任呢?算法的问题?整车厂商的问题?以前我也相信了这个说法,到时候会扯皮说不清。

但是,仔细一想,就算是特斯拉和蔚来、理想、小鹏的自动驾驶汽车,它们也不是自己生产全部零部件吧,也不存在说某个零部件导致事故责任归属扯不清的问题,出了问题当然找整车厂了,整车厂再分析是零部件硬件问题、芯片问题还是算法问题或其他方的责任。

如果把自动驾驶组件当做一个零部件来看,那跟传统汽车零部件是类似的,不存在扯不清的问题,让整车厂跟自动驾驶供应商去协商就行了。

这么想的话,自动驾驶未必就只能搞软硬件高度一体化的苹果模式。

现在看到的几家辅助驾驶技术,没有代差的感觉,好像大家能够做到的效果,没有天差地别,买车时不是非选你家的不可。我怀疑10年、50年后依然如此,很难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形成有效的护城河,你能做到,别人照样可以做到差不多的程度。所以,到时候,汽车行业照样还是一片血海,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做不出太大的差异性,复购的粘性有限。如果是这样,那所有自动驾驶公司,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都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无非就是烧光投资人的钱,最后能够活下来的几家自动驾驶汽车品牌,谁也无法消灭谁,还要打价格战,只可以获得平庸的回报而已,最多靠规模效益,活得更好一点。

网友:最有价值的就是那套基于机器学习的感知,预测和决策的软件系统,这套系统越成熟,客户就会越多,但这项能力是逐步build起来的,用的人越多,它越智能,是存在网络效应的,存在网络效应,就决定了这是赢者通吃的市场,跟微信一样,各大平台急着入局,也是为了这个原因。

forcode:这个网络效应,我原来也相信,但现在产生了怀疑,我怀疑存在一个“门槛”,比如1亿公里里程(或者别的某个数字),在这个门槛之前,很难达到足够成熟的自动驾驶水平。但是超过这个门槛,更多的里程数不会带来明显的改善,至少在用户层面感知不明显。到时候TOP5的厂家可能都能达到这个累积里程数,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护城河。这个网络效应比较虚,不像微信,你周围熟人都用微信或小天才手表,逼得你不得不用,自动驾驶汽车所谓的网络效应远远达不到赢者通吃的地步。

就好像现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肯定是数据量越大,训练出来的算法会更准确,但是,你能够说哪一家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就做得远远超过其他家,把其他家打得满地找牙吗?我看技术发展到了这一步,随便一家巨头做的语音或人脸识别都不差,没体现出什么网络效应来,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很可能也是如此,网络效应是幻想出来的。

为什么讯飞专门做语音识别的,其他巨头不是非要找讯飞合作不可?讯飞没有靠语音识别领域的网络效应(用的人越多越好用)形成护城河?其他巨头招一些语音识别的研发人员,搞出来的照样不比讯飞差多少。

华为号称2012年就开始搞智能汽车了……华为的投入力度很可以!2000多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每年烧十几亿美元。华为不自己造车,而是造自动驾驶汽车操作系统,看来也是不看好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的盈利前景。

网友:我理解,音频领域,准确度的指标用户感知是比较模糊的,以中国话为例,有四川口音,山东口音,福建口音,东北口音,男女老少,特别特别多样。但是可能每个用户对讯飞语音准确度的感知(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说普通话的人可能觉得它识别的很准,而说方言的可能觉得它不准。这就给其它厂商留了机会。其次是,在语音领域,准确度是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指标,95%的识别率和96%、97%的识别率可能感知差异不大,99%和99.9%的体感差异也不大。但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就不一样了,10000次自动驾驶测试,95%准确度/安全性可能就是500条命/事故,96%就少400条命/事故。而99%和99.9%中间就是差了10倍。这就要求,自动驾驶方案必须精益求精,所以一定会头部胜出。

forcode:这个有道理!“网络效应”这个观点,我的想法又变回来了。谁来说服我?自动驾驶技术外包模式不可行?只有自己亲自动手造车、搞软硬件一体化才有可能成功?

网友: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你关于自动驾驶网络效应的提问。这个问题可能要分阶段来做看(以下主要是一部分推断,加一部分观点):

第一,认为百度、华为这类以方案商身份来提供自动驾驶能力的平台商有潜力的人,其实是在假设,自动驾驶领域,会出现类似于安卓这样的阵营,然后加入这个阵营的车厂越多,生态越强大。这个逻辑有点像在安卓时代,因为开源架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库或者SDK供开发者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减少重复造轮子,这就是网络效应,或者说生态效应。类似的案例还有WordPress博客系统与各种小众的CMS系统,前者因为开发者数量众多,提供的各类插件、主题模板多,所以导致系统越来越强大。但是我认为,在L5级自动驾驶技术完全成熟之前,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虽然这种架构对华为、百度极为有利(因为它们会吸收所有整车厂的数据并用来迭代自己的算法)。因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BOM利润一定会越来越低,而软件毛利会越来越高,那么等于最后只有华为、百度这类平台方挣钱,其它车企都是打工的。一来其它车企绝对不愿意坐以待毙,二来汽车这个市场太大了,一定会有挑战者站出来自己全栈研发自动驾驶方案。这一点会有点类似于声网这类SaaS企业,虽然产品方案很强,但类似于腾讯这类大客户都会选择自研,而非让人卡脖子。

