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孔少华先生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的思想及运用

孔少华先生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的思想及运用

 

孔伯华名家研究室    李志更博士

 

眩晕是以症状命名的中医疾病,眩指目眩,晕指头晕。早在《内经》中就被称之为“眩冒”、“眩仆”、“眩”等。由于眩晕是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故中医诊治高血压病时常参考眩晕的诊治理论进行治疗。自秦汉以降,中医对于眩晕的认识就比较多,可以说是一个逐渐补充、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比如《内经》、《伤寒论》、《千金方》、《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圣济总录》、《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丹溪心法》、《医学正传》、《景岳全书》、《类证治裁》等著作中都有对眩晕较多的论述。现将本人学习运用孔少华先生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的经验汇报如下。

一、孔老学术思想

孔老出于家学的传承以及自身临证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对眩晕一病较为深厚和独特的认识。孔老认为临床所见眩晕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常常是风火痰虚兼而有之,今人体质以阴虚肝热脾湿为常见,阴虚多以肝肾阴虚为主,诸阴以肾阴为本,肾阴不足,髓海不足,不能荣养于脑,是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经生热,肝热升腾无制,热极生风,风火相煽,风阳上扰,而生眩晕,是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或脾失健运,痰湿内蕴,水湿不行,阻于上窍则为眩晕,阻于中焦则为呕逆,常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梅尼埃病。鉴于临床所见眩晕常为风火痰虚合而为病,孔老合滋阴、清肝、熄风、化痰、利湿于一方立清滋抑化和调方,治疗由阴虚肝热脾湿引起的眩晕,疗效甚佳。临床可根据风火痰虚诸因的轻重随证加减。基本方如下:

生牡蛎15g  生石决明30g  生赭石12g   旋复花12g(包)  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  霜桑叶10g  杭菊花10g  白沙蒺藜各10g  川牛膝15g  白僵蚕10g  云茯苓30g 全瓜蒌30g   滑石块15g  橘子络核各15g  法半夏10g   细生地15 g  霍石斛30g  羚羊粉1.2g(分冲)

眩晕有虚实之分,年轻体壮之人所患之眩晕多为实证,或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为痰湿内蕴之证,老年人所患之眩晕多为肝肾阴虚所致的水不涵木,虚风上扰之证,临床治疗均可以本方为基本方,随其脏腑虚实,风火痰虚之偏重加减。具体的加减法为:若以肝阳上亢为主脾湿不重者,可减法半夏、云茯苓、橘子络核;肾阴虚为主者可酌加生海蛤30g、生鳖甲15g、败龟板15g、明玳瑁10g等咸寒滋潜之药;肝肾不足兼有下肢酸软乏力者酌加细生地15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山萸肉10g、杜仲炭12g;风阳上扰者可加明天麻10g、双钩藤30g;肝火较盛,口苦目赤者,可酌选羚羊粉1.2g(分冲)、胆草炭10g、焦栀子10g、莲子心5g、夏枯草10g、芦荟6g、苦丁茶10g;痰湿盛引起的眩晕酌加建泽泻15g、炒白术10g,此种证型多为现代医学所说的“梅尼埃病”。耳鸣加生磁石20g、辰砂3g(先煎)、九节菖蒲15g;肢麻者可酌加豨莶草15g、威灵仙10g、秦艽10g、丝瓜络10g、忍冬藤30g、青连翘10g、嫩桑枝30g;偏头痛者加川芎3g、嫩白芷3g;视物昏花可加密蒙花10g、木贼草10g;湿热较盛者加川萆薢15g、生薏苡仁30g;肝气不舒者可加香附米10g、川郁金10g、佛手10g;胃阴不足加霍石斛30g、天花粉15g、肥玉竹12g。

    临床亦常见由于气血两虚及肾阳不足引起的眩晕,气血两虚者伴见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常为妇女失血、贫血患者,治疗当以黄芪当归补血汤、归脾丸、八珍汤等加减。肾阳不足伴见形寒畏冷、腰膝酸软、脉沉细,冬季加重,多以老年人常见,治宜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临证变通,宜勿执一。

二、学习运用体会

2.1  刘某,女,47岁,公司经理。初诊自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刻诊:头晕,耳鸣,失眠,咽干,眼干,容易心烦,偶尔腰酸,舌红少苔,脉弦细。血压大约160/110mmHg,曾做心电图、眼底及尿常规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法宜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在孔师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处方如下:

天麻10g,钩藤30g,生牡蛎15g,生石决明30g,枸杞子15g,桑寄生30g,炒知柏各10g,霜桑叶10g,杭菊花10g,白沙蒺藜各10g,川牛膝15g,白僵蚕10g,全瓜蒌30g,橘子络核各15g,细生地15 g,霍石斛30g,首乌藤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七日后患者复诊,自诉服药后睡眠明显改善,感觉头晕、咽干、眼干、腰酸、心烦等症状明显好转,血压140/100mmHg左右。建议患者继续服药2~3周以巩固疗效。

    体会:孔老认为,肝肾不足兼有下肢酸软乏力者酌加细生地15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山萸肉10g、杜仲炭12g;风阳上扰者可加明天麻10g、双钩藤30g。本例患者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遂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增加天麻、钩藤、生地、枸杞子等药物,减去具有利水作用的云茯苓、滑石块等。患者睡眠不佳,增添首乌藤以安神。全方具有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清热安神等作用,方证相合,故效果甚佳。

    2.2  李某,男,50岁。轻微头晕、头痛近半月,加重1日。患者就诊前2日晚上因与妻子生气,头晕头痛症状开始加重,且伴头胀、易怒,口苦,呃逆,于是来医馆就诊,测量血压大约150/95mmHg,舌红苔黄腻,脉弦微滑。辨证后认为此为肝火上炎导致的高血压,治当平肝潜阳,泻火化湿。在孔师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处方如下:

生牡蛎15g,生石决明30g,生赭石12g,旋复花12g(包),桑寄生30g,炒知柏各10g,霜桑叶10g,杭菊花10g,白沙蒺藜各10g,川牛膝15g,白僵蚕10g,云茯苓30g,滑石块15g,橘子络核各15g,法半夏10g,细生地15 g,羚羊粉1.2g(分冲),焦栀子10g,夏枯草10g。

7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其调畅情绪。

复诊时患者自诉诸证好转,血压大约130/90mmHg,微调药方后,建议其继服7剂。

体会:孔老认为,肝火较盛,口苦目赤者,可酌选羚羊粉1.2g(分冲)、胆草炭10g、焦栀子10g、莲子心5g、夏枯草10g、芦荟6g、苦丁茶10g。故本病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添加焦栀子10g、夏枯草10g三味清泻肝火的妙药。由于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微滑,提示体内有痰湿阻滞,故酌情减去具有养阴作用的全瓜蒌与霍石斛。纵观全方,生牡蛎、生石决明镇肝熄风,生赭石、旋复花抑肝降胃,霜桑叶、杭菊花、羚羊粉、焦栀子、夏枯草平肝降火,云茯苓、滑石块、橘子络核、法半夏化湿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泻火化湿之用,故疗效迅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焦树德:治病求本,辨治高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孔少华论治癥瘕(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乳腺增生)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血压,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不寐的中医辨治与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