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来翻译一下,李安与冯小刚聊的到底是啥意思

李安有新片要上。




冯小刚也有新片要上。




11月7号晚上,俩导演在一块聊了会天,主持人是贾樟柯。


李安现在是金句王,冯小刚以前是小钢炮,一个诚一些,一个直一些,他俩的聊天很有意思,不虚,也不假。






主持人贾樟柯,语言能力也不错,不错到深受记者朋友喜爱——据说采访贾科长几乎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发稿。




但毕竟是在公众场合,时间也有限。有些话,只能点到即止。


做电影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跟观众的想象不一样,我们也要中场秀,给观众看他们想看、想要的东西。


在媒体与公众跟前聊天也一样,即便诚如李安,直如冯小刚,也不可能想啥说啥,还是需要“中场秀”,需要组织措辞,需要说点人们想听、想要的东西。


原话网上到处都是,头条君就不全部搬运了。


我来挑一些,翻译一下李安与冯小刚聊的到底是啥意思。


1、第一次


活动的名称是“我们的第一次”,第一次是啥意思?


贾樟柯在现场说了,李安与冯小刚都是36岁才拍第一部电影。他们破处的岁数都不小。


而第一次之后,还有新的第一次。


4K 3D 120帧,这是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技术实验,他的第一次,也是人类影史头一遭。




大量圆形画幅 方形画幅 宽银幕画幅,这是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的形式实验,是他第一次这么玩,也是华语电影头一遭。




就像在片中,比利·林恩破个处很不容易,李安与冯小刚的第一次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完成的。


用不用高帧率,用60帧还是120帧,李安犹豫了一年。


用圆形画幅,冯小刚发过火,撕过逼:“我这样做基本上得到了除摄影师以外所有人的围攻,最后还发了一通火,我说我就想拍个圆,没有原因,你们不想投资就别投资。”



2、“她的符号性太强了”


贾樟柯问:“《我不是潘金莲》中拍人物很多用了拉远的镜头,对这样的处理范冰冰小姐有没有生气?”


冯小刚答:“我想帮助范冰冰成为李雪莲,但发现她的符号性太强了,所以不妨把镜头放远一点,对她塑造人物是有帮助的。”




范冰冰的符号性太强,是什么符号呢?


徐峥《人再囧途之泰囧》对范冰冰的使用,就是对她符号的最大化使用。




一个欲望符号,一个男性欲望的投射符号。


另外,冯小刚提到了侯孝贤。


侯孝贤曾是最喜欢把镜头拉远的导演,不过,侯孝贤开过玩笑,说他拍远景是因为演员是素人,表演技巧比较弱——过度联想一下范冰冰,这玩笑就有点怪怪的。



侯孝贤《恋恋风尘》


再另外,冯小刚提侯孝贤,最近叶京谈自己的《记得少年那首歌》提到了杨德昌,他希望能像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样,以一种雕刻的冷峻感回顾那个时代,拍出一种诗意的现实主义,剪辑时还找了侯孝贤的御用剪刀手廖庆松来帮忙。




有意思。他们这几个北京导演,上了点岁数,都任性起来,不打算只为人民服务,有时反倒试图像台湾新电影那帮人一样:背对观众,顺心而为。



3、“我想顺心而为”


冯小刚:“很多人都跟我说要顺势而为,市场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为什么不投其所好?我说我想顺心而为。”


看到这句,就想起了冯老师以前说的:“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认真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困惑。”


那部随便拍的,是《私人订制》;那部认真拍的,是《一九四二》。



哪个是顺心而为?当然是《一九四二》嘛。


但顺心需要代价,侯孝贤、杨德昌他们是“我只会这样拍电影”,冯老师以前认真一回,还得随便一回。


以后呢,认真还是随便?再看吧。



4、“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我非常感谢电影局和张宏森局长,《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能够上映,电影局承担了很大责任和压力,过去我也骂过电影局,但我也想到,如果我有一个电影,让我出名赚钱了,但是人家替我扛着雷,结果后来被撤掉了呢?张宏森本身也是写小说的,他能看到导演的初心,能为大家扛一下,而不知道后果,我要由衷地说,我是非常尊敬和感谢他们,为中国电影导演扛了这样的雷,这就是一份担当。”


说起来,冯小刚也是一个与审查相伴多年的男人了。


他和王朔一起弄影视公司那会,《一地鸡毛》、《永失我爱》、《情殇》、《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5部 半部《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弄到半截停拍),只有前三个顺利播映。


上面对《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的意见是:“剧本对于男女之间的不正当情感津津乐道,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有违社会公认道德。”


四年后,剧本经过调整,改成《一声叹息》,于2000年10月上映。




从贺岁时代,到这几年——





头条君只能说,都不容易。



5、“美国电影公式化,中国电影更有活力”