第二,在L5级自动驾驶成熟之前,我认为数据、算法、软硬件协同,对于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会非常显著,要做好自动驾驶,最佳策略就是全栈自研,自我闭环。最典型的代表是苹果的Mac和iPhone,因为苹果自研M1芯片、操作系统、硬件、AppStore生态,所以它的整机性能和用户体验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开源的系统、芯片有什么弊端?很明显,你看windows PC、安卓机就明白了,各种卡顿不流畅。在PC/手机领域,用户对卡顿的忍耐度是比较高的,因为电子产品本身容错率就比较高,讲究的是一个综合体验,比如速度、发热、耗电量等。但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就不同了,这直接关乎安全,唯一的指标就是安全(或者说准确性),且对此有着极致的要求。所以它一定会朝着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封闭系统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全栈自研的企业一定会与使用百度、华为这类平台方的解决方案拉开差距,时间久了,百度、华为就没有竞争力了。

第三,基于二,每个有野心的整车厂,都会想办法全栈自研软硬件。但问题来了,不是每个整车厂都有能力做到软硬件全栈自研,就算有能力,给出的时间表也会不同。这会带来一轮残酷的优胜劣汰。最终一定会导致头部厂商胜出,强者恒强。但是,基于第一点说的,这个市场太大了,加之消费者的需求又多样化,以及每个国家的路况也不同,政策法规也不同,以及一定程度的区域保护,那么可能会导致,一定时期,每个区域市场(比如中国、美国、欧洲等)都会存在那么几家头部厂商(可能会残酷到只有3-5家),这些厂商要么在自动驾驶的实力上旗鼓相当不分伯仲,要么因为做了足够的差异化定位而尚有较大生存空间。

第四,假以时日,假设L5级自动驾驶完全实现,此时智能汽车会在动力配置及自动驾驶上很大程度上标准化,个性化的可能就只剩下外观、内饰、空间、乘坐体验等。此时,头部各家的自动驾驶实力都已经来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比如安全性堪比飞机),这个时候竞争的焦点不再会是自动驾驶,而再一次来到个性化(非标性)上来。这就好比,油车发展这么多年,除了沃尔沃,已经没有太多人去讲安全性了,因为大家做的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大家拼的是其它方面的性能、配置等,而不再特别关心动力、自动驾驶等,而是只要自动驾驶通过了国标检测(类似于中保研测试),大家就可以放心购买了。当然,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个别厂商,像沃尔沃那样,非要把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拿出来作为差异化的卖点,在自动驾驶上精益求精,也是有可能的。在这种状态下,市场可能可以容得下更多的整车厂了,就会有更多的玩家再次进场,此时可能有新的竞争点而非自动驾驶了(到这一步,我已经不无法继续脑洞了,而这可能要很多很多年)。

总结下来,我的观点就是,在自动驾驶真正成熟之前,一定是软硬件一体化的整车厂会胜出,而且市场上很有可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竞争者,绝大多数厂商都要被淘汰。到自动驾驶技术完全成熟之后,可能又会涌现很多新的玩家进来,如此完成新技术的迭代周期。

forcode:现在看到华为也不只是扔一个开源的自动驾驶软件包就不管了,而是深度参与到整车厂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全过程中,而且,提供的不只是软件、算法、数据搜集分析和OTA能力,而是从软件到芯片、传感器、数据、OTA一条龙的服务。

如果把自动驾驶汽车比作人体的话,华为是把人头+脊柱+神经系统都给软硬一体化给提供了,其他汽车厂无非在这个人头+脊柱+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手脚、躯干和内脏……

就好像苏菁说的,华为理解的智能汽车是计算机的外设,华为把自动驾驶计算机做好了,整车厂不过给这个自动驾驶计算机加一个个性化的外设,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行李仓大小、座椅、最小离地间隙、电机、电池……

相比之下,google和百度只是试图提供大脑,甚至只提供大脑里的“意识”(软件、算法、数据),远远达不到华为参与的深度和提供的解决方案的完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华为走的也是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整车厂商只是做了一个外壳……

网友:一样的问题的,我在第1、2点里的观点,一是整车厂不愿意赚个BOM的钱,市场很大,一定会有头部厂商自己干。二是如果华为把什么都干了,等于是类似于类似于PC厂商把CPU、主板、内存啥都干了,其它的厂商只是套个主机箱和电源这类,然后组装成主机拿去卖。但实际上你会发现,PC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霸主存在,真正做大的还是戴尔、惠普、联想这样的整机厂。

forcode: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是没有OTA、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力的,更别说自己定制开发传感器、芯片和操作系统,只能选择华为这种深度定制方案,否则就被淘汰。华为自己不造车壳子,而是提供解决方案的深度定制服务,好处是群狼战术,使用到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推出速度会很快,特斯拉一年推5款新车型,华为系统的车型一年推50款甚至一两百款,因为传统车企做车壳的能力肯定很强,累计销量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超过特斯拉,到时候华为的数据优势、网络效应就远超过特斯拉这种全部自己开发的模式……

华为就成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联发科”……

================

forcode:搞到一个超牛的excel数据库,《非理性繁荣》作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整理的1871~2017年标普500指数历年的CPI、长期利率、平均市盈率、股价、盈利、分红数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 | 七天后,上汽旗下公司将上线L4级别出租车服务
百度、华为造车的A面与B面
华为不造车,可能是看不上
百度造车,满盘皆活?
火热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消失”的汽车企业 | 甲子光年
自动驾驶, 整车厂与互联网企业谁能胜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