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陂得名的三大真相:起于北齐,与黄国无关,是黄州起源地
作者:华中城市研究院院长冯煜晖
1、黄陂得名于北齐时期
很多媒体写黄陂地名得名于公元579年,即北周大象元年,大谬,其实多史书明确记载黄陂得名始于北齐,《湖北舆地记》记载:北齐的天保三年(552),文宣帝高洋就在黄城镇始置南司州及黄陂县,并在今黄陂县境内置浐州。
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述说:“黄陂县,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周大象元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隋初改为镇,后复为县。”以上记述表明,黄城镇因是黄祖所筑,故以其姓氏名黄城。


黄陂境内的黄城镇,早在北齐的天保三年(552)始作为南司州与黄陂县的治所,陈因之不变。北周改南司州为黄州,置总管府,隋初沿袭黄州及其治所。换言之,高齐的南司州与北周的黄州其治所皆在黄城镇,隋初沿袭不变。黄城镇历汉末、三国、两晋及南朝宋,其历史悠久,黄城镇因黄祖得名,古来无有异议,《元和郡县志》的记述不误。
而黄州之名,始于公元579年,即北周大象元年。北周伐陈,杞国公宇文亮攻占大别山南麓广大的地域,改南司州为黄州,设置总管府,领黄陂一县。
2、南司州与黄陂、黄州
有趣的是,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五年的苏东坡,曾在《次韵答贾耘老》诗中说自己“五年一梦南司州,饥寒疾病为子忧”。苏东坡将自己谪居黄州五年说成是“五年一梦南司州”,可见这位旷世奇才将南司州与黄州视为同一个地方。
那么,苏东坡为什么要将黄陂直接称之为南司州呢?
《隋书·地理志》载:“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置总管府。”


《旧唐书·地理志》在黄州黄陂县下说:“汉西陵县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废。县属黄州。”按,《旧唐书·地理志》,后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煦撰。
北宋人欧阳忞在《舆地广记》黄州黄陂县下说:“本汉西陵县地,北齐置南司州,后周置黄陂县,改南司州曰黄州。”
明末清初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黄陂县下记述说:“刘熙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唐初置南司州治此。今亦曰南司州城。……今县治,陈太建五年伐齐,克黄城,以为司州,治安昌郡即此。后周改黄州。”按,今县治,指明、清黄陂县治。


以上史料表明,唐宋元明清时代的人皆将黄州、南司州视为一地,其治所皆在黄陂。换言之,北周的黄州因黄祖黄城镇为名,黄陂是黄州的真正发源地,黄陂境内的黄城镇是黄州的鼻祖。北齐南司州的治所是在黄城镇,唐武德三年的南司州治所是在黄陂县独家村,故独家村亦有南司州城的称谓。黄陂县自始至终为南司州、黄州的属县。苏东坡将黄州称之为南司州,合情合理。清末著名的地理学家杨守敬在《隋书地理志考证》中说“后周黄州,因黄祖黄城镇为名”是完全正确的。
《隋书·地理志》载:“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置总管府。”《舆地广记》卷第二十一黄州黄陂县下载:“本汉西陵县地,北齐置南司州,后周置黄陂县,改南司州曰黄州。”按,后齐及北齐,亦名高齐;后周及北周。
3、黄州、黄陂得名与黄国无关
黄国,西周春秋时的子爵小国,位于今河南光山县一带。按当时规定子爵国面积只有50方里,不可能跨越大别山脉到几百里外的长江边。今考古者在河南潢川县城以西约6公里的隆古乡发掘出了黄国都城遗址,面积2.8平方公里,四周均有城壕。
据专家介绍:黄国最强时疆土大致包括今潢川、光山、罗山等地。其领域內:今光山县,南朝宋时置光州;今潢川,北齐名为定城。均不以黄为名!岂有中隔几百里外的黄州反而因黄国得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黄州之“黄”历史考证
泉溪派董氏在黄冈的分布初步整理
湖北省一个区,人口近120万,区名很多人读错了
“黄州”名称由来与始名时间考
简读黄州:“黄祖城”衍成州姓,“文赤壁”天下扬名
这五十六首古诗词黄陂元素满满,很惊艳,你最喜欢哪首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