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舞蹈世界 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1、 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2、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3、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4、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5、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舞蹈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面对学生心烦意乱?别急,拉丁舞“四环节”教学模式,让你的课堂井然有序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啦啦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无优宝宝
get感情练习小技巧,给你的舞蹈注入灵魂!
浅析舞蹈教学中如何跳好蒙古族舞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