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诺天使基金李竹:天使投资从个人到机构化,科技成为行业共识

/金砖财经 新商业主编 魏亚琴

过往十年,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天使投资行业迅速崛起,2015年天使投资达到了顶峰。不过很快,行业便出现了巨大转变。此后多年,天使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开始持续下滑。2020年的疫情初期,中国天使投资行业跌入谷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有实力的投资人却越来越大方,基金规模也越做越大。英诺天使基金作为中国十大天使投资机构之一,在经历了行业周期变化后,在寒冬时节逆流而上,在变化中寻求确定性价值。英诺的转变,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天使投资发展的缩影。

近日,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在接受金砖财经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年,英诺的投资策略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起初我们采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投资方式。2018年,我们对自身投资的案例进行分析,后来采用'自顶向下’的投资方式,也就是用VC的打法做天使投资。”李竹认为,投资方式的转变背后是大环境的巨大变化,天使投资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从个人走向机构化、垂直化、专业化。

天使行业:从个人到机构,从分散到垂直

金砖财经:您作为中国最早的科技企业创业者之一和第三代天使投资人代表,经历了中国天使投资的进化和几次资本的寒冬,您所看到的天使投资这个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李竹:天使投资行业在过去这1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原来投资方向主要以互联网TMT为主,现在基本变成以科技为主。所以由于投资方向的变化,对天使投资人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因为投互联网和TMT,重点看人、看团队。现在转为投科技,对趋势的判断,对行业的判断就变得更加重要;第二,企业融资要求不同。原来天使投资,一个项目投资300-400万,项目就可以持续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融资就可以成熟、成规模。现在因为项目市场空间比较大,精英创业,估值都比较高,第一轮融资估值就要2-3亿甚至有些项目达10亿;第三,创业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互联网草根创业,变为精英创业。现在我们投资的这些创业者,很多都是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他们对于资金需求,对于行业痛点的把握相对比较精准;第四,投资人需要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来跟上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因为假如专注于投资一个行业,那么深入钻研就可以把握行业规律,但是行业的波动性会导致基金回报出现波动。如果专注一个阶段,就需要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跟进新的方向,比如:半导体、生命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早期投资,需要长期耕耘、有长期主义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所以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一方面,天使行业已经从个人走向机构化,对投资人能力的要求不断专业化。另一方面,有不少企业高管出来做天使投资,只投自己看得懂的项目,非常专业和垂直。此外,我们看到政府目前大力倡导和推动支持天使投资,主要是看到天使投资在整个科技型早期创业生态中的重要性。这个生态主要有四个元素:有早期投资机构,有足够多的创业者,有大学科研院所入局,有大型企业提供人才和参与。

金砖财经: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英诺天使的发展,应对策略有哪些变化?

李竹:大环境在改变,我们的应对策略是首先加强认知和学习能力,尤其在科技领域,个人认知变得非常重要,投资团队需要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比其他投资机构更早认知,更早看到某一个创新的价值并敢于去相信,才能长期捕捉到好的项目。为了及时获得行业前沿动态,我们每个月内部有行研分享,还邀请行业大咖来英诺创新学院做分享,并频繁与所投创业者交流。

二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打法。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发现机构天使的投资成功率相对大于个人天使,个人天使大概有三分之二项目赔钱而VC机构则是三分之二项目赚钱,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纪律和认知。因此,我们每年都会做行业环境分析,尽可能精准地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政策变化。因为我们发现过去投资的500多个项目,成功企业大多是因为与当时的大势相吻合。其次,我们确定一个赛道,将该行业和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分析后,找到最有价值的创新点,比如议价能力足够高、毛利率足够高等,然后在这个创新点上寻找最好的团队并投资。总结而言就是:选准大趋势、选准赛道、再选最好的团队。这实际上就是用VC的打法来做天使投资。

金砖财经:英诺最近募集的科创二期基金,总规模10亿元,目前已完成6亿的首轮关账。新基金有何打法?

李竹:我们目前有两个基金,一是科创基金,主要投资天使阶段就需要几千万资金的项目,团队相对完整成熟、未来的发展相对有确定性;二是天使基金,主要投早期融资额不大的项目,这种早期项目也许暂时缺乏一些资源,比如团队、市场、IP等,但我们可以提供帮助逐步补齐。

金砖财经:如果回到创立初期看到英诺今天的样子,您能打几分?

李竹如果对英诺的过去打分,我觉得可以打70分。因为我们做天使10年,走到今天才真正对早期投资有了更多认知,也验证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闭环打法。2018年,我们开始专注科技创新的早期投资方向,摸索出一套有效规律,复制出好的业绩。过去10年尽管得到一些收获,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要主动退出,退出策略也要一二级市场结合等,我们的认知在不断提升,英诺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在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我们会对自己的定位、打法更有信心。

“卡脖子”技术创新分两类:替代式创新和前沿创新

金砖财经:英诺在2019年以前,就感受到市场动向并深入到科技的最前沿。目前硬科技领域尤其是“卡脖子”技术项目非常火热,您认为这个领域有哪些雷区?机会又在哪里?