李安:“美国现在的片场制度非常公式化,没有活力,也做不出什么东西。反而是中国这里,不光是有钱,而且是对电影的憧憬还没有疲劳,这点很宝贵,美国电影反而有点犬儒了。虽然中国的体制环境是这样的,但我觉得中国电影是有希望的,需要健康地发展下去。”


李安这话,听起来有点恭维主场的意思。


但李安不说假话,就算“套话”,并非违心之说。


好莱坞续集漫天飞,翻拍成风,青年导演大都被大公司收编招安,确实有点僵硬了。




而在中国这边,大伙才开始折腾,开始向往自己的黄金时代,像毕赣,像忻钰坤,有这些人和这样的人,希望当然是有,而且并不小。



6、“再勤奋也就只能拍六七部了”


冯小刚说自己再拍六七部,李安说还能拍六七部这么多,说明“体力还相当好”。


什么概念呢?


同是拍电影,冯小刚的活儿和李安的活儿可不一样。


像《甲方乙方》,喜剧片,场景简单,1997年8月14日开镜,12月24日上映。




李安的片子,每一部都要耗费好几年。


两个导演,量有不同,质也不均。


写稿有人一小时一篇,有人两天才能弄一篇,大伙自己感受吧。



7、“电影人还是回到电影里去,才是最安全的”


冯小刚:“我们电影人还是回到电影里去,才是最安全的。”


李安:“我两个月以前抽空休假,跟太太去爬山,从山上滚下来,腿受伤了,所以我也是拍电影比较安全。”


这是鸡汤,请大家每人干一碗。


战场是比利·林恩的故乡,电影是冯小刚和李安的故乡。


李安:“我不拍电影能干什么呢?可能也就在家烧烧菜,被太太骂一骂。我们都是爱电影的人,像军人一样简单,触摸到电影就很充实,离开电影反而不知如何自处。”




每人都该找个自己喜欢干的、擅长干的、愿意干的事儿,然后,沉进去。


若能找到,那便是大幸。


李安和冯小刚是幸运的人。



8、“将完成拳击题材影片,华语片正在考虑”


李安计划中的下一部作品是《马尼拉之战》。


为什么拍这个?


张晓舟说得好:“李安不会仅仅把这部影片拍成体育电影,不会仅仅借拳王去表现老一套的励志‘美国梦’。或许他更想讲述一个跨文化的旧时代传奇:美国文化如何进军非洲和亚洲,从金沙萨到马尼拉,扎伊尔独裁者蒙博托和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不惜挥霍国库来吸引全球关注,并为自己粉饰太平;李安最想讲述的,或许是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两位拳王之间的恩怨情仇。”


下一部华语片也在“动想法”,是什么呢?


头条君希望是《竹林七贤》,特别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这是2006年的旧闻了。


那么,在2026年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竹林七贤》吗?



9、“我认为3D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人脸”


有位学生提问:“我马上要去您母校纽约大学读书了,虽然我是化学系的,我对它特别不满的一点是deadline太早,下周就截止了可我申请书还没写;然后背了一堆电影史,说重大技术革新都有个主题,比如有声电影的主题是歌舞片,60fps是PJ用来拍史诗,但我听说第一部120fps的主题是中场秀后很失望,要是给诺兰拍interstellar还差不多。”




这不是提问,这是在表现,很傻逼的表现。


但他不知自己在献丑。


李安怎么回的呢?


“每次新介质出现,都喜欢用大场面和动作片去引诱观众,我其实不太管这些,实际上什么题材都能拍,我认为3D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人脸,是戏剧,场面都是其次,3D其实比2D更窄小,除非银幕再变大。而《少年派》那样的电影,我也拍过,你要做大场面影片其实需要很多特效,《阿凡达》可能连60帧都做不到,因为成本太大了,我现在一下子跳到120帧,能做的就只有精简,这是我的方式。至于这部电影在时代里如何找到它的位置,我认为不重要。”




那孩子的槽点,李安都讲清并反驳了,但他温和,儒雅,没有让一个试图让他难堪的孩子搞得很难堪。


换成姜文,或许就不会惯这样的傻逼了。



10、“多一些这样的夜晚,电影文化就出来了”


贾樟柯:“今晚我们没有谈商业和艺术的对立,没有谈IP,没有谈票房,你会发现电影能谈的还是很多的,多一些这样的夜晚,电影文化就出来了。”




最后这条,头条君完全赞同贾科长,没啥要翻译的。


不在现场的,看下视频,就知道咩意思了。


时长01:41: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手观影报告丨这部“潘金莲”会让冯小刚又挨骂
仍在方圆之内
潘金莲状告冯小刚侵权,“碰瓷”玩多了真惹祸上身!
王思聪vs冯小刚,这次我站王思聪
李安×冯小刚×贾樟柯对谈实录,现场精华都在这
对不起,这访谈我也就看了五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