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 || 陈亮:孟宪丛散文赏析
作家孟宪丛的散文语言凝练质朴,自然流畅,在娓娓而谈中,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大体可分为往事感怀、文化思索、长篇叙事等类。

往事感怀

通过幽默的语言,营造欢乐的氛围。
《又到中秋水果飘香时》中,这样叙述吃水果闹出的笑话:“第一次买了橘子不懂得剥皮,带着皮咬着吃,苦涩得差点把眼泪流出来。第一次买了个菠萝,看着满身的钉刺没法下口,竟然像切西瓜一样,切成四瓣,拿了一瓣啃着中间的吃,感觉塞牙齿。有一年中秋节,我给家里买了一把香蕉捎了回去,小侄女看着新鲜想拿起来吃,母亲说不能生吃,得放到锅里蒸熟了再吃……”。读这段文字,犹如听相声,越品越有滋味。尤其是,小侄女想吃香蕉,“母亲说不能生吃,得放到锅里蒸熟了再吃”一句,真是好“包袱”。吃橘子、吃菠萝、吃香蕉这三个生活片段,本身并不稀罕,之所以引人入胜,是源于作家“点石成金”的幽默技巧。
《搬家那些事》中,叙述搬家的过程,幽默到了极点。“这是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三个人热汗涔涔,有说有笑地推着车子,刚爬上一道长坡,就被一辆冒着黑烟的小四轮拖拉机甩在后面,车上的柜子、箱子晃悠得让人眼花,看样子也是搬家的。其中一位同事笑着说,该不会是和我们搬到一个家吧?等到了房东家,只见那辆拖拉机也正往里搬东西呢。找到房东一问,果然是'一女许两家’,房子又租给了出的房租多的别人。”这里的“天高气爽”、“有说有笑”、“冒着黑烟的”等词语,明显带有幽默调侃的性质,好像作家正在读者面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搬家的故事。特别是,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汗涔涔推车,很容易就被冒黑烟的小四轮甩在后面,这本身已经很幽默。更幽默的是,那位同事的“神预言”,果然应验了。由于作家幽默的叙述风格,读者品读此段,感受到的,更多是搬家的欢乐。我甚至认为,作家在回忆此事时,也是欢乐的。

通过典型的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洋车子”年华》中,写到“小时候,每每见到经过村里铃声不断地骑着'洋车子’的人,总要在车屁股后面紧追着兴奋一段。若有亲戚骑'洋车子’到家里,我就撅着屁股汗头兴脑地两手转动停放在院里的'洋车子’脚蹬子,让车轮飞转着玩。亲戚走的时候,还让人家带我骑上一段路,然后哼哧哼哧地再跑回来,犹如第一次乘坐动车的感觉,免不了和小伙伴们绘声绘色地炫耀一番。那时,谁家要是买了新'洋车子’骑到街上,我也要车前车后转着,立着脚尖摸摸车把,捏捏车铃,眼中充满羡慕和期盼。”“紧追着”、“两手转动”、“让人家带”、“再跑回来”、“炫耀一番”、“立着脚尖摸摸车把”、“捏捏车铃”等动作,恰如其分地写出了作家小时候对自行车的喜爱之情。
《又到中秋水果飘香时》中,写到“吃的时候,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切成两组莲花瓣儿,一小牙一小牙地放到嘴里咂吧,慢慢享受……”这里“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切”和“一小牙一小牙地放到嘴里咂吧”等典型动作,正是儿童舍不得吃水果这一心理的外化。
通过独特的细节,引起读者的共鸣。
《“洋车子”年华》中,写到“尤其两个哥哥,用扳手把所有的螺丝紧固了一遍,还用塑料条把横梁三角架、后车架都一圈一圈地缠起来,生怕蹭了漆……每次骑完后,总会把车把、支架、钢圈、每一根辐条都擦得亮锃锃,明晃晃,一尘不染。”笔者品读此段,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一下子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与父亲一起,装饰新买的自行车呢!这种感受,正是由作家的两个哥哥,精心呵护自行车这一细节而引发的。或许,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小时候摸过自行车的,品读此段,都会唤起各自不同的“洋车子年华”!