李竹实际上我们对“卡脖子”的技术有一个判断和分析标准,主要从项目的创新性和壁垒以及成长性、持续性来考虑。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技创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替代式创新,另一类是前沿创新。替代式创新就是我们原来没有,别人有但不给我们,需要自己重新产业链;前沿创新基本是跟世界同步的,能够用全新的技术路径解决新老问题。这两者的投资在英诺天使投资的比例大概是4:6。这两类创新需要的创业者完全不一样。替代式创新一般从大企业里找一些原来干过这行的,而前沿创新就要找大的科研院所,做科技成果转化、把论文变成成果进行转化,然后投入使用。我们重点关注一些能够解决刚性需求的“卡脖子”技术领域,比如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的良率问题,这块原来中国市场有80%是从国外采购的,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这些领域,满足创新性、成长性和持续性三点的公司是我们的投资标的。

金砖财经:在您投资过的这些知名企业中,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企业家是哪位?能否分享下您跟这家公司或者企业家的渊源?

李竹:我们投过的很多公司,都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例如青禾晶元,创始人是清华硕士,到东京大学读完博士后来到中科院,研究解决碳化硅生产良率的问题,虽然一些专家认为他的方案不一定能行得通,但我们还是支持了他。

我觉得他有几点很值得学习:第一,有格局和契约精神。当时我们找他时,他还在中科院微电子所,需要把研究和招人等工作收尾。后来他履行完承诺才出来全职创业。第二,他招聘人才的能力非常强。在我们投资之后,他又很快完成了下一轮融资,之后在清华、中科院以及日本等地挖了很多业内人士和同学,不断引入优秀的员工加入团队,目前第一条产线也即将完成,这点让我们非常欣喜。

第三个方面是学习能力很强。实际上,他所研究的方向,全球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做,分别是我们的青禾晶元、日本住友和法国Soitec,其中既能够做材料又能够做设备的可能就是青禾晶元。这个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方案,对行业的趋势把握得非常准确,这保证了他能够和国际技术同步,甚至超越。所以,我认为像他这样有格局、有找人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创业者非常难得。我记得2020年投资这公司估值只有几千万人民币,现在已经20多亿了。

拥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是稀缺资源

金砖财经:您眼中的好项目好企业家是什么样的?尤其在智识创造财富的时代,硬科技领域有大量的博士、科学家出来创业,但这两类人之间是存在巨大鸿沟的,对于这类创业者有哪些维度的考量?

李竹:我觉得要分清楚哪些行业适合科学家创业。从我们的角度看,前沿的颠覆式创新行业,例如生命科技、新材料、量子计算等行业比较适合科学家牵头创业。替代式创新的行业更适合大企业出来的人干例如半导体。科学家创业能够成为企业家的实际上很少,因为有些科学家未必愿意或有能力成为企业家,所以一旦看到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我们立马就投资了,这是稀缺资源。

我们也发现一些不错的模式,比如让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或信任的业内人士来做公司运营。科学家不一定是第一大股东,他可以作为第二大股东来参与整个公司的运营。投资人需要长期耕耘,发现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鸿沟,以及相互转换的规律、责任的划分与分解。这需要投资百个项目后,才会有体会。

金砖财经:您身上有很深的“清华”标签,这给您带来什么?

李竹:是的,我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清华校友,二是创业者。

第一个标签清华校友,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好项目,包括英诺创立的初心就是想要帮助清华学子创业,现在投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清华圈,全世界各大高校优秀的创业项目我们都会考虑投资。不过,清华校友创业投资比例依旧在第一位。其次,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在年轻的清华创业者身上学到很多,他们身上的潜质和能力非常惊人,和这些优秀的创业者一起成长,感觉非常好。我们也愿意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比如我们在清华设立了两个奖学金,另外我也参与发起了“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这个基金只投资清华校友,而且投得更早,这只基金现在也在持续发展,成为链接清华校友的重要力量。此外,我们在清华也参与了一门学分课,已经开课11个学期,做了很多年,期间也发起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大赛,这个大赛也成为清华校友会每年最重要的校友活动,每年都会有几百个项目参与到大赛中。我在清华受益良多,我们也愿意为母校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在科技创新时代,清华校友可能会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因为清华擅长培养理工人才,尤其在科研实践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中,清华校友创业可能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个标签是创业者。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创业者,之前有两次创业,包括创立悠视网。第三次创立英诺天使也是创业。前两次创业让我意识到创业可能会碰到哪些坑,如何使用资本发展企业。现在创业实际上是创业者投资,并且输出过去的经验教训,让他们学会与资本对话实现自己的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诺天使基金李竹:早期投资策略的“变”与“不变”|艾问人物
天使投资是人脉游戏,创业者要有狼性
一个天使投资人的反思,真格基金背离了最初的理念
英诺天使李竹:深情讲述三个投资“最故事”,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互相成就
李竹:清华系“创业黑帮”正在崛起滚动
想创业,应该去读哪所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