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稿:画字写画——张成俊的书画艺术

张雄艺术网讯 

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福建书画家张成俊,多年来在书法和绘画的实践和探索中,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大胆创新,自辟蹊径,自创“怪体字画”,“画字写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成俊出生于福建诏安。诏安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文风炽盛,书画艺术源远流长,素有“书画之乡”之美称。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让其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之祖上名家辈出,艺术的熏陶,更是燃起了他强烈的艺术追求。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古往今来,画竹名家辈出,如宋代文同、元代吴镇、明代夏昶,清代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无一不是在追求竹的崇高精神境界。张成俊先生也独爱竹石。古人云:取法于上。张成俊遍学古人,寻法前贤,竹石的绘画上受郑板桥和启功的影响较大。张成俊笔下的竹石对于郑、启二人的借鉴是明显的,但又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虽然他笔下的竹石不似郑板桥先生的作品那样老辣,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笔下的竹,形态纤瘦,却充满傲气;纤细的竹叶与周围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竹子的别致。勾勒如此纤细的竹叶,用墨至关重要。张成俊对于墨的运用恰到好处,如蜻蜓点水般,又不失韵味,真可谓:增之一分则太浓,减之一分则太淡。为了细致的刻画竹的特点,张成俊笔下的竹都为单枝或几枝。有少幅描绘群竹的作品,对于竹子的描绘虽然没有那么细致,但也别有一番风貌。竹与竹之间分组排列,错落有致,画面散中有动,充满奇趣,洒脱中寓意着自然。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成俊先生之所以能够取的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对于竹石的热爱,还源于他的长期的坚持,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虽无所师承,但却不断的突破自我,仔细研究历代竹石的画法,特别是对郑板桥竹石作品的研究,领悟其中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同时注重观察,落笔前,将所要描绘的竹构思好,创作时,自然的融入自己的情感,一气呵成,这是对意在笔先的最好印证。







有学者认为中国画的核心就在于通过画面,向人们展现美的同时,传递画外之音,画外之意。张成俊画里的画外音便是题画诗。对于提画诗,大家熟知的便是郑板桥先生的“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受其启发,每完成一幅画作,张成俊都会在画上题字,以传达其中的画外音。张成俊先生对于题字相当讲究,一般是根据创作时的状态,有感而发,但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后才落笔,真正做到胸有成竹。通过提画诗,诗画互补,使画中的意境更加深远,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美。








从张成俊的题画诗中,感受到其渊博才学和细腻情感的同时,也被其精彩的书法所折服。张成俊对于行、楷、篆三种书法都有一定的研究。楷书和篆书属于静态书体,讲究平正均衡;行书属于动态书体,讲究错综变化跌但起伏。张成俊可静、可动,可见其在书法上的造诣不一般。其中,其行书的造诣最高。“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张成俊的行书在线条的处理上非常的微妙,在变化中,注重藏露结合,起止相互承接,中段浮滑轻薄。行书变化无常,但是张成俊对于节奏把握的很好,欣赏其作品有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感。仔细观察其中的每一个字,在保留行书章法的同时又尽显随性,仿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画字”让其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耐人寻味。


张成俊把自己对于竹石的热爱倾注于笔端,让人观之亲切,受到强烈的感染力。一枝一叶韵味无穷。细细观赏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耐人寻味的诗意。画字写画,看似简单,但却不平常,真正能够将其研究透彻的人少之甚少。经过张成俊的不懈追求,终形成自己的特色,给人予耳目一新的感觉。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枝毛笔 看见了写画的秘意 书画艺术收藏清风堂
张謇 行书《千字文》
此人的书法敦厚、古拙还带点“固执”
精湛艺术向党的百年献礼·张连东作品赏析
毛笔字,行书,写成这样就好了,不画字,看着舒服
张照《行书临王羲之心经册》,唯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