文化思索

孟宪丛的散文文化底蕴深厚。即使采风游记类文章,也很少单纯的就景写景,往往夹杂着对人生、历史文化、人类文明、风土人情或某种民俗传统的思考。而这种文化思索,往往是比较深刻,独特而精道的。
《响堂山的石头》中,写到“看到石头,我忽然想起了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青峰山上的那块顽石,尽管通了灵性,投胎于富贵之家,但最终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也许就是石如人生,人生如石吧”。“石如人生,人生如石”是作家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漫步中都秋草间》蕴含着作家对元中都辉煌历史的无限感慨。“短暂的繁华在熊熊烈火中成为过眼,留下伤痕累累的残垣、瓦砾,向游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出土的每一片瓦当,每一尊螭首,每一个釉罐、瓷瓶,依然闪耀着一些令人神往的精华,呜咽出蒙元帝国昔日的强盛,梦幻般展现在中都城的壮丽画卷内,惋惜在一声声长吁里。”
《轩辕湖前的穿越》中,阐释了轩辕湖对华夏文明的重要意义。我深信,一方文明需要一方水土滋养。只因有了轩辕湖的滋养,他那变幻莫测的齐天剑法才有了所向披靡的无穷神力,才有了'涿鹿之战’擒蚩尤、'阪泉之战’伏炎帝的辉煌战果,才能实现华夏之统一,釜山之合符,开创中华之千古文明。

《走进暖泉古民居》论述了古民居建筑群的现代价值。“仔细咀嚼古镇的风采,从中感受不一样的宁静,旁溢出不一样的格调,激发出一缕思古之幽怀。在走过几百年浩荡岁月里,能够保存这么一处古民居建筑群,足以让人感到温暖和骄傲,至少没有泯灭祖先的聪慧和我们自己的尊严。窗格里蕴含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向往,随着日出日落的岁月交替,随着风霜雨雪的容颜变换,积淀的故事越来越温润,越来越悠长。
《闪电河湿地静思》从天人合一角度,对水的境界进行了探讨。“远眺6000多亩的草原湖,一泊明镜,天水一色,在阳光下粼波闪烁,在众多水鸟展翅滑过的瞬间,就有了天地之间的灵动与生机,也就有了天人合一,融入大自然的美妙感觉。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朗润自然,还浸透人生。万物品行,至柔至性,流淌出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血脉虔诚。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为雨露,这倒也是一种境界。”  


长篇叙事

《吃喜糕》的最大特点是将叙事引入散文,并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精彩的景色描写展现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
通过特定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内心情感。程玉兰搬家那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天气出奇地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天空蓝,过滤了一切杂色,碧玉般清澈。公路两旁的平地、山丘仍旧绿得养眼,起伏的绿色随着微风轻缓地流入天际。”此处是以乐景写乐情。程玉兰年轻时的梦想就是盖上三间砖瓦房,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要住进楼房,内心能不激动吗?一切景语皆情语。“天气出奇地好”、“碧玉般清澈”,连平地和山丘都“绿得养眼”,正是程玉兰激动喜悦之情的外化。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心情好,看什么都好,因此,程玉兰看到“窗台上两盆百合花红得正艳,花叶向外矜持地舒展,浪漫得让人心动”。
文中的“哀景衬哀情”同样可圈可点。文中这样描写程玉兰背儿子去医院的情景“(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步履匆匆的吱吱声,好似玻璃片的碎裂声,紧揪人心,连空气也苍白得令人窒息”。丈夫外出,儿子生病,程玉兰心急如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发出“碎裂声”的,不是玻璃,不是白雪,而是她焦急的心。
 通过对成语和固定用语的转化,推陈出新,延长审美时间,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第二节中“至于盖新房,力倒是有,可钱不从心,只能继续停留在梦中。”读者读到“钱不从心”一语,先是一怔,不解其意,结合“力倒是有”,细细思索,方知是从“力不从心”转化而来。读者思考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显然,这种对成语的转化,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类似于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手法。第三节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显然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转化。

通过使用俗语和简短口语,极力渲染,达到“细针密线”的叙事效果。第二节中“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程玉兰,索性迷上了打牌耍钱,过着'高高山上一根棍,舒服一阵是一阵’的日子。天天只顾玩牌不干活,白天玩,晚上玩,去邻居家里玩,在自己家里玩,还在并不宽敞的家里摆两桌,炕上一桌,地下一桌,把孩子挤兑到柜子上睡觉。婆婆劝,不管用;丈夫骂,不搭理。”此处写程玉兰搬家前的颓废生活。“高高山上一根棍,舒服一阵是一阵”,是坝上地区的俗语,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正是程玉兰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与“对生活失去信心”相照应。后文“白天玩”、“晚上玩”、“去邻居家里玩”、“在自己家里玩”、“炕上一桌”、“地下一桌”、“婆婆劝”、“不管用”、“丈夫骂”和“不搭理”等口语,简短有力,再次照应“对生活失去信心”一语。
 孟宪丛的散文品位高,数量多。如《扁担上的梦》《瑟尔基河的温度》《乡村夜色静美》《醉在风的抚摸中》《迎风是一种姿态》《老师的背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论述。

作者简介:陈亮,河北昌黎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文艺学专业。燕鼎文化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

(本期照片来源于网络)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孟宪芸 ‖ 抉择
【燕赵散文】‖ 孟宪丛:梦里海棠花依旧
征文快车道 • 散文四篇 || 总第1623期
悼念孟宪棠
孟宪远丨​我本一狂夫
作家孟宪明 畅谈“读书与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